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危難之中結情誼(1 / 3)

謹以此作品獻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8周年!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富強、民主與自由而英勇犧牲的中國步兵永垂不朽!

1963年元月的一天,大氣層中的一股冷高壓槽,從西伯利亞飛速南移,前鋒過後,我國陝北高原頃刻間處於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貧瘠的高原上,西北風裹挾著鵝毛大雪,在山峰和溝穀間尖利地呼嘯著,讓荒年的大地更顯得蕭瑟。

這陝北,本也是曆史久遠,物產自足的地兒。這裏民風淳厚,百姓憨實,更因在近代史上對中國革命的特殊貢獻,使這片溝壑縱橫、山川蒼黃、景色雄渾的土地,一時在中外聲名鵲起。然而,牆裏枯樹牆外花,因上層政策的失誤,加之連年自然災害,這幾年,莊稼欠收,供應緊張,以致百姓食不果腹,生活困頓。

在這樣的年景和天氣裏,也許隻有攤上喜事的人家才暫時忘了憂愁。這不,黃河畔高家灣村東頭相鄰的兩家院子裏,氣氛就顯得不同以往。最南邊小院一孔外窯裏,煙霧彌漫,熱氣騰騰。通向裏窯的孔洞上掛著一塊各種布料拚成的花門簾,洞眉上吊一巴掌大的紅布。窯裏一位二十出頭,留齊耳短發,麵相端莊的孕婦身蓋一床綠色的軍被,躺臥在炕上,麵露希冀又顯憔悴。

一陣撕心裂肺的疼叫聲,從隔壁院裏的窯裏傳出。炕上的孕婦一陣戰顫,氣軟無力地叫道:“舅媽,你去隔壁高家,看看高有信的婆姨生了沒有?是男娃還是女娃?看看還需要甚?”

一個六十多歲的小腳老太婆掀開門簾進來:“喜鵲呀,這個時候,你還想別人做甚?舅媽雖是外村人,也知道那高家成份高。甭管他,你安心躺著,卯足了勁,等到了你,宮好開。”

那個叫喜鵲的孕婦歎了口氣:“唉,舅媽,今早我還看見高家二嫂郝翠翠挺著大肚子喂豬,就怕她來得快,沒準備,聽那喊叫聲,讓人瘮得慌,二嬸還是過去看看吧。”

舅媽答應著走了。窯裏又傳來隔壁高家媳婦郝翠翠一陣緊似一陣淒楚的叫喊聲。隔了一會兒,舅媽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喜鵲,還真讓你給說對了,那家媳婦來得麻流,宮開了,沒人接生。這地主家,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打事的男人到外村去找親戚了,一家人急得團團轉,咋弄?挨刀的,這村裏不有的是女人嗎?”喜鵲著急地說:“那還等啥?村裏別的女人也不敢上她家去哇。舅媽,你和二嬸趕緊到高家去接生,晚了,就麻纏了。”

在外窯燒水的二嬸聽見忙進來:“不行,你也快生了,我們走了,你咋辦?”

喜鵲道:“我這會肚子隻是有點脹,我估摸還得一會兒,你們快提上熱水,拿上家什到高家去。”

二嬸仍猶豫不決:“那家成份不好,村裏其他人都怕惹事,不願去,我們就敢去?這陣子,喇叭上天天喊階級鬥爭,咱這兒是紅色地兒,尚武又在部隊,是軍官。你忘了,尚武提幹時,部隊來人外調,還為這階級關係不清惹了麻纏。現正趕在風口上,別給公社和大隊那幫找事的人留下話把。”

喜鵲硬撐著身子要坐起來:“舅媽,二嬸,這高家人挺善的。聽我爹說,老倆口過去接濟過好多窮人呢,不信,我爹飲牲口回來你們問他。我求你們了,快去吧,晚了,要出人命的。”

二嬸忙按住了掙紮著要起來的喜鵲,對喜鵲舅媽說:“侄媳說的有道理,咱們還是到高家幫襯一把吧。噯,咱這老楊家媳婦一個個都心善,生個娃娃,將來遇到麻纏,菩薩也會保佑的。”又回頭對喜鵲說:“我們走了,有事就喊。”說完,倆人提著水桶,出了門。

倆人到了隔壁高家門口,碰到了心急如焚地向外張望著的郝翠翠的公公高滿倉。高滿倉見倆人帶的家什,明白是來接生的,連咳帶喘地問:“他二嬸,你們來了,你家媳婦路喜鵲咋辦?她不也在生娃嗎?”

二嬸急燎燎地往窯裏走:“就是喜鵲讓我們先來救急的。嗨,你老公公不害臊,急著進來做甚?出去,出去,起火燒水。”

高滿倉忙後退了幾步,拉著孫子,嗓子哽咽著:“救命之恩那,救命之恩,愛國、愛民、愛黨,快給你楊家奶奶跪下,記住,吃人一口,報人一鬥哇。”三個還流著鼻涕,穿著破舊不堪衣服的半拉小子,齊刷刷地跪倒在雪地裏,頭不停地磕著地------

火很快點著了,高家院裏頓時有了生機。高家老的小的,幾個人扒在外窯門上,看著外窯裏灶火熏熏,熱氣升騰,裏窯人進人出------

“哇,哇。”一陣嬰兒的啼哭劃破了院裏的寂靜。一會兒,二嬸笑盈盈地走出外窯,高滿倉忙問:“生了?”

二嬸道:“生了,順產,是個女娃。我接過很多產,一般女娃長相跟爹,這個女娃摸骨架,再看她爹麵相,長大肯定是個出眾的俊閨女。恭喜了,高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