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象形文字,相信很多小朋友會立即說:“我知道,我知道,象形文字就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中國古文字。”沒錯,中國的象形文字的確如此。然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也有象形文字,不過卻與我們中國的有著很大的區別。下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牆壁上的文字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他們很早就發明了自己的文字,與世界其他民族最初的文字一樣,他們的文字也是由圖畫發展而來的。
最初發現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是希臘人,希臘人最初發現它的時候,並不是寫在書本上,而是雕刻在神廟和公共紀念碑的牆壁上。所以,後世又有人把這種文字稱為“神聖雕刻”。
非常有趣的圖形字符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與中國甲骨文有著很大的區別,它一直保持著單獨的圖形字符。這種文字的寫法和讀法都非常有趣。
在寫字的時候,文字排列可以自由選擇,從上從下或是從左從右,甚至還可以從中間向左、右兩個方向分寫。至於字詞方麵,則是怎麼好看就怎麼寫,隻要不影響意思就行。
雖然寫的方向很隨意,但閱讀起來並不費勁,因為代表人和動物的圖形符號都朝一個方向,閱讀的時候隻要根據動物頭部的指向就會很容易理解啦。
象形文字有哪些形式?
古埃及人發明象形文字,是為了歌頌法老和天神,所以,當時會寫這種文字的隻有“神職人員”,並且這種文字也隻存在於神廟的牆上和宗教紀念物上。由此很多人認為,這些文字符號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具有讓人重生的力量,因而又稱它們為“聖書體”。
隨著需要記錄的東西的增多,這種文字的用途也更多了,如曆史記載、宗教儀式、祈禱文、詩歌、法典等。另外,人們還在神廟或墓室牆壁、石碑、石棺、雕像、金屬及木製器物上,也發現了它們的蹤跡。
後來,象形文字有了簡化的書寫形式,古埃及人開始拿著用蘆葦做成的筆,將曆史事件記錄在一種用莎草製作的紙上。由於這種文字主要供祭司使用,所以人們又把它叫做“祭司體”。
到了公元前700年,祭司體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形式——書寫速度更快的“草字體”。這種字體和我們中國的草書類似,書寫起來十分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開始廣泛應用草書體,因為它很容易被普通大眾學會,所以又被稱為“世俗體”。
碑文上刻了些什麼?
200多年前,在埃及羅塞達地區附近,法國遠征軍軍官布夏爾意外地發現了一塊非同尋常的石碑——“羅塞達碑”。這塊石碑是黑色玄武岩石碑,在它上麵,人們用兩種文字、三種字體刻了同一篇碑文:最上麵的碑文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間的碑文用的是古埃及的草書體象形文字,最下麵的碑文則是用希臘文字雕刻的。
假如有人知道了碑文的含義,那麼他能不能破解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呢?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又有誰知道這些碑文的含義呢?在石碑麵世後不久,埃及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與之相關的文章。巧的是,這份遠在埃及的報紙居然流傳到了一個人的家鄉,這個人就是法國的讓·弗郎索瓦·商博良,後來的“埃及學之父”。商博良看了這份報紙後,開始苦心研究這些碑文,最後終於成功解讀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怎樣被解讀出來的?
古埃及象形文字記載和保存了大量的古埃及文化遺產。令人驚奇的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字形成,尤其是西方各國字母文字的形成,都離不開對它的借鑒。因此,把象形文字解讀出來,對全人類都有重大的意義。
要想解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就一定要研究古埃及國王和王後的名字。他們的名字一般都會被寫在一個橢圓形的框裏,科學家們把它稱為“王名圈”,意思是保護王室成員不受侵害。在解讀羅塞達碑文時,商博良就是從國王的名字入手,從而成功地破譯了埃及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