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社會公德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與社會教育指導

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培養學生的生命與社會教育1社會公德教育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是肩負推動社會發展使命的重要群體,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加強大學生社會公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

俗話說,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2001年1月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以德治國”的科學論斷,200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大,以德治國的思想寫入了十六大報告,把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治國的基本方略,把德治提高到與法治並舉的高度,在我們黨的曆史上還是第一次。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加強社會公德教育連續被寫入了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報告。道德建設對新世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順利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公德教育是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已經成為當前影響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學校是進行係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而大學生社會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社會公德的內涵

社會公德就是指適用於社會公共領域中的道德規範或者道德要求,即社會公共生活的道德。社會公德是一定社會的大多數公民或者全體公民在社會公共生活和交往中都應該自覺遵循的行為準則,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主要關係。

社會公德的突出特點是它的社會公共性質,即它作為一種行為規範的社會普遍性質,在一定的社會中,它對大多數成員,是一種一般的道德要求。這就是說,社會公德並不是哪一個社會集團、社會階層、社會階級所特有的道德要求,而是該社會各個社會集團、社會階層所特有的道德要求,而是該社會各個社會集團、社會階層、社會階級都應當遵循的共同道德要求。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社會公德是沒有階級性的,它具有全人類性的特點。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階級社會中或者在有階級的社會中,社會公德與社會上的階級道德是沒有任何聯係的。一定社會中的各個階級、階層或集團雖然都公開承認共同的社會公德,但是由於各個階級自己具有不同的態度。這說明,在階級社會中或者在有階級的社會中,純粹的超階級的道德是不存在的,甚至連沒有階級性的社會公德,也會有階級道德影響的痕跡。

當前中國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

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他們熱愛祖國,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熱心公益活動,樂於助人,能夠在行為層麵上很好地踐行社會公德,這是當代大學生的主流。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淡薄,甚至漠視社會公德,隻講個人享樂,無視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1)社會公德意識淡化。

有的學生對愛國、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觀念不以為然,忽視自己的公共形象,缺乏應有的公德意識,如不注意公共衛生,亂扔廢物;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吸煙、打架等也時有發生;上課交頭接耳、談戀愛、接打電話等現象也屢見不鮮;不珍惜公共財物甚至破壞公共財物現象也隨處可見;參加集體活動時特立獨行、滋擾活動秩序等等也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