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之一。它慶祝的是基督的複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舉行慶祝。複活節還象征重生和希望,時間是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在歐美各國,複活節是僅次於聖誕節的重大節日。按《聖經·馬太福音》的說法,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三天複活,因而設立此節。根據西方教會的傳統,在春分節(3月21日)當日見到滿月或過了春分見到第一個滿月之後,遇到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複活節。東方教會則規定,如果滿月恰好出現在這第一個星期日,則複活節再推遲一周。因此,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關於耶穌基督的受難和複活,《聖經·馬太福音》中有一個故事。耶穌被猶大出賣,遭到逮捕。祭司長為了處死他,把他押到羅馬駐猶大巡撫本丟·彼拉多處受審。
當時正是逾越節,彼拉多根據節期內可釋放一個囚犯的慣例,從監獄中提出一個名叫巴拉巴的死囚,讓他和被捆綁著的耶穌站在一起,讓圍觀眾人決定誰應得到解脫。
眾人在祭司長的挑唆下,力主放掉巴拉巴。彼拉多便命人取來一盆水,在裏麵洗了手,表示流耶穌之血罪不在己。然後,就把耶穌交給士兵,吩咐他們行刑。
士兵們把耶穌鞭打、羞辱了一番之後,將他釘在了十字架上。頓時,天昏地暗,風沙驟起,似乎天地萬物都在為上帝之子遭受的苦難而哀悼。
當夜幕降下,冷月初升時,耶穌突然仰天大叫:“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就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
眾人以為他呼叫的是以色列的神人以利亞,於是有人嘲諷說:“且等著,看以利亞會不會來救這個自稱‘猶大人之王’的人”。
以利亞當然不會來,耶穌又大喊了幾聲,頭便垂了下來,一動不動了。據說,耶穌死時,聖殿中的幔子突然從上到下裂成了兩半,憑空落了下來。並發生了地震、石崩等一係列奇異現象。
目睹這些變異的人都深感不安,他們說:“也許他真是神的兒子。”想到這裏,每個人都害怕到了極點。
彼拉多已經在水裏洗了手,這就表明,流耶穌之血的罪要歸到大家和他們的子孫身上。其他一些婦女,則在遠處頂禮膜拜。她們都是一直跟隨耶穌,服侍耶穌的。其中有來自馬大拉(村莊名)的馬利亞、約西(12門徒之一)和雅各(約西的哥哥)的母親馬利亞。更令眾人驚恐不安的是,每個人都聽到了耶穌臨終前說的最後一句話,那就是:“我的信徒們,無須為我的死而悲傷,三日後我必複活。”
就在耶穌受刑的當天晚上,他的門徒,一個名叫約瑟的財主,去求見彼拉多,請求允許他埋葬耶穌的遺體。心神不定的彼拉多答應了。
約瑟把耶穌的身體用幹淨的細麻布裹好,安置在本來為自己準備的新墳墓裏,約瑟走後,馬大拉的馬利亞和另外那個馬利亞趕到了墓地,兩人默默不語地對著墳墓坐著,表示自己的哀悼,等待耶穌複活。
逾越節的第二天,也就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次日,被耶穌的預言搞得心神不定的祭司長來見彼拉多,對他說:“大人,我們記得那誘惑人的耶穌在活著的時候,曾預言:‘三日後我要複活。’如果到第三日,他的門徒把屍體偷了去,對百姓謊稱耶穌複活了,那迷惑豈不更厲害了嗎?”
彼拉多覺得祭司長的話很有道理,就說:“我會派出士兵,把墓地嚴嚴實實看守起來,你們也要提高警覺,把守妥當。”
其實,祭司長所擔心的,並不是死的耶穌被盜走,而是他真的死而複生,從墳墓中走出來一個活的耶穌。所以,他們要士兵片刻不離墳墓的封石。這樣,墓門被堵得密不透風,任何人都不可能通過這裏。祭司長這才放下心來,回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