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世之情
皮爾·卡丹的商品遍布世界各地,他被譽為“全身充滿創作靈感和藝術細胞的人”。遺憾的是皮爾·卡丹一生未娶,也沒有子女能接手他的時裝帝國,但他並不後悔。
80多歲的皮爾·卡丹向新聞界宣稱:他將賣掉執掌了60餘年的時裝帝國,然後專心致力於支持文化藝術事業。回首一生他動情地說道:“除了事業,我的一生中還有兩個最重要的女人,一個是照顧我起居的姐姐,另一個就是迷人的讓納·摩若。”
皮爾·卡丹與讓納·摩若相愛40年,卻並未成婚,然而他們卻演繹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曠世之情!
覺悟人生
皮爾·卡丹因為家境窘迫,無法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最後,在父母的安排下,進入一家裁縫店工作。
每天要在裁縫店工作10多個小時的皮爾·卡丹,對這份工作厭惡極了,不僅僅因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報酬還不夠他的生活費和學徒費,更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是在虛度光陰,他因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而苦悶。他認為,“與其這樣痛苦地活著,還不如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皮爾·卡丹準備跳河自殺的當晚,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從小就崇拜的有著“芭蕾音樂之父”美譽的布德裏,皮爾·卡丹覺得隻有布德裏才能明白他這種為藝術獻身的精神。
皮爾·卡丹決定給布德裏寫一封信,希望布德裏能收下他這個學生。在信的最後,他寫道,如果布德裏在一個星期內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這個學生,他便隻好為藝術獻身跳河自盡了。
很快,年少輕狂的皮爾·卡丹收到了布德裏的回信,皮爾·卡丹以為布德裏被他的執著打動終於答應收下他這個學生了,誰知道,布德裏並沒有提及收他做學生的事,也沒有被他對藝術的獻身精神所感動,而是講了他自己的人生經曆。
布德裏說他小時候很想當科學家,因為家境貧窮無法上學,他隻得跟著一個街頭藝人過起了賣唱的日子……最後,他說,人生在世,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的距離,在理想與現實生活中,人首先要選擇生存,隻有好好地活下來,才能讓理想之星閃閃發光。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讀藝術的。
布德裏的回信讓皮爾猛然醒悟。後來,他努力學習縫紉藝術,從23歲那年起,他在巴黎開始了自己的時裝事業。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裝品牌,他就是皮爾·卡丹。
年譜
1922年7月2日,出生在威尼斯近郊一戶貧苦農家。
1936年,14歲輟學,在一家小裁縫店裏當起了學徒。
1939年,隻身一人前往巴黎尋夢。
1947年,在迪奧公司擔任大衣和西服部的負責人。
1949年,辭去迪奧公司的職務,開始構建屬於自己的設計和服裝王國。
1950年,在裏什龐斯街買下了“帕斯科”縫紉工廠,獨立開辦自己的公司。
1953年,推出第一套時裝設計。
1954年,在巴黎開辦“夏娃”時裝店。
1957年,在巴黎開辦第二家時裝店。
1961年,首次設計並批量生產流行服裝,一舉獲得成功。
1962年,擔任巴黎服裝聯合會主席。
1968年,為米蘭市和威尼斯城設計玻璃製品,從此開始涉足其他行業。
1971年,榮獲意大利“FUR”獎,以表彰其對服裝表演界作出的貢獻。
1974年12月,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麵,被稱為“本世紀歐洲最成功的設計師”。
1976年,在巴黎舉辦的輕工博覽會上購買一塊中國掛毯,從此奠定了與中國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