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 1)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

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是商盼秋最喜歡的一首詩:《題都城南莊》這也是大唐當朝禦史大夫崔護在青丘流傳最廣的一首詩。

關於這首詩的來曆,相傳是當年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於是題寫此詩。

商盼秋對這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不感興趣,他更在意的是詩中“人麵桃花,物是人非”的這一簡單的引動了千萬人心弦的人生經曆。因此商盼秋也很喜歡這句“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麵知何處”或許是因為這些詩詞的原因,商盼秋在別人眼中總有些憂鬱。似乎隻有爛漫的桃花和天真的少女才能驅散他臉上的陰霾。

今天的商盼秋看上去自然也是憂鬱的,他坐在一棵三人懷抱的大榕樹下的一個秋千上,懷裏抱著一把二胡。不遠處的一個泛黃的小山坡上有兩條秀美的身影,她們躺在枯黃的草地上,不知在做些什麼。高天上有著呼嘯著的大風,其聲淒涼而悲壯,像是上蒼在痛苦禱告。商盼秋輕聲歎了口氣,神色黯淡。

村尾村頭原本是各有一棵桃樹的,不過在夏天的時候,因為村長家的閨女的出嫁,村尾的那株桃樹被砍掉做成了家具。商盼秋喜歡那棵桃樹,但是他更喜歡那個名叫商之桃的女孩,所以他很慷慨的把桃樹送給了女孩。

所以商盼秋的憂鬱與這無關。盡管不能再在村尾看桃花繽紛如雨落,曾經為他研磨拭琴女孩也已經嫁為人婦。但是桃樹沒了可以再種,也總有願意為他研磨拭琴的女孩。所以總的來說他的人生軌跡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變化,詩文上的物是人非在這並不適用。桃花不知何處去,人麵依舊笑春風。

今天讓商盼秋憂鬱的是,他的琴弦斷掉了。相傳“春宜繪墨,秋宜操琴”,此話不無道理。春水春秋這類繁華易逝之物最是美好最是該入畫;而秋愁秋風蕭條肅殺,磨人意氣,唯有以古琴之枯弦美酒之醇厚給人以慰藉。

當初商之桃和商盼秋就此有過嚴肅的討論,在商之桃看來,其原因無非就是,春天濕氣重,好研磨,秋天幹燥,拉琴拉起來高興。從此以後,商盼秋再也不在商之桃麵前舞文弄墨了。

在聽海的秋日裏拉琴是件讓人高興的事,商盼秋拉不了琴了,自然高興不起來。

不遠處的山坡上傳來了女孩黃鶯般聲音,像是秋天抓住了春天的尾巴。商盼秋抬起頭,目光穿過重重疊疊的枝葉,看向極遠極遠的天外。藍天之上的更上層打開了一座門,一小一老兩道身影先後由天門而入。

女孩正值碧玉年華,一頭短發,眉似新月,眼神睥睨,她單手叉腰,女王般俯視著下界。

老人看似耄耋之年,須發皆白,一雙劍眉,目光炯炯,他雙手持杖,慈父般注視著下界。

商盼秋翻了個白眼,“好個糟老頭子。”

老人臉上皺紋舒展,“好個臭狐狸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