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成都城內的義軍首領也開始在城內招兵,壯大自己的力量。一日,在外送酒的老三允義看到了招兵的布告,驚喜萬分,扔掉酒壺,急匆匆地跑了回去。“大哥,大哥。好消息啊。招兵了,招兵了。”允義對著允唐大喊。酒館裏的人並沒有被這突然地喊叫聲嚇到,事實上城裏的人早就知道了。倒是何老板顯得很驚訝,連忙說到:“打仗是要死人的,你不怕嗎,還不去幹自己的事情。”於是,允義又去重新拿了一個酒壺去送酒了。但是,兄弟二人的內心已經泛泛起來了。
一天夜裏,兄弟二人留下一封書信。信中寫道,承蒙老板多日照顧,我兄弟二人無以為報,今天下亂世,我兄弟二人不願一生平凡,希望有機會一展抱負,今特地向您辭行,它日若成大器,定回報。不久,兄弟二人投了軍。
張允唐、張允義投軍之後,從馬前小卒做起,浴血疆場、身經百戰,一步步做到卒長、伍長、隊長一直到成為一軍之帥。
十年後,張允義自立門戶,擊敗各路義軍,稱霸蜀中。定國號蜀,自立為大蜀皇帝,年號顯武,都成都,獨子張洛庭為太子,父張德崇為太上皇。百年興盛大蜀立國。
可惜的是張允唐並沒有與允義聯手,而是跟隨義軍中的李果所部敗退於漢中。不久,李果自封漢中王,允唐被授予為右將軍。
顯武皇帝多次派人前往漢中,一麵勸說李果歸附於大蜀,一麵希望允唐能回到西川,使兄弟重逢。可是允唐執拗得很,屢次拒絕使者,根本不願意回去做弟弟的臣子。即使是允唐長子張洛夏、次子張洛勇及發妻親自前往漢中,允唐也是避而不見。在允唐眼裏,做哥哥的就是哥哥,絕不能對弟弟低頭,更何況兄弟二人是一起出來的,現在弟弟是雄霸一方的諸侯,他卻是別人的鷹犬,這對允唐來說實在是接受不了。
不久,李果率部歸順大蜀。允唐喬裝平民也悄悄回到成都,不過這並不是他決定歸順了,而是太思念家人了。當然,除了顯武皇帝之外,家裏的人都見到了允唐,並且都決定為他保密,不告訴允義。不久,允唐又悄悄離開,去了北方,隻留下兩封信,一封給家人,一封給允義。
楚國皇帝年邁,可是膝下無子,於是便想收養一個養子,好將來繼承楚國基業。可他選了又選,始終沒有合適的。楚國皇帝姓馬,唐朝末年建立楚國,統轄洞庭湖以南地區,建都長沙。馬楚北臨中原強國,西接張蜀,東連南唐,南麵與南漢相連。楚地是交通要衝,兵家必爭之地。
顯武皇帝的皇後也姓馬,她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蜀國建立不久後,顯武皇帝勵精圖治,發展經濟,使得蜀國國泰民安、欣欣向榮。再加上苦練精兵,招募賢士,使得蜀國實力大增,漸漸超過了周邊各國,大有實力問鼎中原。
看到蜀國蒸蒸日上,馬楚皇帝決定收蜀國皇後之弟為養子。一來有了繼承人,二來與蜀國聯盟,鞏固江山社稷。
蜀國太子張洛庭有四個從小玩到大的小夥伴。當年顯武皇帝投軍之後,洛庭除了和洛夏、洛勇及二伯兒子洛厚、大姑之子李淳之外,就是和他們四個人在一起玩耍了。這四個人分別是梁古、曹澤、安於赫、王正應。可以說,他們五人情同手足。
一日,張洛庭與曹澤閑談。“太子殿下,聽說您的舅舅已經去了楚國。”“恩,不錯,現在舅舅肯定是楚國太子了。這下蜀楚結盟了。”洛庭說道。曹澤歎了口氣。“怎麼,有什麼不妥?”洛庭問了一句。“依我看,楚國必亂。”“怎麼。”洛庭追問,麵帶疑惑。“殿下,您可知當今天下之勢。”曹澤卻反問道。張洛庭笑答:“當然,今天下紛亂不已,各國均有統一天下之願。但隻有南唐、後周實力最強,有一統天下的能力。”“那麼蜀國呢。”“需時日可成大器,若與馬楚聯合,北可抗周,東可禦唐。”洛庭說道。曹澤便什麼也不說了。這倒使得洛庭隱隱約約明白了一些。
------題外話------
這是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