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硬骨魚綱動物(1 / 2)

魚類硬骨魚綱動物

肺魚

古代時曾在地球上大量繁殖,現在仍有少數保存著的種族遺留下來,可以說是一種“活化石”。其身體上披著瓦狀的鱗,背鰭、臀鰭和尾鰭有堅硬的骨骼,並且身體內部還長有魚鰾。魚鰾在水中能像腳那樣支撐身體,它的鰓很不發達,需要常常浮出水麵用口吸氣,利用分布著許多血管的單個的肺進行呼吸。不過,這種魚還不能離開水麵生活,非洲的肺魚和南美洲的肺魚則在它們棲息的河流完全幹涸後還能夠生存好幾個月。當旱季來臨時,這些肺魚就鑽進泥裏並把自己包裹起來,隻留下一至數個小孔與外界通氣,以使自己能夠進行呼吸,與澳洲肺魚不同的是,這兩種肺魚都有一對肺。

石斑魚

口大,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體色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並具條紋和斑點。石斑魚雄雌同體,具有性轉換特征,首次性成熟時全係雌性,次年再轉換成雄性,因此,雄性明顯少於雌性。石斑魚營養豐富,素有“海雞肉”之稱。被港澳地區推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佳肴。

孔雀魚

由於孔雀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十分強韌,所以目前全世界幾乎到處都能見到它的行蹤,備受熱帶淡水魚飼養族的青睞。其雌、雄魚差別明顯,雄魚的大小隻有雌魚的一半左右,雄魚體色豐富多彩,尾部形狀千姿百態。

海鱔

海鱔是海底的隱居者,它們在礁石的洞中或海底的凹地中過著隱居生活。它有著寬大而尖銳的牙齒,以適應捕食無脊椎動物和小魚的需要。裸胸鱔的樣子像蛇,通常具有鮮豔的體色或斑紋,身體呈筋肉質,沒有鱗,它們通常傍晚出來覓食,平時行動遲緩,但隻要有魚進入其捕捉範圍,就以敏捷的動作,將魚抓

住。海鱔受侵擾時才會攻擊人類,此時可變得十分凶惡。

海馬

因其頭部酷似馬頭而得名,是淺海生活的一種小魚類。體長隻有0.1米至0.2米,其尾部構造和功能與其他魚類迥異,具有卷曲能力,使尾端得以纏附在海藻的莖枝上,故海馬多棲息在深海藻類繁茂之處。遊泳的姿態也很特別,頭部向上,體稍斜直立於水中,完全依靠背鰭和胸鰭來進行運動,扇形的背鰭起著波動推進的作用。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張合,因此隻能吸食水中的小動物。它的一雙眼睛,可以分別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後轉動,本身的身體不用轉動,隻用伶俐的眼睛就可以向各方觀看。

蝴蝶魚

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盤中,適應環境的本領極強。其

豔麗的體色可隨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它們體表有大量色素細 胞,在神經係統的控製下,可以展開或收縮,它們改變一次體色隻要幾分鍾,有的僅需幾秒鍾。它們成雙成對在珊瑚礁中遊弋、戲耍,總是形影不離,當一尾進行攝食時,另一尾就在其

周圍警戒。

鯧魚

又名平魚、銀鯧、鏡魚。是一種身體扁平的海魚,因其刺少肉嫩,故很受人們喜愛。它同樣具有海洋魚的營養特點:富含高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微量元素。體短而高,極側扁,略呈菱形。頭較小,吻圓,口小,牙細。成魚 腹鰭消失,尾鰭分叉頗深,下葉較長。體銀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為近海中下層魚類。常棲息於水深30米至70米潮流緩慢海區內,以小魚、水母、矽藻等為食。有季節性洄遊現象,生殖期為五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