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物理猜想(7)(1 / 2)

反電磁波輻射導彈可以在一次戰鬥或對抗中徹底摧毀對方的電子戰核心裝備——雷達和有源幹擾係統。因此,也有人稱它為反雷達導彈。它的摧毀有力是目前其他任何電子對抗手段都望塵莫及的,因此,即使在未來戰場上,它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重要電子戰武器。

反電磁波輻射導彈是利用敵方雷達的電磁輻射進行導引摧毀敵方雷達及其載體的導彈。它與機載或艦載探測跟蹤、製導、發射係統等構成反雷達導彈武器係統。通常有空地、艦艦反雷達導彈等類型。最早的反電磁波輻射導彈,是美國於60年代裝備的“百舌鳥”導彈。80年代,美國又新裝備了一種“高速反雷達導彈”。這種導彈接受的是目標雷達(或幹擾源)輻射的單柱電磁波,信號強,導引頭作用距離大,因此,它可以在被對方發現前,在對方的防空火力範圍之外先發製人,實施攻擊。戰後的幾場局部戰爭,證明該導彈對對方地對空導彈的製導雷達、高射炮炮瞄雷達等是一種嚴重威脅,能取得較好的戰果。因為既可以對付精密探測雷達和警戒雷達,又能對付導彈導領雷達和炮瞄雷達,還可以對付幹擾己方電子裝備的幹擾源等。不管有多少電磁輻射信號進入導引頭,它都能在經過處理後,排除幹擾正確跟蹤單一目標。此外,該導彈的導引頭可以實現全波段覆蓋,它的這種寬頻帶特性使得反輻射導彈的應變力極強。在雷達和幹擾源采取關機的措施來對付反輻射導彈的情況下,它可以借助彈載計算機提供的對方雷達(或幹擾源)的位置參數來控製自己的飛行,直至命中目標。

它還能采用複合製導,以被動雷達為主,在目標關機的情況下,迅速地轉換成紅外、激光、電視或慣性導航等導引方式,繼續導引導彈飛向目標。因此它成為一個進攻型的凶猛強悍的殺手。

據分析,未來的反電磁波輻射導彈,將向著增強抗幹擾能力,提高導引頭性能,增大射程、威力和攻擊多種電磁輻射源的方向發展。

未來的核電磁脈衝彈

核電磁脈衝彈,就是利用核爆炸產生的射線與大氣或某些材料中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而產生瞬時核電磁脈衝。作為主要破壞因素的核武器。與一般核武器的不同點,就在於它以產生電磁脈衝為主,其他破壞因素影響很小,所以又有第三代核武器之稱。

我們知道核彈爆炸時,除產生光輻射、衝擊波、貫穿輻射和放射性沾染外,第五種效應就是電磁脈衝效應。當核彈在空中爆炸時,會產生極強的γ射線。這種具有高能量的γ射線可使空氣發生電離,電離產生的電子以光的速度離開爆心,使爆心周圍聚集了大量的正離子,形成強電場。電磁場在非對稱條件下向外輻射,就產生了核電磁輻射脈衝。核爆炸的x射線、高能中子和其他放射性粒子與空氣撞擊時,也會激勵出電磁脈衝。

當對核武器進行技術改造,使其爆炸時將更多的能量轉換成電磁脈衝,這樣核武器就變成了專施電磁脈衝破壞的核彈了。核電磁脈衝的持續時間雖隻有幾十至幾百微秒,但它的電磁場強度極高,爆炸瞬間可達每米幾萬至十幾萬伏;頻率範圍寬,可覆蓋大部分軍用和民用電子設備的工作頻段;作用範圍大,可達數百公裏乃至數千公裏;傳播速度快,以光速向四周傳播;脈衝上升前沿很陡,對各種電子設備威脅極大。

20世紀60年代的一天,美軍正在太平洋上的約翰斯頓島上空進行核試驗。一切進展順利,核彈發射成功了。可是,令人們驚奇的是,核彈爆炸剛過一秒鍾,距試驗場800餘公裏的檀香山島上,數百個防禦報警器全部爆裂,瓦胡島上的照明變壓器被燒壞,檀香山與威克島之間的遠距離短波通信中斷。與此同時,夏威夷群島上美軍的電子通信監視指揮係統全部失去控製和調節能力;警戒雷達故障不斷,熒光屏上產生無數回波和亮點、電子戰儲存程序出現嚴重誤差……

事關重大,美國軍方立即組織了調查,事後查明,“肇事者”竟是核爆炸試驗所產生的核電磁脈衝!於是,人們對核電磁脈衝另眼相看了,一種未來的“電磁脈衝核彈”的設想也便由此孕育而生。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加強對核電磁脈衝彈及其防護問題的研究,並已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值得肯定的是,未來的核電磁脈衝彈將在戰場上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金字塔中的反物理現象

金字塔作為人類史上最偉大、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由其建築技術的精妙和定位技術的精確,一直以來都讓世人驚歎不已。

目前埃及約有80多座金字塔,建於4500年前,其中,以胡夫金字塔(也稱大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及孟卡拉金字塔三座最為宏偉和完整。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製國王的陵寢。這些統治者在曆史上被稱為“法老”。古代埃及人對神的虔誠信仰,形成了“來世觀念”,認為人死後可以得到永生。於是,這些古埃及的法老們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精心修築自己的陵墓,希望自己能在死後同生前一樣生活得舒適如意。法老們是否永生我們無從知曉,但是,金字塔中有一些東西卻真的得到了永恒。金字塔中的奧秘數不勝數,其中的反物理現象更是讓眾多科學家們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