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三國 中華上下五千年 三國
公元220年東漢滅亡,進入三國時期。三國是繼東漢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漢三國割據鼎立而得名。三國從公元220年魏國曹丕代漢稱帝起至公元265年晉國代魏止。但曹操、劉備、孫權三個政治集團,是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形成的,所以曆史學家習慣上將東漢末年30年(190至220年)的曆史歸入三國時期。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失敗後,各地軍閥割據一方,在激烈混戰中,曹操的勢力發展最快,公元203年,他挾持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取得巨大優勢。官渡之戰後,曹操統一了中國北方。208年,曹操親率大軍長驅南下,企圖一舉消滅劉備、孫權等勢力。孫劉結盟,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迫使曹操退回北方。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稱帝,建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世稱蜀。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建立吳國。此後南北之間戰爭不斷,但由於蜀吳聯盟,力量平衡,三國鼎足之勢維持了40餘年。
公元263年,魏國大軍兵至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亡。曆二主,43年。265年,魏國司馬炎廢魏帝曹奐,建立晉朝,魏亡。280年晉軍大舉伐吳,吳國滅亡,共曆四帝,52年。東漢末年出現的割據局麵結束。袁紹殺宦官
張角領導的黃巾大起義失敗了,但是東漢王朝也保不住了,各地的軍閥乘機大量地招兵買馬,擴充了自己的勢力。在都城,東漢王朝本來已經搖搖欲墜,到漢靈帝一死,外戚和宦官兩個集團更是水火難容,更加速了東漢王朝的崩潰。
公元189年,年才十四歲的皇子劉辯即位,這就是漢少帝。按照慣例,由何太後臨朝,外戚大將軍何進掌權。宦官蹇碩,原是禁衛軍頭目,想謀殺何進,沒有成功。何進掌權以後,把蹇碩抓起來殺了。
何進手下有個中軍校尉袁紹,是個大士族的後代。他家祖上四代都做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級的大官,許多朝廷和州郡的官員是袁家的門生或者部下,所以勢力特別大。蹇碩被殺以後,袁紹勸何進抓住機會,把宦官勢力徹底除掉。何進不敢作主,去跟太後商量。何太後說什麼也不答應。袁紹又替何進出謀劃策,勸何進秘密召集各地的兵馬進京,迫使太後同意除宦官。何進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決定召各地兵馬來威脅太後。
何進的主簿陳琳聽了,連忙阻攔說:“將軍手裏有的是兵馬,要消滅幾個宦官,還不容易。如果召外兵進京城,這好比拿刀把子交給別人,不鬧出亂子來才怪呢。”何進不聽陳琳的勸告。他想起各州人馬中數並州(今山西大部、內蒙古、河北的一部分)牧董卓的兵力雄厚,準備找他幫忙,就派人給董卓送了一封信,叫他迅速帶兵進洛陽。
這個消息,很快讓宦官知道了。幾個宦官商量後,決定先動手。他們就在皇宮裏埋伏了幾十個武士,假傳太後的命令,召何進進宮。何進一進宮,就被宦官圍住殺了。
袁紹得知何進被殺的消息,立刻派他弟弟袁術攻打皇宮。袁術幹脆放了一把火,把皇宮的大門燒了。大批的兵士衝進宮裏,不分青紅皂白,見了宦官就殺。有的人不是宦官,隻是因為沒有胡須,也被錯認為宦官殺了。
經過這場火並,外戚和宦官兩敗俱傷。何進召來的董卓卻帶兵進了洛陽。董卓本來是涼州(約當今甘肅、寧夏和青海、內蒙古一部)的豪強,在涼州結交了一批羌族豪強,稱霸一方。黃巾起義以後,他又靠鎮壓起義軍,升到並州(約當今山西大部和內蒙古、河北的一部)牧的職位。他本來有侵占中原的野心。這次趁何進征召的機會,就急急忙忙帶了三千人馬來了。
董卓進了洛陽,就想掌握大權。可是人馬太少,僅三千人怕壓不住洛陽的官兵。他就玩弄一個花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把人馬悄悄地開到城外去。到了第二天白天,再讓這支人馬大張旗鼓地開進來。這樣一連幾次進出,洛陽的人都鬧不清董卓到底調來多少兵馬。原來屬何進手下的將士看到董卓勢力大,也紛紛投靠董卓。這樣一來,洛陽的兵權就全落到了董卓手裏。
為了獨攬大權,董卓決定廢掉漢少帝,另立少帝的弟弟陳留王劉協。他知道洛陽城裏的士族官員數袁家的勢力大,就請袁紹來商量這件事。
董卓說:“我看陳留王比現在的皇帝強,我打算立他為帝,您看怎麼樣?”袁紹回答說:“皇上年紀輕,剛剛即位,也沒有聽到有什麼過失。您要廢他,隻怕天下的人不服。”董卓把手按著劍把,威脅著說:“大權在我手裏。我要這樣做,誰敢反對?難道你以為我董卓的刀不夠快嗎?”
袁紹不甘示弱地說:“天下的好漢難道隻有你姓董的一個人!”一麵說,一麵拔出佩刀,走了出去。他怕董卓不會放過他,就匆忙奔往冀州。袁紹的弟弟袁術聽到消息,也逃出洛陽,出奔南陽。
袁紹兄弟走了以後,董卓又用錢財買通了有勇無德的呂布,讓他殺了長官丁原,管理洛陽治安的呂布原是丁原的部將。之後,董卓就召集文武百官,宣布廢立的決定。劉協即了皇位,這就是漢獻帝。董卓自己當了相國。
董卓為人極其殘忍。他擔任相國之後,縱容兵士殘殺無辜的百姓。有一次,洛陽附近的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舉行廟會。百姓齊集在那裏趕集。董卓派兵到那裏,竟把集上的男子都殺死,還把擄掠到的婦女和財物,用百姓的牛車裝載著,耀武揚威地回到洛陽。一路上高呼萬歲,說打了大勝仗回來啦。
董卓的倒行逆施,造成洛陽城一片混亂。一些有見識的官員紛紛離開洛陽,其中包括洛陽的典軍校尉曹操。董卓怕黃巾軍的餘部威脅洛陽,聽從謀士的主意,決定遷都長安。當時,他並不怕各地的軍閥,不把袁紹、孫堅等人放在眼裏。
遷都的時候,董卓派好多軍隊把洛陽及其附近二百裏的老百姓上百萬人編成小隊,每一小隊由一隊士兵押送,有誰敢反抗,便就地處死。這許許多多小隊在一片哭聲、罵聲中,向西押去。為了斷絕人們重返家園的念頭,董卓派人把宮殿、房屋全部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