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想改變世界。
創新決定每一個公司的成就,每一個地區的生活方式。每一個文明世界的國家都是憑借著創新的力量,還有把它們運用於實踐的能力而稱冠全球的。中國、印度、埃及、希臘、羅馬、英國、美國,都是基於不同時期創新思想的力量而有了燦爛的文明。
創新的力運
曆史上所有偉大的想法,所有偉大的發明,很明顯地有一個共同點:都來自於人類的大腦。就像大腦有不可思議的儲存信息的能力一樣,它也有一個新的能力:創新的能力。
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的思想幫助弱小的雅典進入了世界最初的民主政治,即使那是十分有限的民主。
牛頓的卓越的新發現以及17世紀英國科學黃金時代的到來為英格蘭工業革命鋪平了道路。
亨利·福特的獨特而新穎的成批生產原則奠定了美國經濟在20世紀的重大突破。
盧瑟福的才思迎來了原子時代。
刀世紀30年代,凱恩斯的理論提供了政府所需要的經濟理論,然後改變了社會。
托馬斯·愛迪生擁有1093項專利並且使電力遍及世界。
當雷·克洛克第一次光顧迪克和莫雷斯·麥當勞在加利福尼亞的漢堡包酒吧時,還隻是一個中年的牛奶攪拌機銷售商,他采用了他們的基本理念,並把它與其他東西拚合,結果帶給世界的卻是最大的快餐連鎖網。
比爾,蓋茨是美國首富,主要是同為他和同伴保爾·阿倫有一個要把計算機放到每張辦公桌上以及每個家庭中去的夢想。
在歐洲,兩個最富的人的成功應歸功於他們的父親理查德·勞辛。當他看著他的妻子在做香腸時,他對她如何將腸衣剝開加入配料變得很有興趣,由此產生了用紙盒裝牛奶的方法,直至今天他的繼承者每天還在收取數百萬隻牛奶包裝盒的專利使用費。
創新的技巧
整個社會,都要求我們發揮創造力,不論是公司行號、工廠,都是發揮創造力的有利環境。利用經營學。行為科學,提高創造性的政策和有效的條件。
要養成創新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我能夠做那些事”,不論麵對任何問題,一定先確認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做的積極想法。
一位某經營管理顧問,曾經做了個有趣的實驗。他對L課的學生們說:“你們當中有幾個人,認為最近犯年內,能夠廢除監獄製度?”
碰到這個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愣住了。過了好半天,才有一位學生抗議:“老師,你是說要把殺人犯、小偷。作欺者,全部釋放出來嗎?假如這樣做,你認為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有個學生說:‘順如廢除監獄製度,社會一定是一片混亂……”這時又有人反應:“不可廢除,因為人性中天生就有一種犯罪性……”
這時候,台下一片熱鬧的討論聲,約莫十幾分鍾後,這位講師才說:“各位,到目前為止,大家已經討論的差不多了!清哪位代表起來說說看?”
起初又是一陣沉默,大家才又竊竊私語:“如果能設置預先防犯機構,那麼監獄製度或許可以廢除。”
又有人提出意見:“如果要實行這種製度,應先消除貧困,或是從矯正種種罪犯開始著手……”
學生們掀起一陣討論熱潮,氣氛也就愈來愈熱烈。
這個實驗,已經達到預期的效果。
你如果覺得某件事不可能完成,那麼你的心必定朝著“不可能”的方向走去。但是反過來說,你的心認為可以完成,情形就完全改觀,由這個實驗得到證明。
“相信我一定能夠完成”的這種心理,就是開拓、創造、解決路程的起步。如果深信無法完成,就形成破壞性的想法,那麼事無大小,永遠沒有成功的時候。
根據腦科學的研究,創新是左、右大腦半球共同的勞動成果。腦科學家發現,左、右腦半球有一定的分工,它們有各自的優勢。左半球長於分析思維、習慣思維。抽象思維,而右半球長於綜合思維、創新思維、形象思維。
創新既需要發散思維開拓道路,又需要收斂思維把握方向;既需要形象思維的直覺,又需要邏輯思維的推理。它需要的不是單個腦半球的專長,而是需要左、右半球的互補和合作。科學史、藝術史、軍事史、創造史中大量的創造者的創新實踐表明,隻有保持兩種思維的良好的張力,才能取得較大的創新成果。
對於創造未說,單個的大腦常常不夠用。利用外腦提供思路,是提高創造能力、促進創新思維的一個有效的辦法。
水擊產生漣筋,石擊爆發火花。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會激發創新的思維;智慧與智慧的碰撞,會萌發新的智慧。
發明家在構想洗衣機的發明時,曾借助了“頭腦風暴”來激發創新思想。主持發明工作的人邀請一有些相關的人來激發新思維。他出了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將物體與物體分離?因為洗衣也是一種分離。
會上有人說,過濾是一種分離;有人說,輪船離開碼頭,是一種分離;有人說,用水衝涮沙子,沙子衝走了,留下了金子,這也是一種分離;還有人說,用化學試劑洗刷燒杯上的汙垢,是一種分離……這種思維的共鳴激發了新思想。
洗衣機的發明,正是通過對在思維的共振中激發出來的新思想火花的選擇、綜合而成的。
一個新想法往往是!日的成分的新組合。
想想遍布世界的上千本不同的食譜,每一本書中的每一種烹任法都是已有配料的不同的組合。
每一個方麵的突破——無線電、電視、內燃機——都是老的東西的新組合。一個單柄浴室龍頭至少組合了三個“老的”成分:熱水、冷水,還有一個混合閥。
尼龍和其他“新的”合成纖維是已經存在幾萬年的分子的新的組合。尼龍是炭分子的重新組合。
因為一個想法是!日的成分的組合,所以最傑出的創新者總是專心於新的組合。
m年前,製衣業隻用羊毛、棉布和絲綢這些基本的麵料。然後華萊士·考勞什在1935年合成了尼龍。今天,我們可以先確定想要的服裝,然後生產出纖維並混合起來創造它。很多家庭討厭縫補襪子,所以科學又創造出了一種尼龍和羊毛的混合物,給了我們兼有兩者的好處。這又是一種老的成分的新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