第一章 競選村長(1 / 3)

深秋的上午,秋高氣爽,萬裏無雲。

小河村大隊院裏的大喇叭裏傳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聲,村民們三五成群的往大隊裏走去,很快人就差不多到齊了——地裏的活都忙完了,接到通知說村裏今天要選村主任,人們不會管誰來當這個主任,反正閑著有熱鬧看不是?

人一多,女人吵、小孩鬧,男人們反倒是比較安靜,在聊天遞煙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的往前麵瞄一下正對著人群的麗人一眼。

金鳳,白山鄉的副鄉長,一身黑色合體的西服,黑邊眼鏡,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此時正翻著手中的材料,人顯得端莊嚴肅,但細嫩的皮膚與細細的長眉,仍讓人感到驚豔。左手邊是縣電視台的記者柳紅纓,戴一副茶色的太陽鏡,塗著唇蜜的檀口讓許多人不自覺的口幹舌燥。

柳紅纓看了看大隊院門口不再有人來,靠近金鳳耳邊輕聲問道:“金鄉長,人到齊了,開始嗎?”

金鳳點了點頭,柳紅纓關上了錄音機。

金鳳繼續翻著材料,直到人群徹底安靜下來,然後才放下材料,站起身來,拍了拍麵前的話筒,道:“鄉親們,為了響應黨中央關於加強農村民主法製建設,接縣委縣政府通知,咱們白山鄉二十七個村統一進行村主任選舉工作……小河村在老村長李長龍同誌的帶領下,一直是白山鄉各項工作的排頭兵……

村主任的選舉,不僅僅標誌著我國民主進步,也和大家切身利益相關,所以,請大家一定要慎重投出手中的選票……

通過我們嚴格篩選,有三位侯選人進行村主任的競選,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李存富原一大隊的隊長……趙瑞民,原村副主任……”

李、趙是小河村最大的兩個姓,村裏80%的人口都來自這兩個姓,仔細看的話,下麵的人也分得很清,西邊大多是姓李的,東邊大多是姓李的,中間則是年輕人居多。

李存富是原村主任的大兒子,今年四十多歲,眉頭上布滿皺紋,聽到叫到他的名字他才有些矜持地站起身來。趙瑞民今年五十多,戴著一副老花鏡,聽到叫到名字也慢悠悠地站起身來。

此時台下中間明顯有些騷動,一陣嘁嘁喳喳的聲音道:“到山子哥了!到山子哥了!”

金鳳略下看了一眼,又伸出左手示意道:“袁抱山……”

隨著她伸手,坐在柳紅纓左手邊的一個年輕人站了起身來。台下中間頓時站起幾個年輕人,不等金副鄉長介紹完,用力地鼓起掌來。他們還向四周示意,漸漸地,大隊院裏第一次響起整齊熱烈的掌聲。

在中間幾個年輕人的帶動下,掌聲持久熱烈。聽在金鳳耳中,感受著對麵朝氣蓬勃的年輕氣息,參加工作半年來,煩悶灰暗的心情也變得輕鬆,進而不自禁地激動起來。

那封被她專門拿出來收藏的自薦信還放在她的辦公桌裏,上麵剛柔舒緩有大家氣象的字像一杯茶,成為最近她工作中的調節劑。

這次響應中央的號召進行村主任的民主選舉,雖然從縣裏到鄉裏都很重視,但是農村工作有其特殊性,在改革開放十六年的今天,各村的村長大多還是由村裏的大姓當中大的家族來擔當,幾乎就相當於封建社會的裏正。

果然,雖然提前一個半月進行準備工作,但是接到反饋仍然讓她和鄉黨委王東來書記有些灰心:參加選舉的大都是原來的村主任或者或副主任。

這也就不難明白看到袁抱山的自薦信的時候,金鳳有些按捺不住的驚喜與期待了。尤其,其中的各項舉措,也很合理。於是和王書記商量後,親自來小河村主持選舉工作。

袁抱山,男,22歲,於高二取得高中文憑後,開始進入社會,端過盤子,幹過建築工,上過海船,下過礦井,擺過地攤,最近這兩年帶著家鄉的年輕人出外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