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1 / 3)

鍛石內容:味辛溫。主疽瘍。疥搔。熱氣惡創。癩疾。死肌墮眉。殺痔蟲。去黑子息肉。一名堊灰。生山穀。

靈根椎鑿。鍛灶薪炊。水蒸濡化。風散靈吹。禁嚴度釀。塗解填肌。潛藏龍骨。曆久探奇。

劉孝孫詩。高嶂接雲根。論衡。以椎係鑿。陶弘景曰。近山生青白石。作灶燒之。晉書傳。

荀勖曰。此是勞薪所炊。蘇頌曰。又名石。有二種。風化者。置風中自解。水化者。以水沃之熱蒸而解。揚雄文。從風濡化。王履詩。滿山鬆樹送靈吹。陶弘景曰。灰性至烈。以度酒飲。則腹痛下利。蘇恭曰。療瘡生肌。李時珍曰。古墓中鍛石。名地龍骨尤佳。王維詩。

探奇不覺遠。

石內容:味辛。大熱。主寒熱。鼠。蝕創死肌。風痹腹中堅。一名青分石。一名立製石。一名固羊石。出山穀。

山訊皋塗。特生澤乳。朝飼肥蠶。夕陳毒鼠。握雪寒凝。涵星光煦。文鸛營巢。求溫庇處。

山海經。皋塗之山。有白石焉。其名曰。李時珍曰。石有蒼白二種。蒼者多特生。吳普曰。一名澤乳。郭璞曰。蠶食則肥。鼠食則死。丹房鑒源。握雪石。盛寒時有髓。李時珍曰。

石有金星銀星等名。俱是一物。但以形色立名。容齋隨筆。文鸛伏卵。取石置巢中。以助溫氣。列子。避寒求溫。高啟詞。庇處密固。

鉛丹內容:味辛。微寒。主上逆胃反。驚癇疾。除熱下氣。煉化還成九光。久服通神明。生平澤。(今名黃丹)青金澀固。良冶銷熔。分形點醋。還質披蔥。霜砒毒伏。汞釜泥封。鹽砂決擇。元液衝融。

說文。鉛青金也。王好古曰。澀可去脫而固氣。寇宗曰。鉛丹化鉛而成。禮。良冶之子。

丹房鑒源。炒鉛丹法。用土硫黃硝石。熔鉛成汁。下醋點之。待為末則成丹。若轉丹為鉛。

用蔥白汁拌丹。成金汁。傾出即還鉛矣。日華子曰。鉛丹伏砒。陶弘景曰。塗丹釜所須。

李時珍曰。凡用須漂去硝鹽。飛去砂石。王文。方融元液。

粉錫內容:味辛寒。主伏屍毒螫。殺三蟲。一名解錫。錫鏡鼻。主女子血閉。症瘕伏腸絕孕。生山穀。

鉛質銀光。生香和粉。糟甕懸蒸。風爐扇緊。裂鼻通精。照心開蘊。為賊為媒。救裁準。

說文注。銀色而鉛質也。庾信詩。和粉雜生香。桂海虞衡誌。以黑鉛著糟甕中罨化之。

謂之桂粉。李時珍曰。鉛錫一類也。熔片安水甑內。鹽泥固濟。風爐安火封養。即成粉。薑質賦。裂鼻之芬。子華子。肺之精其竅上通於鼻。古鏡銘。照心照膽保千春。元樂章。提綱開蘊。土宿指南。五金之中。獨錫易製。失其藥則為賊。得其藥則為媒。梁簡文帝論。救頭痛之。裴度書。有所裁準。

代赭內容:味苦寒。主鬼注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一名須丸。

生山穀。

鐵精上達。灌水流丹。祥凝牛角。澤潤雞冠。罨金色瑩。拭劍光寒。餘糧並產。牡蠣謾。

管子。山上有赭。其下有鐵。山海經。石脆之山。灌水出焉。中有流赭。注。今人以塗牛角雲辟惡。名醫曰。色如雞冠。有澤者良。崔曰。代赭陽石也。罨金色益赤。張華。以之拭劍。色益精明。與太乙餘糧並生山峽中。蘇頌曰。真者難得。以左顧牡蠣代使。九章。或謾而不疑。

戎鹽。主明目。目痛。益氣堅肌骨。去毒蠱。大鹽令人吐。鹵鹽。味苦寒。主大熱消渴狂煩。除邪及下蠱毒。柔肌膚。生池澤。

天產鹹鹺。希蹤明潔。凝樹飴甘。留潮石結。煮海飛霜。吹熏散雪。金鼎羹調。和梅就列。

禮。煮鹽之尚貴天產也。又鹽曰鹹鹺。陸雲賦。清和明潔。群動希蹤。唐書傳。黑水。

有鹽泉。氣蒸薄。鹽凝樹顛。李時珍曰。飴鹽生於戎地。味甘美。李當之曰。戎鹽是海潮澆山石。經久凝著石上者。急就篇注。夙沙氏煮海為鹽。張融賦。飛霜暑路。虞舜歌。南風之熏兮。曹植啟。離若散雪。蘇頌曰。解州池鹽。得南風則宿夕成。王安石詩。金鼎重調鹽。

閻伯賦。可以和梅羹之調鼎。

白堊內容:味苦溫。主女子寒熱。症瘕目閉。積聚。生山穀。

堊分五色。白善稱材。浣衣雪潔。漫鼻風摧。繢開粉本。瓷重陶坯。蚩尤戰罷。山聚餘灰。

蘇頌曰。堊有五色。入藥惟白者耳。名醫曰。一名白善士。管子注。稱材。材稱其用也。

寇宗曰。京師人用浣以衣。莊子。郢人堊漫其鼻。匠石運斤成風。盡堊而鼻不傷。陶弘景曰。即今畫家用者。蘇軾詩。粉本遺墨開明窗。李時珍曰。用燒白瓷器坯者。周文璞詩。雕鐫若陶坯。拾遺記。黃帝除蚩尤。聚骨如嶽。數年後骨白如灰。故有白堊之山。

冬灰內容:味辛。微溫。主黑子去息肉。疽蝕疥搔。一名藜灰。生川澤。

爐撥三冬。寒灰沉質。火荻輝揚。燃藜煙密。水漚絲。吹莩縵室。心地澄然。酒杯淋溢。

杜甫詩。蟄龍三冬臥。鮑照詩。寒灰滅更燃。寇宗曰。冬灰經三四月方撒爐。其灰力燥體重。抱樸子。火荻數千束。因猛風而燔之。陸雲詩。厥輝愈揚。漢書傳。劉向校書天祿閣。

有老人植青藜杖。吹杖端煙然。陶弘景曰。諸蒿藜積聚煉作之。性烈。荻灰尤烈。周禮注。

水漚絲。以灰所水也。後漢書誌。候氣之法。布緹縵室中。每律各一。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氣至者灰去。李山甫詩。心地澄然一聚灰。蘇軾詩。趙子飲酒如淋灰。一年十萬八千杯。

青琅內容:味辛平。主身癢。火創癰傷。疥搔死肌。一名石珠。生平澤。

美珍西北。氣感陰陽。紅浮鐵網。青耀昆岡。珠非川媚。玉訝淵藏。獻分楚寶。禮重東方。

爾雅。西北之美者。有昆侖墟之琳琅。庚辛玉冊。生南海崖石內。自然感陰陽之氣而成。蘇頌曰。取珊瑚。先作鐵網沉水底。貫中而生琅。明瑩若珠之色。而狀森植。列子。珠之樹叢生。李時珍曰。生於水者。為珊瑚。生於山者為琅。可碾為珠。故得珠名。陸機賦。水懷珠而川媚。莊子。藏珠於淵。唐書誌。楚州獻寶玉十三。八曰。琅珠。周禮。以青禮東方。

附子內容: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症堅積聚血瘕。寒熱痿。拘攣膝痛。不能行步。生山穀。

附母旁萌。嚴冬盈積。蹲坐形端。乳垂甄摘。力薄縮拳。側生連脈。畏惡猥多。禱神祈獲。

韓保升曰。烏頭旁如芋散生者。為附子。陶弘景曰。冬月采。楊天惠記。附子之形。以蹲坐正節。角少為上。有節多鼠乳者。次之。七月采者。謂之旱水。拳縮而小。是未成者。

又烏頭內容:味辛溫。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其汁煎之名射罔。殺禽獸。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烏喙。生山穀。(今草烏頭)如飴詠堇。頭喙分名。橐藏毒用。箭敷鋒迎。讒姬置肉。奇士揚觥。法窮釀造。不事鋤耕。

陳藏器曰。一名堇。詩。堇荼如飴。吳普曰。形如烏之頭。有兩歧相合。如烏之喙。是附子角之大者。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凶於雞毒。良醫橐而藏之。有所用也。陶弘景曰。搗汁敷箭。射禽獸十步即倒。汪機曰。鋒銳捷利。國語。驪姬置堇於肉。明皇十七事。上謂力士曰。吾聞飲堇汁不死者。乃奇士也。以汁進。張果飲進二卮。醇然如醉。李時珍曰。根苗花實。與川烏頭同。此係野生。無釀造之法。楊天惠記。附子之田。歲以善田。一再耕之。

天雄內容:味辛溫。主大風寒濕痹。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創。強筋骨。輕身健行。一名白幕。生山穀。

朋附稱雄。易資獨托。盈握尖錐。豐臍絡幕。象眼形微。雞腸勇躍。忌見離群。如蠶僵箔。

劉禹錫表。實無朋附。李時珍曰。種附子。變出其形。長而不生子。故曰天雄。長而尖者。

謂之天錐。入藥須有象眼者良。其臍乃向上生苗處。楊天惠記。以豐實盈握者勝。釋名。幕絡也。淮南子注。取天雄、納雄雞腸中搗食之。令人勇。陳承曰。蜀人種附子忌生。此如養蠶。而或白僵之意。禮。離群而索居。

半夏內容:味辛平。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川穀。

候生夏半。水玉明涵。白芍圓上。綠竹隅三。芥消涎滑。薑瀹咀甘。火風寒濕。餅曲詳諳。

李時珍曰。月令五月。半夏生。當夏之半也。水玉以形名。杜甫詩。明涵客衣靜。吳普曰。

白華圓上。蘇頌曰。生江南者。花似白芍藥。莖端三葉淺綠色。似竹葉。論語。不以三隅反。雷論。用白芥子末。浸湯洗去涎滑。陶弘景曰。須用生薑以製其毒。韓維詩。插芳咀甘不知去。白飛霞曰。治風痰。火痰。濕痰。寒痰。李時珍曰。洗去皮垢。浸七日。或和作餅。或造為曲。賈島詩。星名未詳諳。

虎掌內容:味苦溫。主心痛。寒熱結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生山穀。(今名天南星)布地荑科。萌生毒卉。翹企蛇頭。細抽鼠尾。圓掌威伸。繁星光煒。由跋根新。體孱才菲。

謝靈運賦。散葉荑科。國語。逆節萌生。柳宗元記。嘉葩毒卉。蘇頌曰。初生作穗直上如鼠尾。花似蛇頭。結子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蘇恭曰。根似扁柿。四畔有圓牙。看如虎掌。

傅鹹表。威風得伸。庾闡詩。繁星如散錦。李時珍曰。虎掌因葉形似之。非根也。南星因根圓白。形如老人星狀。故名由跋。是南星之新根。其氣未足。不堪服食。梁蕭賦。才菲而體孱。

鳶尾內容:味苦平。主蠱毒邪氣。鬼注諸毒。破症瘕積聚。去水。下三蟲。生山穀。

烏鳶於止。挾勢如飛。碧分尾斷。黃裹頭垂。殖區修短。壤異磽肥。紛敷花色。強利從違。

吳普曰。一名烏鳶。大學。於止知其所止。詩。如飛如翰。蘇恭曰。闊短不抽長莖。花紫碧色。根皮黃。肉白。左傳。雄雞自斷其尾。韓保升曰。草名鳶尾。根名鳶頭。李時珍曰。此即射幹之苗。非別種也。肥地者。莖長根粗。瘠地者。莖短根瘦。其花自有數色。諸家皆是強分耳。

大黃內容:味苦寒。主下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穀道。調中化食。安利五髒。生山穀。

色美黃良。西羌東蜀。牛舌伸舒。羊蹄躑躅。斑緊波旋。紫鋪錦縟。劍戟中心。頑堅淩觸。

李時珍曰。一名黃良。蘇恭曰。西羌蜀地者佳。白居易詩。東蜀殊歡渥。蘇頌曰。作緊片如牛舌形。蘇恭曰。根紅者。似宿羊蹄。雷論。凡使細切。以文如水旋斑。緊重者良。益部方物略記。紫地錦文為最。範成大詩。中有將軍劍戟心。雲笈七簽遇物淩觸。

葶藶內容:味辛寒。主症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一名大室。一名大適。生平澤及田野。

朋儕靡草。亭室何須。黍粒黃細。薺莢青粗。異根歧角。別植長須。種分甘苦。酸味休渝。

禮注。靡草薺葶藶之屬。蘇頌曰。春生苗葉。高六七寸。似薺。枝莖俱青。結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長。黃色。又有一種狗芥草。葉近根下。作歧生。角細長。取時必須分別。周禮注。

莢物薺莢之屬。雷論。凡使勿用赤須子真相似。寇宗曰。有甜苦二種。經言。味辛甜者。

不當入藥。治體以行水走泄為用。藥性論。不當言味酸。

桔梗內容:味辛微溫。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生山穀。

沮澤庸求。有無心攝。關內葵根。嵩高杏葉。梗直疏通。蜜甘調燮。承載功同。巨川舟楫。

戰國策。求桔梗於沮澤。則累世不得一焉。蘇恭曰。桔梗薺葉有差互者。有三四對者。

皆一莖直上。惟以根有心為別耳。蘇頌曰。關中所出。根黃皮似蜀葵。葉如菊。群芳譜。生嵩高山穀及冤句。根如指大。葉似杏葉。李時珍曰。此草之根。結實而梗直故名。名醫曰。甘草一名蜜甘。張元素曰。為肺部引經。與甘草同行。譬如鐵石入江。非舟楫不載。諸藥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

莨蕩子內容:味苦寒。主齒痛出蟲。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見鬼。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輕身。走及奔馬。強誌益力通神。一名橫唐。生川穀。

逐邪藏毒。放宕習聞。含苞罌貯。散粟房分。馳追蹀躞。胎乳。飲和國老。解瞀銷棼。

陳藏器曰。取子曝幹。空腹水下。能除邪逐風。勿令子破。令人發狂。李時珍曰。服之令人狂浪放宕故名。蘇頌曰。殼作罌子狀。如小石榴。房中子至細。青白色。如粟米粒。篇海。

蹀躞。馬行貌。六書故。嗜進連步貌。易。天地。史記。王美人懷子。久而不乳。淳於意。飲以莨蕩藥一撮。旋乳。張仲景曰。水莨蕩誤食令人狂亂。以甘草汁解之。莊子。飲入以和。名醫曰。甘草一名國老。

草蒿內容:味苦寒。主疥搔痂癢。惡創。殺虱留熱在骨間。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潰。生川澤。

氣早春陽。三秋餘力。鬆檜香鄰。蓬藜群植。美詠鹿鳴。臭含息。庚伏元辰。懸庭充食。

李時珍曰。青蒿得春木少陽之氣最早。夢溪筆談。此蒿深青如鬆檜之色。深秋餘蒿並黃。

此蒿猶青。禮藜莠蓬蒿並興。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韓保升曰。其氣息似臭。故名蒿。月令通纂。伏內庚日。采青蒿懸於門庭辟邪。冬至元旦為末服。亦良。

旋複花內容:味鹹溫。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髒間寒熱。補中下氣。一名金沸草。

一名戴椹。生川穀。

菊黃柳綠。善盜庚先。旋回羅疊。覆下錢圓。金垂滴滴。水近濺濺。香芬鼻觀。目忌延緣。

蘇頌曰。葉似柳根細。六月開花如菊。深黃色。爾雅。盜庚。李時珍曰。庚者金也。

夏開黃花。盜竊金氣也。寇宗曰。花圓而覆下。故名旋複。群芳譜。一名疊羅金。李時珍曰。

花形如金錢菊。水澤邊生。俗傳露水滴下即生。故名滴滴金。趙孟詩。妙香清鼻觀。酉陽雜俎。李衛公言。嗅其花能損目。莊子。延緣葦間。

藜蘆內容:味辛寒。主蠱毒。咳逆。泄利。腸。頭瘍。疥搔。惡創。殺諸蠱毒。去死肌。一名蔥苒。生山穀。

大葉微根。相連節短。黎裹棕心。白憨蔥管。景仰山高。遲回水緩。吐嚏交通。頓驅風癉。

吳普曰。大葉小根相連。李時珍曰。黑色曰藜蘆。裹黑皮故名。根際似蔥。俗名蔥管藜蘆。

北人謂之憨蔥。蘇頌曰。初生苗葉似棕心。又似蔥白。此有二種。生高山者為佳。一種水藜蘆。生溪澗石上。不中藥用。

凡使服錢許。則惡吐。又能通頂。令人嚏。李時珍曰。吐風痰者也。

鉤吻內容:味辛溫。主金創乳。中惡風。咳逆上氣。水腫。殺鬼注蠱毒。一名野葛。生山穀。

預儲蕹汁。救撲炎煬。箭噴裂吻。蔓繞屠腸。避棲飛鳥。飽飫肥羊。黃精益壽。美惡分詳。

陳藏器曰。蕹菜搗汁。解野葛毒。李時珍曰。滇人謂之火把花。言其性熱如火。東方朔文。

吹天火之炎煬。吳普曰。赤莖如箭。蘇恭曰。蔓生與白花藤相類。蘇舜欽詩。獠工裂吻燥。

戰國策。聶政抉目屠腸。陶弘景曰。鉤人喉吻。牽挽人腸。五符經言。飛鳥不得集。蘇恭曰。羊食其苗。大肥。物有相伏如此。博物誌。人信鉤吻殺人。不信黃精益壽。不亦惑乎。李時珍曰。此以二草。美惡對待而言。陶氏。雷氏。韓氏。言相似者誤。

射幹內容:味苦平。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急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一名烏扇。一名烏蒲。生川穀。

竹節薑根。庭台夏遍。紫蝶斜飛。烏蒲低扇。緣木身輕。臨城竿緣。異獸喬柯。同名角炫。

土宿指南。一名扁竹葉。如側手掌形。根亦如之。日華子曰。根形似高良薑。五六七月采。

陶弘景曰。人家庭台多種之。李時珍曰。今人所種。多是紫花者。呼為紫蝴蝶。其葉叢生。

橫鋪如烏翅及扇之狀。陳藏器曰。射幹之名有三。此是草名。佛經。射幹貂是惡獸。能緣木。阮公詩雲。射幹臨層城。是樹殊高碩。蘇頌曰。別有射幹。莖梗疏長。正如射人長竿狀。此不入藥。舒元輿賦。角炫紅缸。

蛇合內容:味苦微寒。主驚癇。寒熱邪氣。除熱。金創。疽痔鼠。惡瘡頭瘍。一名蛇銜。生山穀。(合當作含)高岡濕隰。細葉黃花。青含蛇口。紫折龍牙。傷連斷指。惡剪積瘕。澀酸竟命。知時滅瑕。

蘇頌曰。生土石上或下濕地。陶弘景曰。用細葉有黃花者。李時珍曰。根名女青。葉似龍牙而小。背紫色。異苑。昔有田父。見一蛇被傷。一蛇含此草著瘡上。經日蛇愈。抱樸子。蛇銜膏連已斷之指。直指方。研敷身麵惡癬根斷。雷論。勿用有柏尖葉者。號竟命草。其味澀酸。令人吐血。速服知時子可解。淮南子。抑微滅瑕。

恒山內容:味苦寒。主傷寒。寒熱。熱發溫瘧鬼毒。胸中痰結。吐逆。一名互草。生山穀。(今名常山)藥以山名。儼尊北嶽。橫節圓莖。白花青萼。就燥陽。流濕陰濁。雞骨浮黃。功專已瘧。

李時珍曰。恒山乃北嶽名。豈此藥始產於此歟。蘇恭曰。莖圓有節。二月生白花青萼。

其草暴燥。色青白堪用。若遇陰便黑爛鬱壞。易。水流濕。火就燥。陶弘景曰。細實黃者。謂之雞骨。用之最勝。蘇頌曰。此藥為治瘧之最要者。

蜀漆內容:味辛平。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症堅痞結。積聚邪氣。蠱毒鬼注。生川穀。(即恒山苗)漆何望蜀。互草新苗。轉丸縈結。傾酒醇調。蠱驅毒解。瘴禦氣消。蜜香涼沁。甘飲相招。

後漢書傳。敕岑彭曰。既平隴。複望蜀。陶弘景曰。采得常山苗。縈結作丸。得時燥者佳。

雷論。以酒浸一宿。曝幹用。李時珍曰。嶺南瘴氣。寒熱所感。邪在營衛。欲除根本。非此藥不可。蘇頌曰。天台有一種土常山苗。味甘。人用為飲。又名蜜香草。性涼益人。非此苗也。

甘遂內容:味甘寒。主大腹疝瘕腹滿。麵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症堅積聚。利水穀道。一名主田。生川穀。

白體赤膚。名甘汁毒。節逐珠連。圓旋指掬。結散心胸。塗周臍腹。相反相成。道通水穀。

蘇頌曰。苗短小而葉有汁。根皮赤肉白。作連珠。大如指頭。張元素曰。此泄水之聖藥。

水結胸中。非此不除。但有毒不可輕用。李時珍曰。張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用。保命集。凡水腫未消者。以甘遂末塗腹繞臍。服甘草水即消。王曰。一切腫毒。敷甘遂末。飲甘草汁即愈。二物相反。而感應如此。

白蘞內容:味苦平。主癰腫。疽瘡。散結氣。止痛除熱。目中赤。小兒驚癇溫瘧。女子陰中腫痛。一名兔核。一名白草。生山穀。

幹同芷白。喜雜林蕪。枝端五葉。藤蔓多株。狡藏兔核。信應雞孚。遏癰斂潰。質赤何殊。

陶弘景曰。根如白芷。說文注。初生根幹為芷。李白詩。林壑久已蕪。蘇恭曰。蔓生。

枝端有五葉。一株下有十許根。劉迎詩。人思狡兔藏三窟。說文注。卵孚也。如期不失信也。

蘇頌曰。生苗多在林中。根如雞卵而長。三五枚同窠。又一種赤斂。花實功用皆同。但表裏俱赤耳。

青葙子內容:味苦微寒。主邪氣。皮膚中熱。風搔身癢。殺三蟲。子名草決明。療唇口青。一名草蒿。一名萋蒿。生平穀。

鄰接胡麻。葙音詭。高聳雞冠。尖垂兔尾。雁過秋紅。桃霏夏紫。披決光明。昭昭覺視。

李時珍曰。此草多生於胡麻地中。胡麻葉亦名青。音相近。豈以其相似而然耶。花葉似雞冠。苗似莧。故謂之雞冠莧。梢間出花。穗尖長。如鼠尾。又一種名雁來紅。其葉九月鮮紅。望之如花。故名。陳藏器曰。又一種名桃朱術。花紫。五月五日。婦人收子帶之。為夫所愛。急就篇。刃端可以披決。淮南子。覺視於昭昭之宇。

菌內容:味鹹平。主心痛。溫中。去長蟲。白。蟯蟲。蛇螫毒。症瘕諸蟲。一名蘆。生池澤。

深秋叢葦。過雨繁釘。輕虛酥脆。表裏光熒。攻蛔羹。禦虺塵腥。桑菰竹蓐。和美同馨。

李時珍曰。當作。蘆葦之屬。此菌生於其下故名。韓保升曰。秋雨以時即有。汪藻詩。

累累萬釘繁。蘇恭曰。其菌色白輕虛。表裏相似。楊萬裏詩。酥莖嬌脆手輕拾。外台秘要。

蛔蟲攻心。羊肉和食之效。李質賦。極驚蛇而走虺。元好問詩。鬧嫌人跡帶塵腥。潘之恒譜。埋桑木於土中。澆以米汁生菰。竹蓐。生朽竹根節。得溽濕之氣而成。呂氏春秋。和之美者。越駱之菌。

白芨內容:味苦平。主癰腫。惡創。敗疽。瘍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鬼擊。痱緩不收。一名甘根。一名連芨草。生川穀。

科茁獨莖。根偏連芨。舌吐紅尖。臍凝白汁。菱角歧分。螺紋旋密。陽中之陰。秋金收翕。

李時珍曰。其根白色。連及而生。但一科止抽一莖。開花勻紅色。中心如舌。其根如菱角。

有臍。如鳧茈之臍。又如扁螺旋紋。性澀。而收得秋金之令。李杲曰。此陽中之陰也。

大戟內容:味苦寒。主蠱毒。十二水腫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一名邛钜。

儼森列戟。鋒畏喉。凝漿中注。直幹高充。披綿藏穎。攢紫搖溶。附生宣泄。薺消融。

左傳。富父終甥其喉以戈。李時珍曰。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生平澤。甚多。直莖高二三尺。中空。折之有白漿。杭州紫大戟為上。北方綿大戟。根皮柔韌。甚峻利。範成大詩。山頭雲氣尚披綿。駱賓王序。藏穎重岩。謝詩。發萼初攢紫。李商隱詩。黃河搖溶天上來。王好古曰。此為瀉水之藥。濕勝者苦燥除之也。雷論。凡使勿用附生者。誤服令人泄氣。即煎薺湯解之。

澤漆內容:味苦微寒。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麵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生川澤。

科獨枝分。柔莖茂接。白骨白漿。綠花綠葉。鳳采輝翔。貓睛朗捷。製乳伏砂。益陰鬯浹。

李時珍曰。一科分枝成叢。柔莖如馬齒莧。有白汁黏人。其根白色。有硬骨。土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