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酒後真言(1 / 3)

話說青幫曆史淵源已久,有人把青幫的曆史追溯到明朝,以永樂文淵閣學士金幼孜為開山始祖,檢察禦史戶部侍郎羅清為二世祖,江右總兵陸逵為三世祖。這三人便是青幫總堂供奉的前三祖。

青幫真正的起源,乃源於清朝。雍正初年,厲行改革前的運輸通道,以走旱路為主,中原大地地大物博,旱路行走沿路多有不易,於是出皇榜招民興辦水路糧運。

當時,杭州有三位異姓兄弟揭皇榜願受此任,這三位按年歲長幼有分,長者姓翁單名岩,字福明,道號德慧,江蘇常熟人,原籍山東東昌府聊城縣鼓樓街,秀才出身,後棄文習武,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習藝,雍正二年加入天地會;次者姓單單名堅,字福齋,道號德正,也是聊城縣人,遷居河南,世代經商,雍正二年加入天地會;最年幼者姓潘單名清,字宣亭,道號德林,浙江杭州武林門外啞叭橋人,此三位是青幫的清代祖師爺,均受教於羅清二世祖下。因為三人於少林頗有淵源,所以,青幫同時也供奉禪門達摩祖師至六組慧能,傳道亦傳禪以宗教立幫。三位祖師於雍正四年揭下皇榜,創立水路運糧之道,這條運糧水道主要是通州至杭州這段航程,沿路建了七十二個半碼頭,設立一百二十八個幫半,而其中所謂的半碼頭,指的是專做南北雜貨小買賣用得碼頭。

青幫成立之初原本是這些水路的押送成員組成的幫派,後來慢慢做大,經營的範圍越來越廣,成立後,隨著後來人數陸續增多,陸逵以二十四字,作為家譜,開始排資論輩,這二十四字便是“清淨道德,文成佛法,能人智慧,本來自性,圓明行理,打通悟學”後來幫中兄弟越來越多,二十四字的排行遠遠不夠,於是有小師祖之稱的王德降續訂了“萬象歸一,戒律傳寶,化度心回,臨持廣泰,普門開光,光明乾坤”的後二十四字排行。

青幫延續到民國,出現了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這三位大佬,已經傳了幾百年,他們開設煙館、當鋪、妓院、賭坊、銀行等等,自己設立公司做買賣,勾結上海的官僚走私**,幾乎壟斷了全上海的金融。

尹明瑾加入青幫以後,在顧淵傑的引薦下加入了恒社,它名義上是民間社團,以“進德修業,崇道尚義,互信互助,服務社會,效忠國家”為宗旨,實際上是幫會組織。恒社向社會的各個方麵伸展勢力,裏麵的成員多達上千人之多,這裏麵既有商人,也有學生,還有黨政人士,魚龍混雜。

他在答應顧淵傑加入青幫時便要顧淵傑答應他三件事他才肯加入,一是加入青幫後他不會去街頭收“保護費”,壓榨底層民眾;二是加入青幫後他不會幫著做“煙土”的買賣,所謂“煙土”其實就是**,不過青幫走私**是取得一個隱諱一點的名字罷了;三是加入青幫不會和日本人做買賣,當時的上海聚集有很多日本的商人,這些人名義上是做生意,私底下都在為日本政府輸送機密情報,為將來侵略中國鋪路。

還恒社,杜月笙把中彙銀行的大小事務交由尹明瑾打理,尹明瑾也不負所望,把中彙行打理的井井有條,他開始接觸了上海一些有名的富商巨賈,政界明星,企業大亨,孟英山自然是他打交道的客戶之一。

顧淵傑相比之下,幫杜月笙做的事情偏多,除了每月在堂口內收足一定量的“保護費”外,顧淵傑還經營了煙館、酒樓、賭坊等買賣,生意做的還算順風順水。

兩人成了杜月笙的左膀右臂,杜月笙時常邀請他們去杜公館做客。

杜月笙得黃金榮賞識發跡後,原本是師徒的兩人稱兄道弟,杜月笙此時無論是在江湖中的地位還是手上擁有的資產和財富均不在黃金榮之下,他效仿黃金榮的黃公館給自己建了一座杜公館,以顯示自己的財力和物力。

一個秋日的下午,尹明瑾和顧淵傑受邀前往杜公館做客,等他到時杜公館時,那裏已經聚集了眾多的上海灘的名流,這裏麵既有富甲一方的財主,也有在國府任職的高官,總之這些人非富即貴,個個都是上海灘的大人物。尹明瑾並不喜歡這樣的場麵,但是自己在杜月笙手下做事免不了要和這些人打交道,隻好硬著頭皮和三弟一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