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爭強好勝的天性

與其做一株草坪裏的小草,不如做一棵聳立於土丘上的橡樹。因為小草毫無個性,而橡樹昂首蒼穹。——比爾·蓋茨

出生在幸福之家

在美國西部廣袤遼闊的土地上,有許許多多冒險家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希望,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收獲了豐碩果實。在這裏有許多神奇的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

西雅圖是太平洋黃金海岸線上的一座美麗城市,它是眾多冒險家的樂園,有著“夢幻之城”的美譽。

1955年10月28日,一個和往常一樣的日子,太平洋洶湧的波濤依舊拍打著岸邊的礁石,依舊濺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而有一個被全世界廣為知曉的傳奇故事就此拉開了序幕。

“感謝上帝,母子平安!快看啊!這真是個不老實的小家夥!”老蓋茨對剛剛生產完的妻子瑪麗驚喜地說道。

被老蓋茨抱在懷裏的小家夥是個男孩,這個孩子看起來精力旺盛,他正睜著圓圓的大眼睛四處張望,似乎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瑪麗望著自己可愛的孩子問:“給他取個什麼名字呢?”

老蓋茨高興地回答:“我已經在他的出生證上填上威廉·亨利·蓋茨,同我的名字一樣。”

老蓋茨是個身材魁梧、喜歡運動、性格拘謹、不太健談的人。

1943年,老蓋茨高中畢業後應征入伍,過了兩年,他又進入了佐治亞州本寧堡軍官培訓學校。1946年退役,然後到華盛頓大學法律係念書。在那裏,通過朋友的介紹,他同瑪麗·馬克斯韋爾相識。

老蓋茨的老家在離西雅圖不遠的布雷默頓。他的父親經營一家家具店,家裏並不富有,社會地位也遠遠算不上顯赫。

1950年,老蓋茨從華盛頓大學畢業回到老家,做助理辯護律師。過了兩年,瑪麗也畢業了。不久他們就結了婚,並且把家從布雷默頓遷到西雅圖。瑪麗到一所學校做教師,老蓋茨進了一家私人律師事務所。瑪麗於1929年出生在西雅圖市一個名門世家。瑪麗的祖父馬克斯韋爾曾做過華盛頓州南本德市的市長和州議會議員。1906年,馬克斯韋爾舉家遷往西雅圖,在那裏創建了美國城市銀行。這家銀行不久就成了全國知名的銀行。

瑪麗的父親詹姆斯·威拉德·馬克斯韋爾在華盛頓大學畢業後,就在瑪麗祖父的銀行裏做信差。瑪麗的父親喜歡交際,喜歡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後來,他成了美國九大銀行之一的太平洋國民銀行的副總裁,當然也是聲名赫赫的大銀行家,擁有巨大的財富。

瑪麗的母親性格活潑,喜歡體育運動,曾是學生中的佼佼者。瑪麗的祖父給兒女們留下了大筆財富,但是這個家庭卻鄙視窮奢極欲的生活方式,不喜歡炫耀財富和地位。後代們都遵循母親、祖父的傳統,過著簡樸的生活,崇尚良好的教育。這個優良的傳統也被瑪麗繼承下來。

老蓋茨一家過著其樂融融的日子,彼此相處十分親密和睦。他從來就是一個進取心很強、有遠大抱負的人。他穩重老成,德高望重,在法律界口碑極好。他做過華盛頓州律師協會主席,還出任過全美律師聯合委員會主席。

瑪麗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人物和驅動力。她性格溫和,舉止典雅,做事卻不乏果斷利落。小蓋茨出生後,她就不再去學校教書,而留在家裏照顧孩子。不過她對社會工作依然懷有極大的興趣,當小蓋茨長大一些後,她做了社區服務人員,去西雅圖曆史和發展博物館做義務講解員,常去各地學校為學生們講解本地文化和曆史。同在教育界一樣,她在社交界也享有極高的聲譽。

老蓋茨一家人住在一幢臨海的別墅裏。小蓋茨的出生,讓這個其樂融融的家庭增添了許多快樂。

老蓋茨永遠都記得那個晚上,朦朧的夜色籠罩著整個城市,海風徐徐地吹來,皎潔的月光灑滿庭院,老蓋茨和瑪麗坐在院子裏的藤椅上閉著眼睛享受著溫馨的氣息。“咦,親愛的,你聽,什麼聲音?”

老蓋茨聽到小蓋茨的房間裏傳來“吱吱”的聲音。

“是小蓋茨!”瑪麗急忙朝小蓋茨的房間跑過去,老蓋茨緊隨其後。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這樣一幅場景:蓋茨的外婆正在有節奏地搖著搖籃,小蓋茨躺在搖籃裏,他似乎一點睡意都沒有,瞪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四處張望。

“我可愛的小比爾是個好動的小家夥。你們看,他不願意睡覺,隻喜歡在搖籃裏晃來晃去。”外婆非常喜歡小蓋茨,她叫蓋茨為“小比爾”。

“媽媽,比爾真是精力旺盛,通常整夜都不睡,他就喜歡小搖籃有節奏地搖晃。如果搖籃長時間靜止,他就會毫不客氣地大哭起來。真是拿他沒辦法!”瑪麗有些無奈地說。

“也許等他將來長大了,也會這樣精力旺盛地去學習和工作呢!”老蓋茨打趣地說。

隨著搖籃有節奏地搖晃,小比爾一天天長大了。

上幼兒園時,天性好動的他在一匹玩具木馬上體驗到了搖晃的快樂。這匹木馬是他的寶貝,連姐姐也不能隨意玩耍。他經常反戴著一頂棒球帽,手裏拿著媽媽晾衣服的繩子,在這匹木馬上扮“牛仔”。

小比爾騎在木馬上不停地晃呀晃,甚至就連他後來上學後在上課時也好像是騎在木馬上一樣不停地晃動。因此,他被大家戲稱為“木馬王子”。

比爾喜歡搖晃的這一癖好,在好長一段時間內讓老師感到很頭疼,但當老師向他提問時,他卻能對答如流,老師這才知道他並不是一味地貪玩。小比爾並非無聊地做這些常人難以理解的舉動,而是以他特有的方式在思考。接受良好的教育

蓋茨家族不屬於那種墨守成規的類型。比爾的祖父和父親在年輕時就顯示出蓋茨家族企業家的天賦,而比爾則把此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比爾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從他出生開始,父母就不斷創造條件,力爭使他的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比爾似乎永遠都沒有感到疲勞的時候,他總是動來動去。不過,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瑪麗,從沒有阻止過兒子的這些異常舉動,反而鼓勵他在玩耍中尋找樂趣。

瑪麗知道,在孩子眼中,世界充滿了太多的神奇和樂趣,這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和體會。身體對運動的喜好,多少反映了大腦對未知事物的敏感。她甚至寧願兒子在草坪裏摸爬滾打得像一個泥猴,也不願意看到他躲在房間裏安靜閑適地看電視。

比爾漸漸長大了,瑪麗終於可以走出家門了。她到西雅圖曆史和發展博物館做了義務講解員。由於她還要經常去各個學校為學生們講解本地的文化和曆史,所以,她不得不常常留比爾一個人在家裏玩。

“哦,寶貝!你在哪兒?媽媽回來了。”瑪麗每天下班都會親昵地招呼小比爾。

“媽媽,我在這兒呢!”

有一天,當瑪麗打開比爾的房門時,不由得怔住了,隻見一片狼藉,滿地都是被比爾拆下來的亂七八糟的各種玩具零件,而比爾正興高采烈地騎在那匹寶貝玩具木馬上,一邊不停地前後搖晃,一邊饒有興味地擺弄著手裏的玩具零件。

“哦,我的天啊!你到底在做什麼?”瑪麗驚訝地問兒子。

“媽媽,我是想看看這些玩具究竟是怎麼組裝起來的。”比爾回答道。

這時的瑪麗並不責備兒子,而是耐心地教導兒子,還蹲下來和兒子一起組裝那些零亂的玩具。

“比爾,你需要記住你每次拆卸時的次序,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地進行,然後再按次序一個一個地組裝,那樣就會很容易了。”

比爾有了媽媽的鼓勵和支持,他總會有驚人的舉動。

有一次,他無休止地把自己的頭和屁股一同塞進箱子裏,然後彈跳出來,還力爭一次比一次跳得遠。而且他不斷地估計,下一次他能夠再跳多遠……

每當這個時候,別人阻攔是無濟於事的,那樣隻會讓小比爾變本加厲地重複。

他在十來歲以後,時常走著走著便突然跳起來,伸手去碰樹枝、門柱、籃球筐以及任何能夠吸引他注意的東西。

有時候,瑪麗外出也會把蓋茨帶在身邊。當瑪麗在學校裏向學生講解西雅圖的曆史和博物館的情況時,比爾總是坐在全班的最前麵。盡管比爾是個生性好動的孩子,但在教室裏他卻表現得比其他學生還要專注、認真。

另外,比爾的外祖母在中學時曾是女子籃球隊的主力前鋒和班上的學科代表。她博學多才,思維敏捷,酷愛益智遊戲。對她而言,遊戲不是無意義的消遣,而是技能和智力的測驗。

外祖母把自己的這種觀念貫徹到了對小比爾的培養中,她經常陪小比爾做一些智力遊戲。例如,和比爾一起下跳棋、玩籌碼、打橋牌等。而且,在做遊戲時,外祖母還經常鼓勵小比爾說:“自己動腦想,再想想!使勁想!使勁想!”外祖母也很善於鼓勵孩子,她常常會為小比爾下了一步好棋或者打出一張好牌而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