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十萬大軍的枯黃末路(2 / 3)

盡眼望去,皆是雜草叢生,枯黃一片,歪歪斜斜的蘆葦一叢連著一叢,直到視野盡頭也不見邊際。

耶律仁先顯然立馬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馬步微微一停,有了一些猶豫。

“樞密使,怎麼了?怎麼不走了?”身邊的軍將連忙問道,生怕這位樞密使又要鬧出什麼幺蛾子,非要回頭去剿賊。

耶律仁先抬手往前指了指,環看了一周,說道:“此處實非行軍之地,特別是這個季節!”

“樞密使,您看這路挺好走的啊,泥濘不多,車馬都能行,雖然頭前要開開左右的荒草,但也並不費事!”

耶律仁先擔憂說道:“非是路不好走,實乃這枯黃太甚,*,野火燎原,說起就起!”

眾人聞言一愣,他們都隻想著趕緊回燕京,忽略了許多東西,此時耶律仁先一說,倒是把眾人驚到了。這種環境,真要來一把火,那還了得?

不過倒也有聰明人,立馬笑道:“樞密使過慮了,此處之路,何其隱秘難尋?若不是本地之人,誰人能從這裏輕鬆穿越得過去?且不說宋人能不能想到咱們回從這裏走,哪怕是宋軍想到了也無可奈何,宋人便是想派些斥候進來打探,他們那些南人,走得進來,怕是走不出去,又豈能探得到什麼消息?咱們隻管往這裏過,宋人必然難以知曉。”

耶律仁先還是擔憂,又道:“就怕那宋人一旦想到了咱們可能從這裏過,不論知不知,也把火先放了再說。”

“樞密使,您看著天色,無風起,您看著地形,能過火之處,皆是彎彎繞繞之地。就算遠遠看得頭前起火冒煙了,咱們轉頭再撤退也是來得及的,此處的火勢不比高山峻嶺連綿不絕,也無高處大風相助,必然追不上咱們的步伐,到時候轉頭走就是了。”

耶律仁先坐在馬背之上,倒也望得遠,地形還真如話語所說,一窪一蕩的,雜草蘆葦也是彎彎繞繞的,也沒有什麼風,真要起火了,火勢蔓延的速度也快不起來,轉頭跑還真來得及。

耶律仁先砸吧著嘴,想了一會,還是歎氣:“唉……最好宋人真想不到這些,若是真來了火,咱們再出澱子去繞遠路,又不知要耽擱多少時間去。”

“樞密使放心,宋人對燕雲地勢不熟,必然想不到這一節!隻待咱們從這裏穿過去,必然打得宋人措手不及。”

“走吧走吧,派人往後去催促一下,都加快腳步快些走。”

“得嘞,末將親自去催!”

蘆葦蕩,水澱子,濕地沼澤,其實景色還是美的,若是春夏之季,萬物興旺的時候,這裏微風習習,蘆葦飄蕩,候鳥成群,魚兒肥美,牲畜撒歡,更是美不勝收。到得那時,附近的有一些居民會有一種新的養家糊口的營生,那就是撿蛋,有經驗的人,鑽進蘆葦裏撿拾天鵝大雁野鴨的蛋拿去賣,都能養家糊口。

這裏真正的萬物複蘇的春天其實不遠了,隻待再過一兩個月,必然翠綠多過枯黃,煥發出生機一片。

十萬人,蜿蜒在延芳澱裏,好像是藏起來了一般,若是視野不在天空往下看,幾乎就發現不了裏麵竟然還有這麼多人在走路,因為蘆葦哪怕是枯萎了,依舊比人還高。

昔日裏,契丹大遼的皇帝,帶著親衛隊伍,策馬入得此地,彎弓射雁,每每都能盡興而歸。

有些事情,越是擔憂,越是會發生。

這是至理,後世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墨菲定律”。

就如耶律仁西擔憂宋人會發現他們進了這裏,會在這裏放火。

耶律仁西猜得不錯,甘奇想得一夜未眠,想破了腦袋,也就是想出了這一計,把遼國這十萬大軍逼進延芳澱,然後一把火都燒掉。

當知道遼國大軍轉向往南入了延芳澱的時候,喜出望外的狄詠,立馬就帶著百十人馬出了潞縣縣城,他還有甘奇安排的最後一件事情要做。

此時在延芳澱西邊邊緣的甘奇,知不知道耶律仁先進延芳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