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孤兒院(1 / 2)

自從進入臘月,溫度變得更低了。騰飛越感覺手凍得伸不出來。

其實騰飛並不想呆在這個叫孤兒院的地方,因為騰飛跟別人不一樣。院裏的其它人,都是因為沒有爸爸媽媽才被送進來,而騰飛,爸爸媽媽就在離這裏不遠的村子裏,隻不過,在家中,騰飛並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爸爸媽媽離婚以後,他們又都有了各自的新家。而騰飛,就像是一個足球一樣,被踢過來踢過去。

沒有人不愛自己的爸爸媽媽,除了騰飛。

因為恨他們自私,所以,騰飛選擇了離開他們,不過,騰飛認為,自己的離開,也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騰飛的離開,讓爸爸和他的新媳婦不再因為騰飛而爭吵,也讓媽媽不用糾結每個月的生活費給多一點還是給少一點。騰飛的離開,讓大家都省心,不用被整天推來推去,而騰飛也不願意看他們的嘴臉,好吧,騰飛在心裏默默的承認,自己是一個有爸媽的孤兒。雖然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不過騰飛感覺,這樣自己賺個省心,也賺個清靜。

在孤兒院,一呆就是十年。那年騰飛才九歲,現在卻馬上就要二十歲了。自從來到這裏的第一天開始,騰飛就後悔自己應該早一點來,甚至一出生就應該生活在這裏。孤兒院裏沒有爭吵,沒有勾心鬥角,沒有鄰裏糾紛,一切都是和平的。來這裏以後,騰飛才開始上學,漸漸的,騰飛喜歡上了這裏的一切,來到了孤兒院以後,騰飛有了新的媽媽和無數的兄弟姐妹。

時間久了,在騰飛的腦子裏,親生父母的影子已經變得不再清晰。取而代之的是院長媽媽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們。

劉興芳今年48歲,是這個孤兒院的院長,是大家共同的媽媽。劉媽媽用自己的方式愛著這個孤兒院裏的每一個孩子。

孤兒院的條件並不怎麼好,是鎮上唯一的孤兒院,冬天並沒有暖氣,隻能在房間裏點爐子采暖。不過,這在他們看來,已經相當的滿足了。

8個人,住一間房子。每一間房子裏麵有四張上下鋪的床,每個房間裏年齡最大的孩子,又要當大哥,還要當宿舍的舍長。孤兒院裏大大小小有幾十個孩子,不過,孩子的數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裏就像一個流水的軍營一樣,每一個孩子長大了,同樣會飛走;偶爾也會有新的小弟弟小妹妹被送了進來。

白天,他們會去鎮上的中學念書。晚上,他們便會回到這個比家更溫暖一點的孤兒院。他們的學習機會,是劉興芳媽媽費了很大的精力才爭取到的,因為這些孩子們大多數都沒有了父母親,如果上學,就會產生學費、書費和其它費用,都要孤兒院裏承擔。但是孤兒院畢竟是沒有收入的福利性質的單位,能夠養活這些孩子已經算是非常不容易了,如果再讓孩子們都上學,這些費用學校是承擔不起的。所以,劉興芳與學校進行了溝通和請求,又跑到鎮委書記那裏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終於在鎮委、孤兒院以及學校三方的協商下,減免了一大部分費用,他們這些孩子才有機會到學校去上學。

不過,騰飛在班裏的學習成績並不優異。不是騰飛不夠努力,也不是騰飛腦子笨,隻是有的時候騰飛感覺,做為一個學生,任務不一定全是學習,而是要把自己全麵的培養。所以,騰飛的學習成績總是在中間徘徊。

騰飛有一個姐姐,是騰飛剛上學的那年,東都城裏的一所學校,跟騰飛所在的學校班級結成了幫扶對像。從那以後,騰飛便多了一個叫欣欣的大姐姐。這個姐姐比自己大五歲,雖然自己跟欣欣姐姐隻見過一次麵,但騰飛會經常收到欣欣姐寄來的書籍、玩具和各種不同的禮物。騰飛也會抽出放學以後的時間,跑到野外去采摘山楂、酸棗之類的野果,打包寄給欣欣姐姐。

不過,騰飛通過姐姐寄來的這些禮物,仿佛看到了大山以外的城市,更感覺課本上的知識並不一定是上學的全部。這也加強了騰飛想要走出去的決心。

也許從孤兒院走出去的孩子,在心理上跟其它孩子不同,或是與周圍的環境有關,每一個從孤兒院走出去的孩子,都特別懂得感恩。他們雖然走出去了,飛往了全國各地工作和生活,但他們都不會忘記這裏,更不會忘記這裏的兄弟姐妹們,特別不會忘記劉興芳媽媽。

今天是周末,不用去學校,所以騰飛起床也有些晚。

從房間走出來,左右晃了一下腦袋,竟然看不到一個人。

孤兒院的房子全是平房,一排一排的房子,原來的時候是個醫院,後來醫院搬走了,這裏就被鎮子上借用原來醫院的房院,改成了孤兒院。騰飛記得剛來到這裏的時候,有時候還會聞到一陣陣醫院裏那種藥水味,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怪味也就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