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客觀,可是要典當東西?”櫃台裏一個年約四十,帶著眼鏡的中年男人放下手中打得啪啪響的算盤問道。
月馨上下打量了一眼,沒錯,這人應該是當鋪的票台,在大當大按中,負責填寫當票及當簿登記等事務的人。成交後,一般朝奉以口唱,票台聽錄方式進行。當然了,在現代當然沒有這麼麻煩了。
“我既不是來當物的,也不是來贖物的,”月馨摘了墨鏡說道:“是想請朝奉先生幫忙鑒定一物。”
“這個……每月15號先生都不會來當鋪的。”票台為難的說道。
月馨挑挑眉,今天正好15號,看來朝奉是沒在了。
“好吧,那我改日再來打擾。告辭了。”月馨想著反正自己記下了這家店,明天再來也是一樣的。
“客觀且留步。”
月馨剛準備走,一個聲音響起,抬眼向門口看去。
說話間一個年逾六十,頭發黑白參半的老頭走了進來,一副古銅色的臉孔,蓄著一撮山羊胡,一雙波瀾不驚的褐色的眼眸平靜而深沉,穿著黑色絲質對襟馬褂,衣長及腰,平袖及肘,四麵開禊,裏麵是一件白色的棉質背心兒,下身一條綁腿黑褲,腳上穿著白襪布鞋。
月馨上下打量了一眼,看著架勢應該就是當鋪的櫃台先生了。
什麼是櫃台先生呢?在古代“櫃台先生”統稱“朝奉”,凡是典當店鋪開業,必經朝廷核準,也就是“奉旨經辦”,誰也不得借題滋擾。“櫃台先生”對貨物鑒別眼力極高,古玩字畫、珠寶玉器、蘇繡寧綢,皮棉衣物樣樣精通,一眼就能作出準確判斷。不僅如此,他們還老於世故,與社會上各階層人物打交道,很會察言觀色相機行事。而“櫃台先生”這一稱呼也被沿用至現在。
月馨抱拳,問道:“可是二叔公?”
櫃台先生官稱朝奉,通稱二叔公,在當鋪是鑒別估價的人,月馨試探的叫了一聲就是要看看來人是何身份。
“正是在下,”朝奉走了進來,“來,裏麵坐吧。”
說著將月馨引到圍屏後麵,票台上了茶和糕點就退了出去。
“不知客觀想鑒定何物?”朝奉喝了口茶問道。
“倒不是什麼物品,而是一種文字,”說著月馨把手機裏的圖片打開遞給朝奉,“先生可認識?”
朝奉從口袋裏取出眼鏡帶上,拿過月馨的手機仔細端詳起來。這些文字是應該是從右往左橫向書寫,不像是圖畫,而像是一些雜亂無章的筆畫搭建而成。
拿著研究了半天朝奉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搖著頭把手機還給了月馨。
“這個文字老朽也是第一次見,不認識。”朝奉頓了一下又道:“不過老朽在古玩界有些朋友可能認得,客官若信得過老朽,老朽可以去問問他們。”
“這樣啊,那就拜托先生了。”月馨對著朝奉作了一揖,隨後找了一段文字把手機遞給朝奉拿去謄抄。
月馨自己在店裏隨意逛了逛,這當鋪裏的東西還真不少啊,金樽玉盞、象牙笏板、青花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