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哪個是你自己的(1 / 1)

在清代乾隆年間,有兩個書法家,一個極認真地模仿古人,講究每一筆每一畫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橫要像蘇東坡的,某一捺要像李太白的。自然,一旦練到了這一步,他便頗為得意。另一個則正好相反,不僅苦苦地練,還要求每一筆每一畫都不同於古人,講究自然,直到練到這一步,才覺得心裏踏實。

那麼,究竟誰更高明呢?那個故事沒說,隻是交代了一個情節--有一天,第一個書法家嘲諷第二個書法家,說:“請問仁兄,您的字有哪一筆是古人的?”後一個並不生氣,而是笑眯眯地反問一句:“也請問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筆是您自己的?”第一個聽了,頓時張口結舌。

從創造學的觀點看,第一個書法家毫無出息,除了沒完沒了地重複別人,實在是一無所有,可憐之極;第二個書法家則孜孜不倦地鑽研,造就自己獨特的個性,做到了“我就是我”!齊白石先生有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生命沒有了新奇,世界缺少了創造,陳陳相因,互相抄襲,那還有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