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其實是最終還是靠自己的。努力與不努力,回報的差距,在某一時某一刻看起來並不大,但是隻要稍稍把時間拉長。獲得的回報差距,就是巨大的,甚至往往大到不可想象。
這一番話,不送給年紀大的人,送給年輕人。讀書,是投資自己,讀書這個詞的含義雖然一直有小小的變化,但讀書一定是任何時代的主題。
甘奇站在這貢院的門口,想了許多。改革朝廷,興許是迫在眉睫的。改革社會,才是永恒的,改革社會,就是讓每一個人都獲得受教育的權利。
若是大宋一億多人口,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教育,這個國家的未來,是不可想象的。當代隻有一個範仲淹,一個王安石。若是天下出了一百個範仲淹,一百個王安石,這個世界,就是不可想象的了,還有什麼是做不成的呢?
帶著一腔胡思亂想,甘奇邁步走進考場。
在甘奇身後不遠,程頤帶著一批洛陽士子也在人群之中向前,望著甘奇的背影,程頤心中五味雜陳。
“程兄,不必氣憤,考場之上見高低,程兄苦讀經年,必然高中。”有人看出了程頤心中的五味雜陳。
程頤也堅定了幾番信念,答道:“一時成敗,我已拋諸腦後,此番進考,定要高中榜首幾名,便讓天下之人看看,到底何人胸中才有真正的溝壑。”
這一語,當真激勵人心,左右幾人皆是一臉熱切,雙目帶著憧憬與向往。鯉魚躍了龍門,便看誰才是真正有才之人。
驗明正身,搜身檢查,領牌號進考場。
方圓不到兩米的小小考場,來去的甲士衙差,鼓聲一起,時辰已到。
上不見天日,下不見泥土。
題目來了,問你知不知道春秋戰國發生了什麼事情?
問你知不知道什麼是“尊王攘夷”,齊桓公為什麼能崛起?
問你晉為什麼會三分,如何避免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問你如何分辨君子與小人?
問你如何麵對君子,如何麵對小人?
問你什麼人值得信任托付,什麼人不值得信任托付?
問你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如何成為一個讓別人信服,讓別人尊重追隨的人?
這些是什麼?這些就是前人積累下來的智慧。這些就是這個時代讀書的意義。
今時今日之事,其實曆史上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曆史上早已積累下來的各種經驗,這些經驗在告訴你,再碰到類似的事情,該分析哪些要素,該如何考慮各方麵的利弊得失,該如何解決這些事情。
知道如何解決了,還得具體去做,如何讓人信服你,如何分辨何人值得信任,如何溝通其他人,如何辦事辦差,如何施行自己的計劃?
你懂得這些嗎?懂得,那才具備做官的基本素質。
不知有多少人把經史典籍看作狗屎,真的都是狗屎嗎?古代人真的傻嗎?
《春秋》讀起來沒有用嗎?聖賢教誨,真的隻是教人迂腐嗎?
麵對美國的貿易戰,中國的政府真的傻嗎?《六國論》裏的話語:“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這些不正是以弱敵強的經驗與智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