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3
“那是誰?”
“啊,是文森特·麥奴,一位報業經紀人。”凱瑟琳看了一眼,回答說,“他想說服我們投標購買《布法羅新聞晚報》。”
巴菲特的耳朵一下豎了起來,他問:“你對這生意有興趣嗎?”
“布法羅隻是一個又舊又冷、滿是鐵鏽的鋼鐵城,這家晚報又沒有周日版,倒有13個工會。”凱瑟琳沒直接回答,聳聳肩,搖搖頭。
“開價多少?”巴菲特關切地問。
“4000萬美元。不過沒人特別感興趣,麥奴已經降到了3500萬美元。”凱瑟琳突然有所領悟,她笑著問:“沃倫,你莫不是對此感興趣了吧?”
“哎,凱瑟琳,如果你不買的話,我可就不客氣了。”巴菲特果然表明了立場。
經紀人麥奴不久就接到了巴菲特的電話。
“你星期天工作嗎?”巴菲特問。
麥奴說:“這要緊嗎?”
“我想你可能在乎。”
1977年新年過後的第一個星期天,巴菲特和芒格來到了麥奴家中。他們在麥奴的俱樂部吃飯,被火烘得暖洋洋的。當他們回到住所時,巴菲特提起了購買事宜,他代表藍籌公司出價3000萬美元。
“不行,太低了。”麥奴不同意。
“3200萬美元。”巴菲特提高了價格,但麥奴還是搖搖頭。
“我想提醒你1976年《布法羅新聞晚報》的稅前收益隻有 170萬美元。”芒格向來在談判中唱紅臉。
“我也想提醒你,《布法羅新聞晚報》的日發行量是它的競爭對手的2倍,廣告額要多出75%。”麥奴的態度也很強硬。
巴菲特止住芒格,拉著他一起離開了那個房間。過了一會兒,兩人一前一後地回來,芒格一句話沒說,隻在一張黃色法律用紙上龍飛鳳舞地寫下了正式出價:3250萬美元。
“差不多了。”麥奴點了頭。
合同很快簽訂,這是他們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交易。
巴菲特和芒格立刻飛抵布法羅,考察報紙情況。他們發現競爭對手《信使快報》的發行量與晚報之比為1∶4,但能靠近萬份的周日版來維持平衡。
“這種平衡狀態應該打破,沒有周日版,《布法羅新聞晚報》會失去統治地位,而且可能會逐漸走下坡路。”芒格直率地說。
“不錯。蘇珊常說她不介意我是全國倒數第二個理平頭的,但我要是成了倒數第一,她可受不了。”
巴菲特幽默地對朋友咧咧嘴說:“我想咱們在布法羅的下一步行動是很明白的。”
不久,巴菲特就以董事長的身份開始籌劃晚報的周日版,領導手下絞盡腦汁地設計方案,並樂在其中。但是布法羅人擔心當地蕭條的經濟狀況經不起兩家報紙的殊死搏鬥,紛紛預言總有一家報紙會被擠垮。
《信使快報》也明白這一點,發起了驚人的攻擊。它控告《布法羅新聞晚報》有壟斷意圖,要求禁止它的周日版在11月 13日的首次發行。
1977年 11月4日,來自伊利湖的暴雨即將來臨的時候,巴菲特站到了聯邦法庭上。他神情泰然,衣服皺巴巴的,怎麼看也不像個富翁。
整個長廊上擠滿了《信使快報》的雇員和他們的家人,等待著決定他們生計那一刻的到來。對他們來說,這個來自奧馬哈的百萬富翁是條毒蛇。
控方律師發起了猛烈進攻,巴菲特則平靜地回答他的問題,小心翼翼地避開種種圈套。他隻是不動聲色地提供事實,什麼也不能激怒他。
“你為什麼要學《信使快報》發行周日版?”
“你們都覺得《信使快報》已經發行許多年頭了,獨此一家,可人們的習慣力量是很強的。每天早上我刮胡子都先刮同一邊,穿鞋都先穿某隻腳。人是習慣性的動物,他們多年來使用的產品是有很大優勢的。”
“那麼你是否想過出版周日版可能使《信使快報》停業?”
“沒有。”
“從來沒有嗎?”
“我想《信使快報》的日子還長著呢!”
控方律師終於讓對手上鉤了。他走向審判席,手裏揮舞著一份最近《華爾街日報》上關於巴菲特文章的複印件,大聲朗讀了其中一段,證明巴菲特其實一直有壟斷報紙的念頭。
“沃倫把擁有一家壟斷的或主導市場的報紙比作擁有一座不受約束的收費橋梁,然後可以隨意提高價格,要多高有多高。”
這引用的是巴菲特朋友的話。一刹那間,全庭上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這個收費橋梁的比喻太形象了,正是他童年的夢想,人人都知道它是怎麼一回事。
法官的判決是允許周日報出版,但嚴格限製了它的推銷工作。
兩家報紙全力展開了古老的新聞戰,但在爭奪星期天霸權的戰鬥上,晚報由於這場官司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978年《信使快報》每個周日都比《布法羅新聞晚報》多發行10萬份。這一年,《布法羅新聞晚報》的稅前損失達290萬美元。
1979年,紐約聯邦法庭推翻了對《布法羅新聞晚報》的禁令和歧視訴訟,還巴菲特以清白。但在此期間,明尼波利斯之星暨論壇報業公司買下了《信使快報》,《布法羅新聞晚報》又麵臨著對抗另一位外地大富豪的持久戰。這一年,《布法羅新聞晚報》創紀錄地損失了440萬美元,這是巴菲特和芒格遭受的第一次大損失。
但巴菲特並沒有武斷地強令挽回經濟損失,而是全力以赴地進行反擊。“我們力爭比別人有更多的新聞,”他對所有人說,“如果他們有7頁的體育新聞,我們要比他們更多。讓所有的傳統做法見鬼去吧!”
他請來《奧馬哈太陽報》的出版商利普西坐鎮布法羅;他頻頻會見大的廣告商和零售商;他支持發行係列版和競爭……總而言之,他做了能做的一切。
“沃倫,這回我們似乎挖了一個永遠也填不平的坑。”芒格向他抱怨。
“沒辦法,我們已經欲罷不能了,隻能咬牙堅持下去。”巴菲特鎮定地回答。
事實上,由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價格在1977年開始反彈,賣到了每股 132美元,巴菲特的資產達到了7400萬美元左右,但其中有一半已經投在了《布法羅新聞晚報》上。
關鍵時刻,《布法羅新聞晚報》又麵臨著與工人的新危機。1980年底,送報的卡車司機們要求增加人手以及不工作的時候也拿錢,巴菲特拒絕了他們的要求。那是12月份的一個星期一晚上。
在另一工會負責人希爾調解無效的情況下,星期二早晨6時,司機們開始遊行。在糾察隊的幹涉下,報社工作全部停止。《信使快報》大受其益,登出了罷工的聯名呼籲。布法羅到了最可怕的一刻。
報紙總編趕到辦公室時,發現巴菲特孤獨地站在窗邊,注視著窗下喧鬧的遊行人群。
“我們得想辦法趕緊複工,否則就得關門大吉了,損失的市場占有率會要了我們的命。”他對著巴菲特的背影焦急地說。
“可一旦我妥協,其他12個工會也會跟著來。”巴菲特低聲回答。
“現在是我們兩家報紙競爭的緊要關頭,我們不能冒這個險。”總編指出事情的另一關鍵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