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上京。
上陽宮裏,處處雕欄紅木,精致又不失雅致。宮殿的四角擺放著幾棵奇珍花卉,鬆竹茶具擺放在桌案上。清風吹來,還能嗅到陣陣茶香。殿的一側,一道楠木垂簾將裏間與外間隔開。隔著簾子,依稀可見正麵對麵坐著對弈的兩少年的身影。
“一切如你所料,事情進展順利。”紫衣少年手執白子說著,“此番出征,我們僅損傷了三百人,收獲卻頗豐。想來陛下定然是龍心大悅。”
嘴角又勾起了一絲譏諷的笑,“說起來,安泰倒是幫了我們的大忙呢。”
三個月前,秦國以衛國君主遣使刺殺秦王為由,對衛宣戰。然而秦軍包圍衛國後卻遲遲沒有進攻。衛國蒙難,楚衛相鄰,唇亡齒寒。在群臣力諫下,楚王決定援衛。可誰知,衛國忽然大旱,繼而爆發蝗災,民不聊生。國內湧出大批難民。秦軍主帥韓淩下令,在臨楚邊境的包圍圈打開一個口,放難民逃往楚國。出於大國仁義之德,楚國太尉顧豈下令邊境各城收留衛國難民並為其提供衣食保障。本來事情進展順利,誰料難民進城後竟開始製造嘩變,楚國臨境四城的太守府均被鬧事的亂民所占領。不久後秦國大軍壓境,與城內難民裏應外合,一夜之間接連攻下楚國四城。待楚國大將荀綱帶兵趕到時,秦軍已占據天險,穩守城池。
消息傳回朝廷,楚王震怒,認為衛王已向楚國投誠,於是下令撤回對衛的援軍。此時衛國內部動蕩,衛國丞相安泰以衛王無道為名,妄圖廢君自立。兩方勢力爭鬥之後,安泰登上皇位,而衛國國力也已被損耗殆盡。這時一直在旁虎視眈眈的秦國奏響了戰鼓,輕而易舉攻陷了衛國都城明安,衛國滅亡。
而楚國,大理寺少卿韓梧彈劾顧豈通敵叛國,故意將難民放入楚國境內,並提出有人證目睹顧豈與一秦人在酒樓密談。楚王聽後下令查抄顧豈府邸。負責查抄的軍士回來稟報,在太尉府中發現顧豈與秦國大將韓淩的往來信函。楚王大怒。下令將顧豈收押,秋後問斬。
可誰知,真相卻是安泰為奪得皇位,暗中與秦人結盟,派出的自己的親衛混在難民之中,助秦國攻打楚國。作為交換條件,秦人假裝出兵伐衛,給衛國國內製造輿掄壓力,好為安泰提供推翻衛王的借口。利益驅使之下,他忘卻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結果反被秦人所殺,可謂是為虎作倀,自食惡果。
聽著對麵人嘖嘖的品評,黑衣少年隻“唔”了一聲,便漫不經心地繼續品著手中的茶。
不過紫衣少年絲毫沒有被冷落的覺悟,依舊自顧自的說著:“真是白白便宜了蕭乾,讓他撿了這麼大個好處。哎,我說,你究竟要隱藏到什麼時候?”
黑衣少年又落下一子,說道:“至少不是現在。”
“每次都這樣說。我真是太佩服你的耐心了。”紫衣少年搖頭誇張的歎息著。
“其實我還有一個疑問,”紫衣少年道,“那顧豈隻是楚國區區一太尉,你為何如此大費周章的設下陷阱之置於他死地?”
“縱觀中原之內,能與我秦國抗衡的,近十年內也隻有楚國和齊國。楚國的新政頗為有效,若讓它一直進行下去,楚國國力必然愈發強大,到時對我秦國也是威脅。顧豈一死,變法失去了領導者,再難有新意,而且楚國朝堂上那幫目光短淺的庸才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決不會再將變法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