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知錯就改那就是好同誌嘛!”
方世忠被方傑的話給逗樂了,先前這小子還打了人呢,一出手就把局長級別的領導手給廢了,要不是他出麵壓著,這事一時半會肯定無法善了,現在又裝出這副賣乖的德性,實在是讓人忍酸不禁。
嘴角牽動了兩下後,方世忠立馬恢複了一副嚴肅的表情,沉聲道:“剛才我聽馬副局長說,你前天晚上與考生家長發生過衝突,你自己也承認了這件事,能說說具體情況嗎?”
那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方世忠也很是納悶,心說這小子不是10點才離開自己的家麼,怎麼又會跟考生家長衝突起來呢?這事還是得先搞清楚比較好,以免計劃有變。
方傑一臉委屈地道:“是這麼個情況。那天晚上我到一個親戚家拜訪,離開後在小區門口遇到了那名帶頭煽動鬧事的考生和她的家長,當時那位家長對我出言不遜,拿著手指指著我的鼻子罵,還威脅我,就差動手了。我覺得這是對我的不尊重,幸好我懂點擒拿術,就掰掉了他的手指頭警告了一下對方,也不是什麼很嚴重的傷,食指第二節指骨錯位而已,隨便找個骨科醫生就能治好。”
一聽這話,眾人才恍然大悟,敢情並不是像馬英明說的那樣方傑是“喪心病狂”主動報複考生家長,而是事出有因,是那名考生帶頭煽動鬧事,雙方遇上後,考生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對方傑出言不遜甚至想要報複,這才被方傑警告了一下,而且隻是受了點小傷,並不是什麼“重傷”。
一旁的李彥江想了想,也出言證實道:“嗯,應該不是像馬副局長說的那樣,說什麼方傑主動找到學生家長報複。由於那天上午方傑監考的那個考場停考,考點辦公室在晚上給那個考場的考生重新組織了一場考試,當時那名考生和考生家長應該是剛考完試回家正好遇上了走親戚的方傑,然後就發生了一些口角。”
李彥江當然知道這個“親戚”肯定就是方世忠了,心中還在暗笑呢,心說馬英明的這次栽贓陷害還真是搞錯對象了,方世忠就是最好的證人,雖然方世忠並不知道小區門口發生了什麼,但至少可以證明方傑絕不是主動找人家打擊報複的,頂多也就是恰逢其會,而且還是人家先主動滋事。
方世忠了解情況後,沉吟道:“雖然我們不能冤枉任何一個好同誌打擊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但動手打人總歸是不對的嘛!另外,剛才馬副局長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的確是有些不妥,但馬副局長畢竟是領導,他說的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你可以當麵提出來,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向上級反應,但動手打人就是很不理智的行為了!現在是文明社會和諧社會,要是大家以武力以暴力解決問題,那整個社會還不亂了套?”
說到這裏,方世忠目光轉向李彥江:“這樣吧,你們院的人事問題我也不方便幹涉,我就隻說說我個人的看法。監考事件,我認為方傑雖然有些衝動,在處理這件事的方式方法上有些不太妥當,但其堅持維護考場紀律打擊不正之風的原則和理念是好的,是值得鼓勵的!與考生家長發生肢體衝突事件,希望你們能找到那名考生家長,把整件事情調查清楚了再進行適當地處理。至於馬副局長這件事,我認為方傑動手打人的性質和影響極為惡劣,帶了個很不好的頭,必須按照相關規章製度對其進行嚴肅處理。”
李彥江一邊聽著,一邊在心中反複琢磨著方世忠這番話裏隱含的意思。
前兩層意思他是聽明白了,考場事件和考生家長事件罪不在方傑,前者態度已經很明確,不光不應處罰方傑,還應該鼓勵表彰,至於考生家長事件,方世忠的意思應該是原則上站在方傑這一邊,但最好是把這件事徹底調查清楚了,等有了對方傑切實有利的證據再作決斷。
至於筆傷馬英明事件,方世忠的態度顯得很是明確,意思是不論誰對誰錯,總之要對打了人的方傑嚴肅處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但李彥江卻想不通方世忠為什麼是這麼個態度,因為真要按照規章製度處理的話,方傑至少是個行政記大過被停職查看的處罰結果。
不是說要站在方傑這一邊的麼?怎麼這會兒又打起自己人來了?這方世忠到底是啥意思?
一時半會沒想明白的李彥江隻得來了個投石問路:“方市長,方傑有時做事確實是太不理智,但這也是年輕氣盛造成的。您都說了,在處理監考事件上他是占著理的,今天之所以發生了這些不愉快,也是跟監考事件有關,要是處罰過重,怕是會打擊大家日後的工作熱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