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國通往秦國都城鹹陽的大道上,一輛華美的馬車飛速地奔馳著,路邊的行人匆匆避開,車後揚起黃色的塵土。
馬車上坐著燕國的使臣荊軻和隨從秦舞陽。荊軻雖然一身文臣打扮,可看上去更像一個威風凜凜的義俠,舉手投足,剛毅果斷,目光之中隱含著一些擔憂。這時,他的腦海中浮現出剛剛和燕太子丹分手時的情景。
公元前228年秋天的一個清晨,在易水河畔,寒風吹落片片深黃的樹葉,遠處的烏鴉“哇哇”地啼叫著。太子丹率領眾人為荊軻設宴送行,因為荊軻這次出使秦國有一項重大的使命。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戰國後期,秦國一天天強大,不斷地出兵攻打各諸侯國。韓國、魏國先後都敗在秦國強大的兵馬之下,它下一個目標就是北方的燕國了。燕國的太子丹終日寢食難安。他想如果出兵和秦國交戰,燕國不是秦國的對手,必須另想良策。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太子丹終於想出一個出奇製勝的辦法,就是物色一名俠客,去劫持秦王,逼迫他歸還諸侯各國被侵占的領土。
第二天,天剛亮,太子丹就召集大臣商量此事,眾臣都誇此計是上策。
可說到委派誰去完成這項計劃,又沒了合適的人選。
雖然太子丹門下有夏扶、宋意、秦舞陽等勇士,可謀士田光說他們都不能完成此任務。田光說:“據我所知,有一個武俠能擔此重任。他能把喜怒哀樂深深地裝在心裏,別人從他的外表很難看出他的心思。”
太子丹急切地問:“這位武俠是誰?快召他進殿!”田光讓太子丹左右的人回避下去,然後說出了這位武俠。原來,田光推薦的這個人叫荊軻,是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慶封死後,他的家人就跑到衛國。荊軻精通劍術,想憑著自己的本事得到衛國國君的重用,可惜沒能實現。於是,他到了燕國,並改姓為荊。此人很有心計,是大智大勇的武俠。
荊軻當天就被太子丹召到宮中。太子丹把自己想派人刺殺秦王的計謀向荊軻說了一遍後,眼睛望著荊軻,似乎在征求荊軻的意見。
荊軻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回答:“這可是國家的大事,還要好好斟酌。”
太子丹一聽此話,急忙上前磕頭,說:“我的心意已定。壯士,燕國的百姓全靠您了!望您不要推托。”
“太子請起,行刺必須等到合適的時機。”荊軻終於被太子丹的誠意感動了。
過了不久,秦國打敗了趙國,燕國岌岌可危,太子丹如坐針氈,慌忙來見荊軻:“秦兵馬上要渡易水了!壯士,是不是馬上動身?不然,要來不及了。”
荊軻說:“我這幾天一直在考慮這件事。要挨近秦王,必須讓他相信我是真的向他求和。秦國早就看中燕國督亢這塊最富足的土地,我必須拿著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喜歡。”
太子丹毫不猶豫地說:“可以,可以!”
荊軻接著說:“太子殿下的大將樊於期是秦之叛將,秦王懸賞黃金千斤要他的人頭,要是把樊將軍的頭獻給秦王,他肯定會見我的。”
太子丹一聽這話,連忙搖搖頭:“樊將軍是我的朋友,我怎能忍心殺他?”
荊軻原已估計到太子丹心腸太軟,就自己去見樊將軍,說:“秦王殺了將軍的一家,還要懸賞將軍的腦袋。我有一個辦法既可替將軍報仇,又可讓燕國免遭秦國的吞並。”
樊將軍忙問:“先生,有什麼良策?請賜教。”
荊軻猶豫了半天,不願說下去,急得樊將軍一再追問。荊軻講了自己要去行刺秦王,可又苦於無法接近秦王,才想到借將軍的人頭一用之計。
樊將軍一聽此話,不僅不生氣,還高興地緊握荊軻的手,說:“妙計!妙計!”說完,拔劍自刎。
太子丹一聽此事,急忙趕來,伏在樊將軍的屍體上痛哭了好久。太子丹用匣子裝了樊將軍的人頭,又花了一百兩黃金買了一把鋒利的匕首,還在上麵塗上了毒藥,並為荊軻配備了一個副手,那個副手就是秦舞陽,這人身材魁梧。動身的那天,易水河堤邊的草叢被風吹得嗚嗚直響。
為荊軻送行的太子丹和隨從都身穿白衣,頭戴白帽。荊軻知道,這次去秦國,事關重大,無論成敗與否,他肯定是回不了燕國的了!酒過三巡,大家心情沉重,氣氛越來越壓抑,荊軻抬頭望望烏雲密布的天空,站起身,一口喝幹太子丹捧上的酒,心中頓生豪氣,他麵對滔滔奔流的河水,引吭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