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玉石巨大多數都是新疆和田玉,再來就是從緬甸運來的緬甸玉,基本上構成了國內市場上的兩大玉種,硬玉和軟玉。
像山海玉那種傳奇版稀有的玉石,數量稀少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就算價格抬得不錯,但整體上來講,很多不世之寶都出自於這兩大係,而被這兩大係排除在外的其他類別,相比就慘兮兮了。
名義上的國內四大玉種,除了和田之外的綠鬆,獨山,和岫岩,以及各省出產的那些小類別玉石,統統都被人們所遺忘,也為很多大師宗匠所摒棄。
在那些雕琢玉石的名家看來,作品不用和田玉是對自己才華的一種浪費,進而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沒有高手名家的雕琢,這些不出名的玉種地位更加邊緣化,甚至很多人都不承認除和田玉外國內還有其他玉石。
第一眼看到這隻鎮紙,杜超就認定絕不是和田玉!
它沒有軟玉那種顯著特征和規則,而是帶著一種靈性的光澤和潤度。
玉石,最關鍵的就是這兩個指標,那些各種字母組成的指標雖然或不可缺,但高眼識玉,玩的就是感覺。
按照杜超的水準,他隻能大致分辨出這是綠鬆石之類的小眾玉,色澤說明了一切,而再往下琢磨,他也是有些吃不準了。
“怎麼了?那麼難的測試都通過了,這個小玩意兒就把你難住了?”老頭臉色微微一變,原來他一直在細微觀察著杜超的一舉一動。
杜超不敢大意,趕緊運起透視眼。
目光折射進去,玉石內部空間猶如一座迷宮。
根據自己對綠鬆石的粗淺研究,鐵線是分辨真偽確定材質的重要手法,而整個作品由於雕琢手法精美,居然根本沒有一絲鐵線紋!
沒錯,從內到外,整個綠鬆石贔屭鎮紙平滑均勻,沒有人工仿造品的那種微粒氣泡,也沒有加工打磨注塑品的那種妖異,整個物件渾然天成,雕琢手法巧奪天工。
“沒有鐵線紋,料子種類很模糊啊……”
“不是沒有鐵線紋,就不是綠鬆石的。”老頭見杜超被難住,反而有些得意:“這個你不知道也難怪,能在千萬材質中選擇一塊不帶鐵線紋的好料子,難度不亞於得到一塊上品和田玉!別小看這些小類別玉石,其實玉器最重要的是靈性!其他的一概一文不值!”
老頭的聲音近乎於咆哮,搞得四周幾個攤位老板紛紛觀望。
“大叔您能不能……小聲點。”雖然明白麵前的老爺子絕非等閑之輩,杜超卻真有點受不了對方這偏執可笑的性格。
這麼大歲數的人了按說理應看淡一切,而周大同卻還宛若一個愣頭青般鑽牛角尖,再加上剛才瘋瘋癲癲的言行,杜超心裏有點犯嘀咕:這貨,不會是腦子有點秀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