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溺水(1 / 2)

1、溺水

宛如細帶的白水河在即將彙入錦江的時候終於開闊起來,褶皺起伏、溝壑縱橫的河灘,就像一位形將衰朽的老人,袒露著鬆弛黧黑、傷痕累累的皮膚,幾叢稀稀朗朗的紅杆花蓼點綴著荒涼。

河道裏巴茅沿著水流瘋長,河岸上堆積著一座小山似的沙丘,沙丘旁一條大型的采沙淘金船正在作業,幾輛重型運輸車來來回回裝運著沙石。

靠近河堤的地方被農民開墾出來,種了油菜、洋芋等莊稼。河灘上的莊稼自然沒有多好的長勢,油菜低矮稀疏,金黃色的花早已謝了,丫丫叉叉地結著一管管淡青色的錐形果莢。洋芋已到了收獲的季節,墨綠色的葉片大而肥厚。

晌午時分,一個農村婦女在河灘上挖洋芋,兩個小孩跟在後麵將鵝卵似的洋芋從藤蔓上捋下,撿進竹筐裏。撿了一會,一個小孩說:“我們不撿了,我們去耍呀。”就帶著另一個小孩往河邊跑。兩個小孩一會玩抓逃犯,一會玩藏貓貓,最後挽起褲管到河邊逮青蛙、摸螃蟹……。

河邊的濕地上,一隻朱鹮在悠閑的覓食。朱鹮停歇在地下的時候,看起來很像白鷺,通體灰白,像一塊直挺挺杵著的白石頭,和“東方紅寶石”的美譽並不相稱。兩個小孩玩了一會,看見了朱鹮旁邊有一隻倒扣著的老鴉船,歡呼一聲跑了過去,朱鹮飛了起來,豔紅的翅膀輕輕揮動,如一把彩扇當空飛舞,翩翩遠去。

兩個小孩奮力把小船翻過來,推到河裏,小的坐在船尾,大的站在船頭,大的將竹篙往河岸一點,老鴉船晃晃悠悠地離岸而去。朱鹮飛了一圈又飛回來時,河麵上已不見了小孩,隻有那隻老鴉船靜靜地飄在河心。

2、強拆

濱江鎮三麵環水,白水河從縣城西南方向的東巴山腳下迤邐而來,過了永春大橋就漸漸彎成一個圓弧,如巨人的臂膀,將濱江鎮環抱在懷,隔開了南麵的王家山鎮和東麵的大坪鎮,最後彙入錦江。北則與錦江市府錦北區隔江相望。

錦江市是夾在西嶺山係和東巴山係之間的一塊盆地,麵積約3萬平方公裏,山川形勝、生態優美、雨量豐沛、氣候宜人,加之曆史悠久、人文厚重,素有“西北小江南、嶺巴天府地”之美稱,是同緯度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可惜四麵群山環繞,交通不便成了製約發展的最大瓶頸。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嶺成高鐵、西巴高速兩項國家重點工程立項開建,錦江市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曆史機遇。順應形勢,市委市政府就將“一江兩岸”發展的重點放在了建好“西會客廳”上,斥資4個億在錦江大橋的上遊錦北區的北渡鎮和錦南縣的濱江鎮之間新建濱江大橋。

錦南縣委、縣政府也提出了“三點共振,多極發力”的構想。濱江鎮毗鄰“兩高”出口,是“西會客廳”的前臉,又是“三點共振”中的“一點”,與另外“兩點”相比,大坪鎮開發的早,建設成本高,發展潛力已有限;王家山鎮雖是縣城所在地,但地處丘陵,沒有區位優勢,濱江鎮則如徐徐展開,還有大片留白的畫卷,正等丹青妙手來勾勒美好藍圖。

一個地方要開發,嗅覺最靈敏的是擁有各種資源的房地產商,反應最迅速的卻是當地的農民。錦江大堤以南,濱江鎮政府以北,原是大片的荒灘,遍生著巴茅、花蓼等野草和臭椿、麻柳、白楊等雜木。偶爾有幾塊零星的土地上稀稀朗朗地種著油菜、包穀等耐旱農作物。

但自濱江大橋開建以後,當地農民就紛紛開展了“圈地運動”,仿佛一夜之間,好些雞不下蛋,鳥不拉屎的地方就被插上了紫薇、香樟、桂花、石蘭等花卉苗木。違章的房屋一間一間的修建,原來一層的平房,至少被加蓋到四層。修建時間也多是節假日和夜間,速度趕超深圳上海。雖然這些房子大多砌的是幺二牆,誰也不敢進去住,甚至還出過幾起人身傷亡意外事故,有的為建房還借了高利貸。但利之所在,趨之若鶩,開發商有開發商的精明和狠辣,農民也有農民的狡黠和刁滑,誰都想借開發之機發政策的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