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坤一直跑到“十字路口”,才追上鍾偉國和易小甜。鍾偉國向他詢問爆破結果,他就做了“OK”的手勢,喘著粗氣問:“我……我們進哪條通道?”
鍾偉國指了指左側的通道:“‘銀玉屍衣’就藏在這通道盡頭的石室裏,不過……”他突然打住不說,緊張地向通道裏望了一眼。
“不過什麼?”金坤發現他臉上籠罩著一層陰霾,眼神也充滿了不安,仿佛這條通道裏藏著一群惡鬼似的。
鍾偉國舉起手電,對準通道口頂部:“你看,這上麵有幾個古文字。”
金坤抬頭去看,上麵的確刻著兩排古文字,就問道:“這些文字什麼意思?”
沒等鍾偉國開口,一直保持沉默的易小甜嘴唇顫了顫,吐出了九個字:“擅自闖入者,必死無疑!”
“擅自闖入者,必死無疑?”
金坤用疑惑的語氣重複了一遍,隨即笑道:“嗬嗬,不就幾個破文字嗎,至於把你倆緊張成這樣?”
“關鍵是,我們第一次路過這裏時,並沒有這九個字。”鍾偉國嚴肅道。
金坤仔細一回想,第一次路過“十字路口”時,的確沒看見這些古文字。這九個古文字是什麼時候冒出來的?
一股寒意爬上了金坤的背脊,他打了幾個冷戰,自我安慰似的分析道:“或許是我們上次路過時太匆忙了,所以才沒看到。”他自己都覺得這個理由太牽強了,因為他們上次路過“十字路口”,曾仔細觀察過每一條通道,如果刻有文字,絕不可能注意不到。
鍾偉國並沒反駁,而是叮囑道:“這通道挺詭異,我們進去後要加倍小心。”說完,他第一個走了進去。
金坤拉了拉滿臉不安的易小甜,緊跟著走了進去。走了一段後,三人心中的不安漸漸雲消霧散,因為這通道與其他的沒什麼不同,也沒遇到什麼詭異的東西。一切非常的順利,他們拐過三個彎道,又向前疾行了十分鍾,手電光就掃亮了一扇巨大的青銅門。
青銅門左右各一扇,緊緊閉合著。每扇門的表麵都凹凸不平,似乎鑄有圖案,但由於生滿了厚厚的銅鏽,所以很難看出本來的樣子。
“門緊閉著,我們怎麼進去?”易小甜道。
“肯定有機關控製,我們過去找一找。”鍾偉國招呼二人走過去。
三人圍著青銅門找了半天,也沒能找到機關。鍾偉國又拿出獸皮,但建築圖上並沒標出開啟青銅門的機關。
易小甜仰望著巨大的青銅門,沮喪道:“這青銅門都鏽成這樣了,就算是有機關,也早就鏽死了吧?”
“實在不行,就把青銅門邊上的石牆炸開!”金坤說著,從背包裏取出最後一個炸藥包,開始尋找合適的爆破點。
鍾偉國在石牆上敲了敲,回聲有些空洞,立刻製止道:“這石牆不能炸!”
“為什麼不能炸?”金坤質疑道。
“你聽,聲音很空洞。”鍾偉國又敲了幾下石牆,道,“很明顯,這石牆是中空的。我在古墓裏曾遇到過類似結構的石牆,這裏麵十有八九灌著毒石粉,或者是混著劇毒的水銀。一旦炸開石牆,我們必死無疑!”
金坤倒吸了一口涼氣,心想幸虧鍾教授經驗豐富,不然我們就中了古人設下的機關陷阱。他收起炸藥包,鬱悶地歎了口氣,道:“這可如何是好?炸也不行,機關還找不到……”
話音未落,青銅門突然發出一連串“吱嘎”的響聲。
這突然響起的詭異聲音,嚇得易小甜發出一聲尖叫。
金坤也嚇得幾乎跳了起來,抬頭再看青銅門,隻見原本緊緊閉合的兩扇門,正緩緩向裏拉開……
十幾秒後,兩扇門之間拉開了一道半米寬的縫隙。
金坤的頭皮都快炸開了,渾身布滿了冷汗,心想我們也沒找到機關,這青銅門怎麼自己打開了?
他瞪大驚駭的眼睛,死死盯著黑漆漆的縫隙。這道縫隙剛好允許成人側身穿過,仿佛藏在門後的幽靈知道他們要進去,特意敞開了一個門縫。
“真邪門了!”
金坤暗罵了一聲,卻忽然想起了刻在通道口頂部的九個古文字——擅自闖入者,必死無疑!
這九個如咒語般的古文字,讓他心裏的不安越來越強烈,但一想到“銀玉屍衣”就在這扇門的後麵,心裏立刻湧出無比強大的勇氣:“就算是必死無疑,老子也要闖一闖!”
金坤抹掉臉上的冷汗,快步到青銅門前。他沒有直接鑽進去,而是舉著手電往裏麵照了照。潔白的光柱先是掃到了左側牆上的浮雕,浮雕無比巨大,幾乎占據了整麵石牆。他來不及細看,又向其他方位照去,正對麵的牆上有一條狹窄的通道,手電光照不到盡頭,不知通向何方。
鍾偉國和易小甜緊跟著走了過來,易小甜踮起腳,看到通道後驚詫道:“奇怪,這不是一間密室嗎?怎麼還會有通道呢?”
金坤的手電又仔細照了一圈,沒看到人影,也沒看到任何異物。他瞥了一眼正對麵的狹窄通道,心想進入這座古墓後遇到了太多詭異的事情,應該拿到“銀玉屍衣”,立刻離開這裏。於是,他招呼二人進入了石室。
三人依次鑽了進去。鍾偉國走到中央,環視著空蕩蕩的石室,他認為地麵和牆壁上,可能設有暗格或暗室,就開始在地麵和牆壁上敲打起來。
易小甜走到狹窄的通道口,向裏麵望了望,卻忽然聽到了幾聲微弱的聲音,像是有人在裏麵竊竊私語。她嚇得心“突突”直跳,屏住呼吸仔細去聽,但那聲音卻悄無聲息了。她不敢在通道口逗留,緊走幾步來到鍾偉國身邊,一起敲擊牆壁。
三人在石室裏敲了半天,也沒發現暗格或暗室,他們的目光最終鎖定在巨大的浮雕上。
三人快速走到浮雕前,仰望著浮雕看了一陣,才發現這是由三幅敘事浮雕組合成的巨大浮雕。第一幅浮雕描繪的是“人首蛇身”的妖怪與“龍頭馬身”的怪物激戰的情景。兩個異類在一條大河的上空騰雲駕霧,打鬥得十分激烈。浮雕的雕刻手法很高超,兩個異類打鬥時的肢體動作、麵部表情都雕畫得相當逼真,極具動態的視覺效果,仿佛正在三人眼前打鬥一般。
“人首蛇身”的妖怪抽出了寶劍,上下揮舞,漸漸占據了上風。“龍頭馬身”的怪物眼看不是敵手,就向大河的方向逃走。前者加速追上,騎在後者的背部,試圖揮劍斬妖。後者立刻求饒,並拿出一塊玉板遞了過去……
金坤看到浮雕上的玉板,立刻聯想到在“龍馬”雕像的背部發現的玉板,驚詫道:“天呐!這不是我們找到的那塊玉板嗎?”
鍾偉國點點頭,表情平靜地說道:“這幅浮雕描繪的內容,就是‘龍馬負圖’的傳說。”
“嗯?那個傳說不是和伏羲有關嗎?”金坤皺了皺眉,疑惑道,“可這上麵也沒有伏羲啊?”
“有!手持寶劍的就是伏羲。”
金坤先是一愣,隨即驚訝道:“啊?伏羲是個妖怪?”
2
“伏羲當然不是妖怪。”鍾偉國解釋道,“不過在上古傳說中,伏羲確實被描繪成‘人首蛇身’的形象。”
金坤很不理解古人為什麼要把偉大的人刻畫成妖怪的形象,就追問了一句。
“其實,伏羲的‘妖怪’形象,與上古時部落的圖騰崇拜有關。”鍾偉國想了想,講述道,“史學專家推測說,伏羲本姓風。而在《說文解字》中,對風的解釋是‘風動蟲生’。再看甲骨文的卜辭,‘蟲’字和‘巳’字是同一個字,而‘巳’就是蛇,由此可見,風和蛇之間的關係很密切。在上古時,人們的姓氏大多與部落的圖騰有關,甚至直接來源於部落圖騰。因此,風姓部落的圖騰可能是蛇。伏羲氏人首蛇身的傳說,就是從他的部落圖騰演化而來的。”
“這麼說,古人把伏羲刻畫成‘人首蛇身’的形象,其實是把他神化成整個部落頂禮膜拜的神靈?”金坤總結道。
“嗯,差不多吧。”鍾偉國又補充了一句,“據說,伏羲是道家的真正創始人,而‘道’字從象形字的角度分析,正酷似人首蛇身的形象!”
“這其中的學問還真不少。”金坤感慨了一聲,走到第二幅浮雕前。
第二幅浮雕描繪的是伏羲坐在一座高山的頂部,雙手捧著玉板,周圍的天氣很糟糕,狂風肆虐、雷電交加,但伏羲絲毫不為所動,專注地看著手中的玉板,好似入定一般。
雖然這幅浮雕的內容很簡單,但金坤看了好一陣,也沒太看懂浮雕要表達的意思,就轉頭向二人詢問。
“這幅浮雕表達的主題,應該是伏羲發明先天八卦的過程。”易小甜皺緊兩道細眉想了想,講出了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上古時,人們對大自然一無所知,碰上狂風暴雨、雷電交加的天氣,非常害怕,也非常困惑。而伏羲天生聰慧,立誌要解開這些疑惑,於是就經常來到卦台山,也就是浮雕中的這座山頂。伏羲坐在卦台山,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還研究鳥獸的紋理和足跡,他感覺這些自然現象中隱藏著某種規律,但鑽研了許多年,卻始終無法解開自然的奧秘。”
“哦?那伏羲最終是怎樣解開自然的奧秘,並發明出八卦的?”金坤追問道。
“史書上沒有記載,隻有幾個民間流傳的不同版本的神話傳說。”易小甜頓了頓,用非常嚴肅的語調說,“現在,有很多易學專家提出了質疑,伏羲不可能聰明到發明出八卦的程度。持這種說法的主要有兩派,一派認為,先天八卦是多位古聖先賢集體智慧的結晶;另一派認為,先天八卦不是我們這個時期的人類創造出來的,而是上個冰河時期人類文明的最高智慧。”
“對了,斜眼叔就支持第二種觀點。”他想起劉斜在神農架曾說過類似的話。
易小甜點點頭,道:“雖然這兩種觀點比神話傳說更有說服力,但我是一個傳統觀念很強的人,所以我堅持認為八卦是伏羲畫出來的。”
金坤“哦”了一聲,看向伏羲手捧的玉板,提示道:“看這浮雕的意思,伏羲是根據玉板上的圖案發明出了八卦吧?”
“如果玉板上雕刻的是《河圖》,就有這種可能。”易小甜道,“據《禮記》記載,‘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遂法之畫八卦。’如果《禮記》中記載無誤,那麼,伏羲就是以《河圖》為藍本,或者說是受到了《河圖》的啟發,才畫出了先天八卦!”
金坤又回想起在“龍馬”身上找到的玉板,那塊玉板上的圖案被磨掉了一麵,他認為被磨掉的圖案絕不可能是《河圖》,便問道:“如果玉板上沒有《河圖》,伏羲是不是就發明不出八卦?”
易小甜覺得他的問題很奇怪,不禁愣了一下,反問道:“你怎麼知道玉板上一定沒有《河圖》?”
金坤神秘一笑,就把在“龍馬”雕塑上找到的玉板被磨掉了圖案的事實,以及自己的推測告訴了她。
易小甜聽完很驚訝,注視著浮雕緘默了一會兒,自言自語道:“如果玉板上沒有《河圖》,《河圖》是怎樣驚現於世的?玉板上被磨掉的圖案又究竟是什麼呢?”
“也許,答案就在第三幅浮雕上。”金坤說著,走到了第三幅浮雕前。
第三幅浮雕比前兩幅要大得多,幾乎占據了三分之二的石牆,場景也十分宏大,就像是由多幅浮雕組合而成的一樣,讓人目不暇接。他們自左到右反複看了幾遍後,在浮雕上找出了三個重點區域。第一個區域:伏羲走到一條大河的盡頭,手拿玉板,仰望著巍峨的雪山;第二個區域:伏羲登上雪山,在冰雪覆蓋的山峰間發現了一座船型建築物;第三個區域:伏羲走進船型建築物的內部。
鍾偉國大膽推測:伏羲生活的年代,人們都在黃河邊繁衍生息。因此第一個區域描繪的那條大河,可能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而巍峨的雪山,也許就是黃河發源地附近的巴顏喀拉山脈。
金坤看到第二區域中的船型建築物,一下就聯想到“大禹治水”的浮雕,那座浮雕上也描繪出了一座船型建築。這兩個外形相像的建築,會是同一座建築物嗎?
三人的目光投向第三個區域——船型建築物的內部。伏羲站在一個四壁掛滿冰棱的空間裏,用石斧敲掉冰棱,取下了兩塊像玉板一樣的物件。這兩個物件都被雕刻師做了放大處理,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一個上畫著先天八卦圖,第二個上畫著密集的實心圓點和空心圓點。
易小甜看到這些震驚不已,盯著浮雕足足屏息了半分鍾,低聲驚呼道:“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先天八卦真的不是伏羲發明出來的,而是從這座建築物中得到的!”
金坤也很驚詫,指著布滿密集圓點的物件問:“這……這是《河圖》?”
“對!”
易小甜仍用震驚的眼神看著浮雕,自言自語道:“看來傳說真的不可信!伏羲居然是在這座建築裏得到的《河圖》和先天八卦。”
金坤打量著浮雕上的建築物,心想這是一座怎樣的建築,為什麼會藏有八卦和《河圖》呢?他聯想到易小甜所說的第二種易學觀點,不禁暗道:“這座建築物,該不會是上個冰河時期人類文明留下來的吧?”
“你們快來,有重大發現。”幾米外傳來了鍾偉國的驚呼聲。
鍾偉國一直站在幾米外研究浮雕,以至於二人都忘記了他的存在。此刻,他突然大聲驚呼,金坤和易小甜嚇了一跳,趕緊走了過去。
鍾偉國看二人走近,指著冰雪覆蓋的山峰間夾著的船型建築:“你們看,它頂部刻著八個古文字。”
“什麼內容?”金坤急問道。
“後四個文字我還沒破譯出來。”鍾偉國道,“不過前四個文字,我們在‘大禹治水’的浮雕上見過……”
金坤立刻猜到了答案,脫口而出:“冰河聖城?”
“對!就是‘冰河聖城’。”
金坤深吸一口氣,快速梳理著大腦裏混亂的線索:“毫無疑問,伏羲和大禹都進入過‘冰河聖城’。伏羲拿走了《河圖》和先天八卦,開創了無字《易經》;大禹拿走了《洛書》,成功治理了水患,並劃分九州,定下九章,教化了民眾。由此可看出,伏羲‘龍馬負圖’得到的玉板,其實與大禹從神龜背上得到的獸皮一樣,都刻有一副相同的地圖,他們就是通過這幅地圖找到了‘冰河聖城’。”
想到這裏,金坤終於明白玉板的圖案為什麼被磨掉了,因為上麵刻著的是隱藏“冰河聖城”的上古地圖。之後的古人得到上古地圖後,將它分刻在了三件古玉屍衣上,隻有找到“銀玉屍衣”,才能拚齊完整的上古地圖,從而找到“冰河聖城”!
伏羲和大禹在“冰河聖城”隻拿到了三樣東西,就為中華文明的崛起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並被古人賦以神話般的色彩。如果我們進入“冰河聖城”,展開大規模的科學考察,必定還會發現許多超乎想象的東西,也許會對我們的現代文明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那將是怎樣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呢?
就在金坤陷入興奮的幻想中時,鍾偉國忽然說了句:“怎麼可能?應該沒翻譯錯啊!”
金坤收回神,看向鍾偉國道:“另外四個古文字翻譯出來了?”
鍾偉國點點頭,注視著浮雕上的古文字,用驚訝的語調說出了四個字:“萬靈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