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3
未來的幸福之家
對於比爾來說,“家”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概念,但他卻從中得到兩種“平衡”,即家庭與事業平衡,情感與生活平衡。
結婚之後,梅琳達依然就職於微軟公司,但她很不願意在公眾場合公開自己的身份。因為在她看來,那會惹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一點在許多美國婦女身上極為少見。
她也曾寫信給昔日的大學同學和從前的鄰居,請他們不要在媒體麵前談到自己,包括她的婚姻與家庭。甚至她不願意讓自己的母親依蓮·夫蘭奇說出這一切。
令梅琳達欣慰的是,依蓮做得很周到,每當新聞媒體問起關於女兒的一些問題時,她總會告訴他們:“我被告知,如果你們需要任何信息,應該打電話給微軟公司。”
在工作當中,總不免有些人會打電話詢問梅琳達的一些情況,那大概是些媒體想從中打主意。梅琳達非常討厭他們這樣無視自己的工作,讓她整日沉浸在一種沒有了方向的生活中。
由於梅琳達的“聰明”使得她可以經常“平安無事”地陪著孩子出沒於麥當勞餐館,可以安心地坐在公園長椅上。沒有媒體與公眾的狂熱視線,不僅會得到一份坦然,更重要的是她可以緊緊地捍衛隻屬於自己、比爾和孩子的秘密空間。
比爾在談到自己的生活偏好時,他總是說:
人工智能、偉大圖像、塑造令人喜歡的事物的編輯工具,以及與聰明的人一起工作,是我狂熱著迷的事物。
我會在業餘時間著迷看書,還經常看電影。
比爾沒有誆騙大眾,他與梅琳達的家便是在比爾這種偏好的誘使下一手造成的。
這是一個非常別樣的住宅,無法用一般意義上的豪華來形容,它看上去就像一個小村莊。這裏很特別,有時會讓梅琳達找不到家的感覺。
這是比爾花了7年時間,用去了近7000萬美元建成的。它的問世也曾驚動了全美,因為這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昂貴的私人住宅。與其說家,還不如說更像是一個社區或娛樂場所,但是他們都不願意對外公開。
其實,早在1988年,還是單身貴族的比爾就開始為自己夢想的家園張羅了。他請了全美最出色的建築師梅迪拉為自己設計這座豪宅。他花了400萬美元買下了西雅圖華盛頓湖畔近540多畝的土地,還有120多米的湖岸。
比爾決定將大約80%的建築置於地表。在建築風格上,比爾要求與他們鄰居的建築相仿,否則會引起他們的不安與憤怒。
不光是這些鄰居,即使梅琳達也並不認為這一定就是一個五星級的家,它更像是一個未來世界的家,或是科幻夢想成真的家。
相信許多人都想一睹它的風貌,當然,親眼目睹過它的人並不多。如果說對它的內部用巨大寬敞、金碧輝煌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這是比爾的所愛,也是21世紀超級富豪們熱衷於修建展現個性風格的住宅。在這裏,展現的是一個高科技、智能化的豪宅。
它由3座相連玻璃樓閣與呈圓拱狀的會議中心構成。包括6個商用廚房,7個臥房,一個5米寬、18米長的室內遊泳池,一個有20個座位的小電影院,還有一個計算機中心,以及許多辦公室,還有停車場與圖書館。
整個住宅根據不同的功能被分為12個區,通道進出口處都裝有機關。來訪者通過通道口時會產生個人信息,例如他的指紋、聲音等,這些都會被作為來訪者的資料而記入電腦中。
在所有的房間裏幾乎都鋪設了光纖電纜,所有的電腦與服務器都被聯結了起來,這樣便可以控製屋內所有高科技設備。
比爾可以坐在車裏遙控家中的一切,例如可以調節浴池的水溫與深度。屋內與屋外的地麵都有加熱裝置。甚至地板還被做成了一個巨大的傳感器,當有人進入屋內時,地板會根據外界條件來調節房間內的溫度、亮度與空氣濕度。
如有客人來訪,計算機係統會根據客人喜好自動調節室內音響與電視係統。隻要客人在胸前戴上一個小小胸針,電腦便會識別他的位置,並提供周到服務。整個家具融音樂、音響、影碟於一體,由計算機中心控製,非常有趣!
當然,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便是比爾的會議室。在這裏,隨時可以上高速互聯網,並從中得到所有需要的信息。有時,比爾需要召開一些電視會議,自然,他會選定在這裏進行。
客廳也非常別致。其中有一個廚房大得令人瞠目結舌,足足可以滿足100多人同時進餐。當然還有一個可供20個人進餐的小餐廳,這兩個地方,都是梅琳達的最愛。
比爾還特意為自己安置了一個蹦床與一個遊戲室。這裏的娛樂設施應有盡有,並且非常先進。
在所有現代化裝飾映襯下,一棵百年老鬆顯得格外有情調,住宅裏的傳感器可以根據其需水情況,及時澆水。
有人開玩笑說,這是另一座加州聖西蒙紀念館,梅琳達認為它更像是一座未來之宮殿,但是比爾總不忘了將它與自己的微軟公司聯係起來。家中到處都是高科技的影子,所以小女兒詹妮弗總是問母親,什麼時候可以再增加一個機器人。
倘若是一個電腦盲,走進這裏,或許會無所適從。比爾曾向梅琳達表示,要在家裏修建一個最現代化的網絡中心,展示今天與明天的家庭計算機技術的日臻完美。
對於家的科技化,比爾表示:“我並不是要讓人人嘖嘖稱奇的科技成為這個房子的特色,我隻要讓科技在這裏扮演一種巧妙、實用的角色。”
早在1995年12月,比爾所著的《未來之路》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發行,發行量達150多萬冊。在書中,比爾生動地描述了未來人類生活與工作的圖景,或許他自己的家便是這些圖景的雛形。
比爾說:
我希望我的房子與周圍環境和將要住進去的人的需要相和諧。盡管我想讓它從建築角度上吸引人,但我更希望它舒適。我的房子也是由矽片和軟件建成的。矽片微處理器和內存條的安裝以及使它們起作用的軟件,使這房子接近於信息高速公路,在幾年內將會帶入數百萬家庭的那些特征。
比爾家裏擁有龐大的私人藏書室,他說:“我喜歡在自己的藏書室裏度過更多的時光。”談到這些,他總是很驕傲,“我從不把閱讀當作消遣,對於重要著作,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崇與渴求。”
有一天,他在吃一頓簡單午餐的時間裏,竟一口氣讀完了4本收錄雜誌,其中包括《美國社會科學》和《經濟學家》。
有一次,比爾·蓋茨在接受《紐約》雜誌的一名記者采訪時,他竟出人意料地問道:“《紐約》雜誌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