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城乃是原乾朝建都的所在,羌太祖皇帝建國後定都華,便漸漸的成了羌國最為繁華的城郭。裏城門十三,外城門十八,穿越四十裏,沿城一轉足有一百二十多裏。城裏幾十條大街,幾百條小巷,都是人煙湊集,金粉樓台。城裏一道河,東水關到西水關足有十裏,便是泠水河。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絕。城裏城外,琳宮梵宇,碧瓦朱甍。大街小巷,合共起來,大小酒樓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餘處。不論你走到一個僻巷裏麵,總有一個地方懸著燈籠賣茶,插著時鮮花朵,烹著上好的雨水,茶社裏坐滿了吃茶的人。
這麼多酒樓中最富盛名的要屬這“醉月樓”了,一棟小樓,青牆黛柱,黑白分明。酒店麵臨小河,梧桐掩映,投進無窮的綠韻。屋簷下懸著一塊梨木橫匾,從右到左橫書“醉月樓”三個黑漆字,字跡瀟瀟灑灑,頗象醉後的狂書;稍後,還掛著一塊木椽,直書“太白遺風”。想這太白詩翁一生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世人竟以他狂醉而賦詩作為楷模了。加上店門壘起的酒壇子,曲尺形櫃台上陳列著下酒菜,對過往行人是很有誘惑力的,它開張才兩年多,便門庭若市,座無虛席。酒店的門檻已經被踏低了一寸有多。
但最吸引人的卻是酒樓中的一位說書先生,按說這說書先生多了去了,也沒什讓稀奇人的,這位卻與別人不同,他的所說竟是世人聽所未聽、聞所未聞過,且從不重複。更為讓人吃驚的是這天下所發生的各種稀奇事,當大家還未曾聽聞時,他已在酒樓中擺開陣勢開始說書了。故要知天下最新發生的事,來醉月樓準沒錯!
建元六年仲夏,炎炎的驕陽高懸在空裏,醉月樓照常賓客滿門,絡繹不絕,人聲鼎沸,迎來送往聲不絕。
今日說書先生正講到:“要說咱羌國最富有的人莫屬這蘭台商行的主人了,可偏偏這蘭台的主人奇怪的很,至今無人知曉其人姓誰名誰,端的神秘莫測!近日據人說咱這閔城蘭台分行的掌櫃張景弦可能就是蘭台那神秘莫測的主人……”
這時一行人慢步邁進酒樓,店小二忙迎上來,招呼道“客官,您來點什……”
他在看到為首的女子之後,忽的失語,她像是從古書中走出來的仙女,清逸脫俗,不沾一絲人間煙火,一雙高貴迷蒙的鳳眼,顧盼之間,勾人心魄。
整個大廳驀地鴉雀無聲,俱是看呆了眼。
“小二,還有靠窗的隔間沒?”跟在女子身後的另一位女子打破寂靜問道。
“啊!有有有~~幾位這邊請。”小二猛地回神,忙前方領路。偷眼打量那人身後兩名侍女,兩名女子皆年約十七、八歲的模樣,一個著一身水藍短裝,麵目平淡無奇,右臉上長著一塊紫紅色胎記,頗為駭人,周身散發的淩厲氣息,竟生生遮住了容貌的不足。
而旁邊的那一位則著一身藕色衣裙,修眉秀目靈蘊一身,一張小嘴總是笑著,頓生親近之意,這便是剛剛問話的女子。
“主子,咱上去吧?”藕衣女子恭敬問道。
“恩。”被稱為主子的女子微微點頭,率先邁向二樓。
直至看不到身影,大廳才轟的炸開了鍋,“這是哪家的大小姐啊,居然這般模樣氣派!”
“是啊,連兩個侍女也是不俗,竟不知哪家能養出這般女子!”
“你們看到了沒,居然是一雙鳳眼,難道是皇家的人?”
“噓~!你不要命啦!”
二樓卻是與一樓的熱鬧喧囂截然不同,寧靜雅致,女子隨著小二進到包廂,在靠窗的軟椅坐定,隨意打量著四周。
一邊早有人奉上茶和菜譜來。
藕衣女子翻著菜譜道:“來一份芙蓉雞片、蜜汁葫蘆、草菇豆腐、百合香酥卷,恩,最後再來份罐煨山雞絲燕窩吧。”
她轉頭問道:“主子,您看還來點什麼嗎?”
女子一派悠然的看著窗外,隨口應道:“不必,這便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