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危險的還不是氣候的惡劣,德國在挪威還部署了大量的飛機、潛艇和軍艦,隨時可以投入作戰,因此北極航線可以說是危機四伏的,但英勇的同盟國海員依然毫無畏懼勇闖北極航線,在千裏冰海上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
1941年9月28日,由一艘蘇軍巡洋艦和14艘運輸船編成的第一支北極航線護航運輸船隊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前往冰島,根據美英蘇達成的協議,北極航線上的護航運輸船隊,從蘇聯前往英國的空載船隊代號為“QP”,從英國前往蘇聯的滿載船隊代號則為“PQ”,編號均從“1”開始,因此這支船隊代號為“QP—1”。
9月29日,英軍一艘巡洋艦、兩艘驅逐艦和10艘運輸船組成的PQ—1護航船隊從冰島起航,駛往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北極航線正式開通。
蘇聯為了保護運輸船隊的安全,除了船隊中的護航軍艦外,一接到船隊起航的通報,蘇軍北方艦隊立即起飛偵察機偵察挪威海岸和熊島海域敵情和天氣情況,然後將相關情報由盟軍駐蘇軍事代表團再轉告英國海軍部,最後確定船隊進入熊島以東海域之後的具體航線。
與此同時,蘇軍的轟炸機、強擊機對德軍在挪威北部和芬蘭的航空基地進行壓製,潛艇在德軍水麵艦艇基地航道上展開,監視並攻擊出航的德軍艦艇。
護航船隊進入北方艦隊的作戰海域後,蘇軍還派出驅逐艦、護衛艦和掃雷艦,加強護航船隊的掩護兵力;海軍航空兵也在船隊上空始終保持6至8架飛機,以提供空中掩護;戰鬥機則在基地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出動支援;在科拉灣和白海航道入口處投入反潛艦艇和反潛飛機進行反潛巡邏,搜索攻擊在該海域活動的德軍潛艇;掃雷艦艇在可能有水雷的海域進行掃雷作業;冬季還出動破冰船為船隊破冰導航。
除此之外,英國也出動艦艇為船隊進行直接護航,還派出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混合編隊進行近距離海上掩護,必要時甚至不惜出動本土艦隊包括戰列艦、航母在內的大型主力軍艦為船隊進行遠距離掩護,而駐紮在冰島的岸基航空兵也經常出動為船隊提供空中掩護。
由於采取這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從1941年9月至12月,PQ—1至PQ—6船隊以及QP—1至QP—6共12支船隊沒有任何損失,總共有包括669輛坦克、873架戰鬥機、1400輛卡車和10萬噸彈藥在內的物資順利到達蘇聯。這些作戰物資不僅從物質上有力支援了蘇聯戰場,而且還作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聯合抗戰的象征,極大鼓舞了蘇聯軍民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