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十九章 坐懷不亂(1 / 2)

隨著音樂的播放,開始還震驚於怎麼會沒人彈奏都會自己發出聲音,而且聲音來自四麵八,好象在麵前演奏,但又看不到,摸不著。漸漸地,夢瑤被優美的音樂陶醉,整個人沉浸在音樂之中。

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樂曲,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作之一。這首樂曲,靈感來自於唐朝詩人張若虛名篇《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此曲原本就是一首琵琶大曲,原名為《夕陽簫鼓》,又名《潯陽琵琶》。到底何人所作已經無從考證,樂譜最早見於清代乾隆年間琵琶名家鞠士林《閑敘幽音》手抄琵琶譜。清光緒時期的“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園又把它收錄在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1925年,民國初期的上海大同樂會將其改編為民族管弦樂,因為此曲和唐詩《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很合拍,才更名為《春江花月夜》,解放後又經多次整理改編,使得此曲更為完善優美。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更是向全世界展示其無窮的魅力。

此曲借用唐詩的意境進行演繹,一唱三歎。溫柔的弦音撩撥起寧靜的空氣,仿佛使人感覺到一幅清麗淡雅的水墨山水畫正在徐徐展開:暮鼓聲中送走了夕陽,蕭音徐徐而來,琵琶彈奏,形造出在月圓的傍晚,駕起扁舟,在平靜的春江上輕輕搖晃。江麵花枝弄影,水波蕩月,唯有槳櫓欸乃聲輕輕地回響。委婉質樸的旋律和流暢多變的節奏,加上配器巧妙細膩晶瑩剔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迷人景色,使人聽落回味無窮。

如此一首名曲,讓本來就是琵琶演奏家的夢瑤,怎能不深深地被吸引以至如癡如醉物我兩忘。

不覺間,夜色已經籠罩大地,周圍的景物逐漸溶入到黑暗裏。

當我把車前大燈打開,啟動汽車前進時,夢瑤才從音樂中驚醒,嚇得尖叫起來。不過,曾經滄海的我,經過曉桃的鍛煉,早已不以為怪。隻能又一次重複著解釋的詞語。

車輛靜靜地行駛在黑暗中,車燈把前方路麵照得通明。

中國民俗音樂的cd我有好幾張,足夠她路上不會重複。vcd我還是不要拿出來,因為我知道沒辦法解釋得清楚小小的屏幕怎麼會有人像出現。這部不用馬拉就會自己跑而且會發光的汽車已經讓她震驚和無法想象,再來一部電影,會不會把她嚇死?

我記得,電視剛剛出現時,曾經有人傳說電視屏幕會把人的靈魂吸進去,鬼也會從屏幕內爬出來,很多人邊看電視一邊擔驚受怕。後來,連很多鬼片都采用這個橋段來增加恐怖程度。《午夜凶鈴》中貞子就是從電視機裏爬出來的,你說嚇人不嚇人?所以,還是不要拿出來嚇唬人了。

夢瑤已經從震驚中恢複過來,一邊聆聽著音樂,一邊緊張地看著兩旁樹影快速地向著身後無邊的黑暗飛馳。嗬嗬,其實我都不知她是否還聽得入音樂,反正就是雙眼緊盯前方,雙手緊握扶手,雙腿緊緊並攏。第一次接觸汽車,不要說完全沒有見過汽車的人了,就是我小時候第一次坐汽車時一樣,緊張到下車還感覺到全身搖晃。既然她這麼緊張,我也樂得安靜,隻想專心開車,盡快趕回天安城。因為越接近天安城人流量越大,車子越難隱藏。

我倆都沒有說話,車子在音樂聲中奔馳。按照原來預計,本來還有兩晚路程的,但因下午一陣狂奔,而節約了不少時間。好在剩下的路已經很好走了,越接近天安城,路況越好。現在如果開快一點,估計四五點就能回到城外的農莊了。

淩晨四時不到,車子已經停在了農莊門口。下車拍開大門,在看門長工驚訝得目瞪口呆的注視下,車子緩緩地駛入農莊,停到事先就讓人圍起的停車位上。

直到下車,夢瑤仿佛還在夢中一樣,不敢相信是真的。這幾天,從驚恐、無助、心死到獲救、驚奇、震撼。轉變實在太大太快了,讓她有點無所適從。昨天還想一死了之,今早就平安地回到天安城外,她還使勁地擰了自己手臂一下,痛得快把拿著的礦泉水瓶都扔掉,旁邊的我看得差點忍不住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