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津州,錦陽市郊外有一座海拔一百六十米的小山,名曰雷公嶺。山中有一座道觀,名曰青鬆觀。
青鬆觀建於兩百多年前,是一個道號青鬆子的雲遊道人所建,由於近些年城市發展迅速,這座名叫雷公嶺的小山在兩年前被劃入了錦陽市,並且被開發成為了一座自然公園。
所幸的是山上的青鬆觀屬於子孫廟,觀內財產和土地可以繼承,師徒之間代代相傳。也正是因此,雷公嶺雖然被開發,但是青鬆觀卻被保留下來,並且成為了一處景觀和保護建築。
由於雷公嶺地處郊區,所以,除了節假日出來玩的人,還有山腳下別墅群裏一些晨跑的青年之外,十裏八村的村民到是沒人會選擇爬到山頂,因此,平常情況下青鬆觀內到是還算清靜。
雷鳴便是這青鬆觀的第四代傳人,師傅明月真人賜其道號青鳴,今年剛滿二十三歲,自幼在這雷公嶺上長大。
由於青鬆觀自創建以來都是一脈單傳,所以觀內除了一個師父,和一個徒弟之外,就在沒有其他人了。因此,在青鬆觀中修行的雷鳴每天都要做好多事情。
清晨四點半,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風和日麗,雷鳴都要按時起床,梳頭、洗臉、穿道袍、戴發冠之後,便要開始除草、挑水,灑掃殿堂,之後就是做早飯然後是做早課,最後開觀接納香客。
明月真人在三年前駕鶴仙遊,享年九十一歲。自從明月真人仙逝之後,青鬆觀就變成雷鳴當家做主,當時年僅二十歲的雷鳴沒有接受市政府的建議,賣掉道觀的所有權融入城市生活,或者去上大學,而是從容的繼承了青鬆觀的道統。
但是,雷鳴成為觀主的三年內,這座傳承了兩百多年的道觀中就增添了許多世俗物件。
得益於明月真人在錦陽市和附近縣城及十裏八村的名氣,青雲觀雖小,但家底還算豐厚,將近二十餘萬的存款,徹底讓雷鳴踏上了墮落的道路。(因練氣士很少涉足塵世,所以明月真人在修真界的名聲卻不為世俗之人所知。)
道觀還是那座道觀,道士也還是那個道士,隻不過道觀內的牆角和後院多了一台兩千瓦功率的發電機和幾組太陽能發電板,這個用了兩百多年蠟燭的道觀終於通上了電。
有了電,生活也就變得滋潤了許多,現在的青鬆觀內不僅有兩處發電設備,還有著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一部山寨大屏智能手機。
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雷鳴身上穿的道袍、頭上戴的發冠以及腳上穿的道靴和不離手中的浮塵,這是他的信仰和根源,所以輕易是不會變的。
據師傅明月真人說,雷鳴之所以會自幼在青鬆觀出家,是因為明月真人在外出雲遊時撿到了被遺棄的雷鳴,見雷鳴根骨上佳,哭聲洪亮,一時不忍就將雷鳴帶回了青鬆觀,並賜道號青鳴,收為弟子。
具體過程到底是怎麼樣的,明月真人也沒詳說,雷鳴也沒有多問,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俗家明字是師傅根據雷公嶺的雷字加上撿他時包裹中一張為鳴的字條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