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許武,有三個兄弟,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兩個弟弟一個叫許宴,一個叫許普,年紀還非常小。在過去傳統的家庭裏長兄如父,父親過世了,身為長兄的許武,必須要肩負家庭的重任,不但要負責生計,更要提攜照顧兩個弟弟。
許武知道他的責任非常重大,白天到田裏勞作時,就把弟弟安置在樹下蔭涼的地方,教兩個弟弟學習如何耕種;晚上回家時教兩個弟弟讀書,非常辛勞。如果兩個弟弟不肯受教,他就跑到家廟向祖先稟明,今天我教導不利,所以兩個弟弟才不受教。他把所有的責任自己承擔下來,在祖先麵前告罪,是自己的過失;懺悔自己沒有盡心盡力,直到兩個弟弟哭泣著來請罪,許武才起立,而且他始終沒有聲嚴厲色地對待弟弟。
許武到了壯年還沒有娶妻,有人勸他,回答:“我恐怕娶到不適當的人選,反而使兄弟的情感發生嫌隙!”
後來許武被推薦為“孝廉”。為了讓兩個弟弟也能夠成名,跟他一樣被舉為“孝廉”,就故意把家產分為三份,自己取最好的,讓弟弟得到的又少又不好,讓所有親朋好友、鄰裏都罵這個哥哥貪婪,推崇兩個弟弟謙讓,等到弟弟在品德、學問和產業上有一點點成就,也被推舉為“孝廉”時,哥哥才把親朋好友聚集在一塊,把他成就兩個弟弟的苦心表露了出來。當場的人都非常驚訝,許武竟然是這樣的長兄,疼愛他兩個弟弟,提拔他兩個弟弟,如此的用心良苦從此以後,鄉裏的人都稱他“孝悌許武”。郡守和州刺史推薦許武出來為民服務,並且請他擔任議郎的官職。許武的聲望非常顯赫,不久,他卻辭去官職而返回故鄉,先為兩位弟弟談論婚事,而後自己才娶妻。兄弟們生活在一起,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