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知道什麼是“龍骨”嗎?“龍骨”可不是龍的骨頭,而是古代哺乳動物骨骼的化石喲!比如野牛、烏龜的化石。在很久以前,烏龜可是寶貝呢,人們認為它有判斷吉凶的能力。幾千年過去了,有一個人偶然發現了烏龜殼和牛胛骨上刻有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而這些甲骨文記錄了一個天大的秘密——殷商王朝的秘密!
是誰發現的龍骨?
故事發生在清代末期,河南安陽小屯村。村民在田間耕作時經常會從地裏刨出些骨頭片,因為大多數骨頭片上刻著一些怪異的符號,村民認為這些骨頭肯定與古代神靈有關,於是取名“龍骨”,他們覺得“龍骨”並沒有什麼用途,便隨手扔在地頭路旁。
一天,村民李成生了膿瘡,沒錢去看病,他又痛又癢,突然想起“龍骨”能治病的偏方,便去地頭找一塊“龍骨”回來磨成細粉,抹在膿瘡上。沒想到幾天之後,膿瘡漸漸痊愈了!李成心想“龍骨”既然是藥材,肯定能賣給藥鋪換幾個錢用。於是他把地邊的“龍骨”碎片收集起來,拿到縣城藥鋪裏麵去賣,並講述了自己療瘡的經過。
藥鋪掌櫃知道古代醫書上有“龍骨”這一味藥材,卻不知“龍骨”當地也出產,而此“龍骨”與醫書所記載的“龍骨”性質相同,也能治病,故買下“龍骨”,這事讓李成賺了一筆錢。由於藥鋪不想要那些帶有符號的“龍骨”,李成便把“龍骨”上的符號一點點磨平。李成並不知道他的所作所為,給中國文字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驗藥發現一個大秘密
1899年,家住北京的王懿榮先生,時任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民國時期的教育部部長及中央大學校長),是一位金石學者和曆史學家,因患有瘧疾,請一位老中醫來為他看病。老中醫診脈後照常開具了藥方,家人拿著藥方去達仁堂抓了藥。回來後,王懿榮先生像往常一樣,一味一味地驗藥。突然,他驚訝地發現“龍骨”碎片上麵有的竟刻有一些符號,雖然已模糊不清了,但他仍敏感地意識到,這些骨頭上的符號可能是古人所刻,可惜“龍骨”是碎片,看不清符號之間的關係。於是,他匆匆來到達仁堂藥店,向老板仔細打聽“龍骨”的來曆。原來這些“龍骨”是從山東濰縣範濰卿手裏買進的,過幾天範濰卿還要來送“龍骨”。王懿榮先生請藥店老板收到“龍骨”後不要砸碎,讓他看過再說,藥店老板答應了。
幾天後,範濰卿送來十二片“龍骨”。藥店老板請王懿榮前來看看。王懿榮仔細辨認,認為這些刻在龜背牛骨上的符號從排列方式來看,很可能是遠古文字。於是他欣然買下這十二片“龍骨”,並且請範濰卿回去後再找一些來,同時還派人去安陽尋找,就這樣,王懿榮陸續收集了1500多片“龍骨”。
後來,在劉鄂、羅振玉、王國維等學者的共同參與研究下,王懿榮終於搞清楚這些“龍骨”是殷商王室的占卜工具,甲骨上所刻符號是記錄的占卜原由和結果,確定為中國最早出現的文字——甲骨文,是非常珍貴的史料,王懿榮也因此有“甲骨文之父”之稱。
1928年,時任教育部部長的蔡元培先生,聘請留美博士李濟對殷墟進行過四次大規模的考察,並以大量考古實物,證實殷商王朝的存在,把中華民族的曆史向前推進了五個世紀。
什麼是甲骨文?
殷商時期,奴隸主貴族決定國家大事或王室大事之前,都要敬神占卜,也就是要恭敬禮拜神靈以後,手裏拿著甲骨,把自己想要問的事情告訴神,然後用火烤甲骨。等甲骨被燒出裂紋後,再根據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來判斷事情的吉凶禍福,最後要把占卜結果刻在甲骨上,這就形成了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漢字的鼻祖,也是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作為一種相對成熟的文字,具有象形、指事、會意等造字方法,比如說日、月、目等象形文字。人們發現的甲骨文字,記錄了殷商時期的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麵的內容,是我們了解殷商時期的最好史料。
文字的出現,是一個民族進入“文明”的重要標誌。我們現在知道我國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然而在20世紀以前,卻沒有人知道甲骨文的存在,一直以為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金文,即鑄刻在商周青銅器上的文字。
為什麼小屯村會
有甲骨呢?
清代末期,小屯村隻是河南一個普通的小村莊。然而在商代晚期,這裏是商朝遷都之後宮殿宗廟的所在地,是商王處理政務和起居生活的場所,所以記錄商王活動文字的甲骨才會集中在這裏。
在甲骨文發現之前,商王朝僅僅見於傳說,西方學者認為這是神話中的王朝。甲骨文發現之後,才確定商王朝是一個確實存在的遠古王朝,同時又把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曆史提前了五百年,這都是甲骨文的功勞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