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混在部隊的日子(當過兵的人能夠理解)
部隊中的絕大多數人並不想混日子,但部隊確實很難給這些年輕人提供足夠的發展平台和前行機遇。於是一旦條件成熟,比如地方轉業安置政策稍好(這兩年由於退役官兵不斷***,地方安置複轉軍人狀況稍有好轉),這些人會雪崩脫下軍裝湧入地方,也許很多網友會罵這些人,說這些人打起仗來肯定是賣國賊,但一旦自己真正進了部隊,就什麼都明白了。身在其中,才能明白深層次的問題。
我曾看見很多從地方大學直接入伍提幹的帥哥靚妹們(靚妹大多不靚,但傲氣十足的象傻瓜,而且關係來頭不小,進部隊的頭一天就被一幫老兵們徹底看扁了),入軍營三個月後就後悔不已,因為算盤打得太精了,盤算著幾年調一職、工資拿多少、何時分住房、怎麼撈肥差,可是工資與期望值相差太大,獎金無有,就醫困難(部隊視小病為無病、大小病為小病,實行封閉式管理而嚴格控製人員外出),與基層官兵一同住在滿是臭腳味的擁擠房間裏,成天不是摸爬滾打的訓練,就是經年累月的學習,然後就是封閉於部隊不能自由,日複一日,極其枯燥。
部隊是要有吃虧是福的心理的,需要經年累月方能收功,但那些急功近利的大學生們大多適應不了,尤其是部隊封閉式的嚴格管理,對他們來說自由全無、民主全無,於是有人隻三個月就打主意要轉業,以為部隊是菜園門子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的。這些懷著功利目的的人日後往往兩極分化,隻有一小部分能安心留下來,這種人在入伍當初大多功利目的稍微淡薄且能吃得大苦、耐得大勞,大多來自貧苦家庭,更多的富貴人家的子弟,有被女友拉著私逃的(大多被抓了回來)、有到處惹事生非要求轉業的,笑話鬧了不少。
這可是與當初總政引進人才的初衷大相徑庭,那些一心隻想拉關係、撈錢財的政工幹事們,最終引進了一幫部隊適應不了他們、他們也適應不了部隊的“高素質人才”來,最終這些人要麼是進了政治機關(幹不了軍事機關和基層管理的活),要麼就是天天鬧轉業開路。說到底,現在的很多高素質人才需要高薪吸引,不然你也吸引不了幾個象樣的人才,能吸引得了一時,也留不住長久,可部隊目前的薪金水平又達不到這個要求。現在的情況基本是“武大郎開店、高人莫來”,有時候看到很多沒錢沒關係的地方大學生積極要求入伍,可真正想進來獻身國防的卻進不來,我很惋惜;可又看到那些有錢有關係想到部隊找門路的人輕鬆就進來了,進來了卻不安心工作,我替他們感到悲哀。
我以前在連隊時,經常跟大家講一個笑話:某值班排長問連長,今天上午幹什麼?連長答曰:搬磚。於是排長帶著全連官兵把一堆磚從這裏搬到那裏。下午排長又問連長幹什麼,連長答曰:還是搬磚。排長蒙了,磚已搬過去了,難道還要再搬回來。連長笑道:你小子終於開竅了,快出師了,不把磚搬來搬去,折騰的一幫火氣旺的小夥子沒力氣、沒空閑,難道讓他們閑來無事胡思亂想,那樣的話什麼想家、裝病、鬧情緒、喝酒打架等消極現象都出來了,入黨、考學、轉士官這種敏感的事也不好擺平了。
剛出軍校大門時,我曾對很多基層部隊的做法大為反感,尤其是一些土政策、土規定,但在連隊日久,日複一日後,終於有了更深的認識。過去打仗時,不用連長招呼,就會有N個董存瑞主動站出來,要求炸掉阻擋前行的碉堡。但換了現在,誰都是爹娘生養了十八年的,都是生於功利激揚的士農工商社會,而且都是一個孩子,很多單親家庭更是可憐,自個報銷了,上麵的父母無人供養,尤其是那些農村來的喪父失母的孩子。但國家怎麼對待這些人,79年是五百元,當時物價隻能買頭豬,現在撫恤金是兩萬,大概能買十頭豬,《高山下的花環》中的梁山喜烈士在遺書中仍不忘告訴妻子賣掉家裏的幾頭豬,為何,生前欠下的債不能一死了之,窮死也不能窮掉人格。
前幾年中央提倡搞“以勞養武”,要軍隊勒緊褲腰帶,支援地方經濟建設,但是軍費缺口怎麼辦,鼓勵軍隊從事生產經營搞創收。我所在的團隊雖然是快反部隊,嚴格來說不鼓勵搞經濟創收,但因部隊確實很窮,官兵福利微薄,很多官兵的家屬沒有工作,一個月就憑著幾百大元的收入要養活全家三口,根本顧不上上麵的兩對父母(自個家的和媳婦家的),所以上麵基本對這種事也是默認,睜隻眼閉隻眼過去算了,因為都不容易。
我們團也搞過利用司機複訓的機會替地方拉糧食的事(其實賺來的大多數錢還是個人中飽私囊了),但是拉得太多,原本載重五噸的車拉了十五噸,車的重心太高,一天要跑兩趟,緊張得隻能買兩個燒餅在車上哄飽肚子。我們的司機兵們在高速路上來回閃避,可實在是太困了,於是車翻了,油箱起火爆炸,一下死了三個哥們,有兩個是趴在車窗上燒死的,另外一個爬出來滿地打滾,身上的肉沾得到處都是,最終沒有活到第二天日出。
這些犧牲戰士的家屬們來了,哭得整個部隊大院震天動地,因為算是訓練事故,雖評不上烈士,好歹算是因公犧牲,按當時的撫恤金有一萬多塊,部隊發動大家捐了款,每個人湊了不到三萬塊錢打發了。從這件事,我算是真正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如果讓我當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將軍,我絕對不會幹,軍人首先還是人,人不能泯滅了人性,做出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來,不能用戰士的血來染紅自己的頂戴花羚,不能用戰士的汗來為自己謀私利。
現在要真打起仗來,前麵有個碉堡擋路,於是連長招呼某戰士:你去給我炸掉它。可戰士會說:連長你怎麼不去,我要報銷了,誰來養老娘。董存瑞人死如吹燈,何計生前生後事。但你不能埋怨我們這些戰士不盡力、不甘願犧牲,時代不同了,環境不同了,他們都很可愛,講的都是真話、實話。這種事情換了來誰都一樣,很多不以為然的人真正臨到自個頭上,還不知道怎麼尿褲子。我曾給地方大學生軍訓過,雖然我也曾是大學生,不過是軍校的而已,但我實在瞧不起這些人,很多人打耙居然一槍沒放,害得我們擦槍時都要拉槍栓檢查,害怕走火,這比我們那些學曆低的戰士們差太遠。
當年阿富汗戰爭時,阿富汗遊擊隊抓住蘇軍俘虜後並不殺掉,而是用彎刀砍掉雙腿,然後糊上一把草木灰來止血,放你回去,是仁慈嗎?不是,阿富汗人很了解蘇聯政府,知道他們回去不會有好下場,很多人後來坐著輪椅天天到政府門前要飯吃。阿富汗戰爭到後期時,蘇軍已占據絕對優勢,但還是撤軍了,拖不起了,因為蘇聯大媽們以前拚命為國家生孩子,很多因此獲得英雄勳章,結果發現孩子都成炮灰了,紛紛跑到前線拉孩子當逃兵。當時進入阿富汗隻有幾條公路,這邊去的是新兵,那邊拉回來的都是棺材和斷腿的傷兵,士氣極端低落,當逃兵的很多,傷兵回去每天***鬧事,蘇聯實在受不了,隻好撤軍了。
前段一個帖子裏講越戰時,越南軍人過來搶屍體,結果被中國軍人炮擊打死,甚至越軍女護士的大腿被炸得掛在樹上的事,很多網友覺得很開心。我當時看了很寒心,如果是我,我不會讓打,都不容易。這個事情在中越輪戰初期有,後來就沒有了,因為他們搶屍體,我們也搶自己人的,後來雙方默契,都不打這種搶屍體的兵,戰爭相持到了最後,有些潛規則就會成形。聽越戰老兵講,南疆高溫天氣,人用不了兩天就會完全爛掉,去扛屍體又太重,因為扛死人比活人要重得多,隻好把鬆乎乎的肉扒掉,最後扛副骨頭回去,算是對陣亡官兵家屬有個交待。敵我雙方曾經為這種搶屍體的事情打紅了眼,後來終於明白了,再也沒有打這種扛白骨飛奔回家的。
聽我父親講,跟越南人打完了仗,參加追悼會,一個連好好的大活人沒有幾個了,不死即殘,骨灰盒黑壓壓的一片,每個活人要負責好幾個陣亡官兵的家屬接待。碰到家屬來部隊時就抓一點,往骨灰盒裏一放,其實都是好幾十個陣亡官兵一起燒的,根本分不清誰是誰的。我奶奶來的時候,部隊給戴上大紅花,她還以為很光榮,我父親看見後趕緊讓摘掉了,很多跟他一同入伍的戰友都犧牲了,父母哭得死去活來,自己能活下來就不錯了,還戴個鳥屁紅花幹什麼。很多家屬不願意為什麼燒成骨灰了,那個時候對火葬抵觸情緒很大,想見最後一麵都不行,其實就是見了也成白骨了,怎麼能讓你見著。後來不得已部隊連夜打造了幾百口棺材,又把骨灰盒放進去才算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