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7

人間處處有“卡丹”

進入21世紀,皮爾·卡丹已在全球授權840多家公司掛他的名字,遍布110多個國家,有540家工廠直接或間接為其工作,受他影響的人,超過幾百萬。每年全球行銷的“卡丹”牌產品,銷售額都在數十億美元以上。

他在全世界有20個時裝店、6個陳列館;在7個國家為他的150多種商品獲得了3500個許可證。此外,他的5000多家售貨店已遍布於全世界,僅巴黎一個城市就有280家之多。

皮爾·卡丹及其時裝,不僅對人民大眾而且對達官顯貴都有征服力,不僅在世界四大時裝中心:巴黎、米蘭、紐約和東京有著巨大的影響,而且在第三世界,如南美、中東、東南亞諸國也占有廣闊的市場。

競爭激烈的歐美市場,閉塞而且“油水”不多的亞洲市場,開展業務都是有很大困難的,皮爾·卡丹不僅排除困難,並且在世界市場上紮住了根。皮爾·卡丹先生以精湛的時裝藝術的魅力贏得各國人民的喜愛,皮爾·卡丹品牌時裝則以精良的做工和考究的款式贏得了各國消費者的向往。

從1983年9月,馬克西姆餐廳在北京正式開張營業,標誌著皮爾·卡丹邁開了在華夏開辦實業的第一步起,30多年來,皮爾·卡丹在中國的北京、廣州、天津、沈陽、哈爾濱、上海、成都等地開辦了數十家專賣店和數家馬克西姆餐廳,並逐步把在中國的經營模式推向世界,皮爾·卡丹的品牌聲譽在世界日益深入人心。

皮爾·卡丹靠他的藝術、他的服裝設計,為他後來巨大的事業打下了基礎,但廣為人知的另一點是,他還擁有一顆一般服裝設計師所沒有的靈活精明的商業頭腦,藝術與商業這兩個不同領域巧妙地融為一體,分析原因,可能與他的經曆有關。

他沒有上過法蘭西藝術學院,也沒在巴黎大學經濟係就讀過。從就學那條路上走過來的皮爾·卡丹,就不會是今日的皮爾·卡丹了,要麼隻是一位藝術家,要麼隻是一位企業家。

他說,“皮爾·卡丹”一誕生,便不是法蘭西的民族服裝,而是一種跨越國界和人種的國際性服裝藝術。所以“皮爾·卡丹”不僅屬於法國,也應該屬於世界。

每到一地,皮爾·卡丹便舉行時裝表演,組織新聞發布會,參觀工廠,到高等學校主持時裝潮流趨勢演講會,普及時裝知識,主動接近政府要員……每件事他都親自去做。

他馬不停蹄地奔走在世界各大洲之間,無論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泱泱大國,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國,他都不受政治的影響及外界的約束,在這方麵他天馬行空,格外瀟灑。

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我不想當精英,隻想受大眾的擁戴和歡迎。我的商標就是我的簽證!”

1994年,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辦了一場皮爾·卡丹時裝表演,為了看這場演出,居然有2000多位觀眾一把掏出幾個月的工資買一張演出票。當卡丹走上台致謝時,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瘋狂掌聲。

當晚,整個河內沸騰了!

位於法國普羅旺斯區西部的小山村拉科斯特成為皮爾·卡丹用10年傾力打造的最新作品。

自2001年起,皮爾·卡丹便開始不遺餘力地將這個偏遠的小山村打造為“文化界的太陽城”,迄今為止,其名下物業已超過40套。錯落有致的畫廊、餐館、咖啡廳、雜貨店,翻修一新的旅舍、公寓、城堡無不打上了皮爾·卡丹的烙印。

據《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托尼·佩羅泰特回憶,他曾在施工現場目睹皮爾·卡丹與工人一道搬運沙發,這位身著淺色T恤、卷起袖管的八旬老翁看上去比實際歲數要年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