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雕
蒼穹無窮無盡,孕育了無數的生靈,生活著各種各樣的鳥類,究竟誰才是藍天之上最致命的動物,天空中永恒的霸主?是被譽為空中戰神的金雕,是天空之王吼海雕,是暗夜之中的終極殺手吸血蝙蝠,還是以空中手術刀聞名的遊隼?它們以各自不同的勇猛雄姿令人類難分其伯仲,聆聽蒼穹的戰歌,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些天空霸主的風采吧。
空戰之神
俗名 金鷹 潔白雕 老雕
生活環境 草原 荒漠 河穀 高山針葉林
分布區域 北美洲 歐洲 非洲西北部 亞洲 高緯度地區
生存絕技 飛行速度快 捕獵迅猛 機智靈敏 爪力強
如果說凶猛的老虎是中國陸生猛獸中的頂級代表的話,那麼中國野生猛禽的頂級代表便是金雕了。
金雕素以勇猛威武著稱。在古代,巴比倫王國和羅馬帝國都曾以金雕作為王權的象征。在我國忽必烈時代,強悍的蒙古獵人習慣馴養金雕獵狼。經過馴養的金雕會幫助人們守護草原裏的牛羊,一旦有危險動物(如狼)出沒在附近威脅到牲畜安全時,這些訓練有素身手不凡的金雕便會對狼發起猛烈的進攻,致使狼落荒而逃。據說,曾有一隻金雕捕獲過14隻狼,它的凶悍程度可見一斑。
當人們聽到金雕的名字時,會以為金雕披著金色的羽毛,其實它的羽毛並不是金色的。它全身是栗褐色的羽毛,跟金色相距甚遠。人們如此形容,可能是因為它的頭和頸後的羽毛在陽光照耀下會反射出金屬般的光澤。金雕形體非常巨大,體長近一米,展開翅膀時可達2.3米,體重六千克左右,是雕中最大的一種,它們的腿部除了腳趾外全被羽毛覆蓋,可以說是儀表堂堂。
金雕的捕獵手段相當高明。它的飛行速度相當快,在追擊獵物時,不亞於猛禽中的隼。所以,分類學家們最初將它們列為隼的一種。金雕不僅飛行快捷,而且機智靈敏。在搜索獵物時,金雕不會快速飛行,而是在空中慢慢盤旋,尋找獵物。一旦發現獵物,它們便俯衝而下,緊緊地抓住獵物,然後扇動雙翅,疾若閃電般飛向天空。在地麵上,金雕也能隨心所欲地捕食。有人記述金雕從地麵衝上天空,逮住飛過的野雞的情形:當發現飛過的野雞時,金雕衝上天空,飛到野雞的下方,然後仰身朝天,飛快地用利爪猛擊野雞。野雞受傷後直線下落,金雕翻過身來俯衝而下,把還在下落中的野雞淩空抓住。——這樣的場麵真讓人驚歎,這簡直是一位卓越的飛行家在表演。
這位天空戰神會將自己的住所安置在哪裏呢?一般,金雕的巢都建在高處,如高大樹木的頂部或是懸崖峭壁背風的凸岩上,因為這些地方對於人和其他動物來說都很難接近。就像權高勢大的皇帝一般,它們要求擁有一個自己的國度。一對金雕占據的領域非常大,有近百平方千米,對接近它們老巢的任何動物,它們都會以利爪相向。
研究金雕巢也是一項冒險的活動。一位瑞典的女鳥類學家成功地在懸崖上建起了金雕觀察點。當時她發現了一個金雕巢,並想接近它。由於她的冒犯,金雕立刻發起攻擊,在一陣陣尖利叫聲的威嚇中,金雕一次次俯衝向她,情形非常的危險,但她都敏捷地避開了它們的攻擊。最後,金雕無可奈何,隻好放棄攻擊,盤旋著飛走了。於是,她在金雕巢對麵的懸崖上建起了觀察點。她發現在金雕的巢中已經有兩隻渾身長滿白色絨羽的幼雛,金雕每天都要飛出很遠,為自己的孩子尋食。久而久之,金雕就不再注意她了。有一天,她換了一頂帽子,沒想到此舉又招來金雕的輪番攻擊。她隻好又換上了原來的帽子,金雕才安然地飛去。金雕的這一舉動引起她的興趣,於是,她製做了一個假人,並為它穿上一身跟自己不同的衣服。她把假人背在背上故意走出來,金雕立刻又發現了這個“新”的攻擊目標,它們毫不手軟,以迅猛的攻勢撲向假人。這次金雕成功了,它抓起假人,飛到離巢不遠的一片空地上,丟下假人便飛走了。原來,這片空地是金雕的“糧庫”,那裏還貯存著一些金雕沒吃完的動物屍骨。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巢裏的小金雕漸漸長大了。一天,一隻不安分的小金雕從巢裏鑽出來,不小心失足跌到巢下的山坡上。女鳥類學家趕忙前去搭救,捕食歸來的金雕見狀,立即尾隨而來,但並沒有發起攻擊。也許是由於女鳥類學家懷中抱著它們的“愛子”吧,等女鳥類學家把小金雕放進巢中,安然離去後,金雕們才迫不及待地落回巢裏。
金雕是北半球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但是種群數量非常稀少,目前已列入俄羅斯、日本的珍稀瀕危動物紅皮書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人類如何馴服金雕
新捕到的金雕凶暴不安,可能會主動攻擊人,馴養的第一步是先馴服它的野性。首先,將用皮革製成的頭罩戴在金雕頭上,讓它看不見周圍的環境,然後用細繩或者皮條拴住它的腿部,讓它立於架上或手臂上,此時把新鮮肉類浸水後用手送到它的嘴邊,但是隻喂它平常食量的1/2,每天喂一次,讓它保持適度的饑餓狀態。盡量讓它多聽到各種聲音,可將它架在手臂上或棲架上帶到繁華街巷,讓它隨著馴養者的行動和手臂的晃動感受外界節奏,適當時候用手撫摸它的身體。通過上述方法,可促使金雕與馴養人慢慢熟悉。
2. 白頭海雕
美國國鳥
俗名 美洲雕
生活環境 多沼澤的支流 沙漠 落葉林
分布區域 北美洲
生存絕技 飛行能力強 雙眼銳利 攻擊迅猛
1782年6月20日,美國國會通過提案把白頭海雕作為美國的國鳥,這是世界上最早確定的國鳥。此後美國的各種廣告設計、報刊雜誌上常常可以看到白頭海雕的圖案。白頭海雕還作為美國國徽的圖案亮相於世界——一隻展翅的白頭海雕兩爪分別握著代表戰爭的箭和代表和平的橄欖枝,以象征國家的堅強和自由。
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鳥,如此受美國民眾喜愛?
白頭海雕又叫白頭雕、白頭鷹等,是一種外形非常美麗,但性情很凶猛的大型猛禽。它的雙翼展開,可達2米。其羽毛大都是深棕色,但頭部為白色,並且一直覆蓋到頸部,雪白亮麗的這一裝束同身上的暗羽色形成鮮明對比。尾羽也是白色的,在陽光下閃爍著亮麗的銀色光芒,顯得氣度不凡。他們對於自己擁有這樣亮麗的外表感到非常滿意,所以它們非常注重自己的衛生,自己本身有一種生產清洗劑的功能,它的尾部有一個特殊腺體。這個腺體在受壓時會分泌出油狀液體,白頭海雕會把這種液體塗在羽毛上,既幫助羽毛防水,又使其更光滑和整齊。一隻健康的成年白頭海雕有七千多支羽毛,所以它們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梳理自己的羽毛。
白頭海雕也是捕食的高手。捕食的時候,白頭海雕在海麵或者湖麵上空盤旋,別看它表麵顯得很悠閑,其實它銳利的目光正在搜索貼近水麵遊動的魚類,一旦發現目標,它便疾馳而下。如果魚比較小,它用銳利的爪子抓到魚背就可以騰空而起,完成捕食過程。在這個捕獵的過程中,它的後爪會深深地插入犧牲品的體內,刺穿其要害器官,比如心髒或肺部。白頭海雕的後爪弧長可達七八厘米。但是如果碰上了體積較大、體重較重的魚,它們也會有抓不起來的時候,甚至會狼狽地被大魚拽入水中。遇到這種情況,實在無法獲取獵物時它們也懂得放棄,重新飛上天空尋找新的目標。
白頭海雕不僅能看到自己的獵物,還能看到其他動物的獵物,這要歸功於它們的一雙靈活敏銳的大眼睛。白頭海雕的眼睛有點大得過頭了,眼部肌肉幾乎沒有多少可以活動的空間,因此它的眼睛不能轉來轉去。為了彌補這個缺憾,它有許多頸骨,使頸部可以靈活地轉動。如果你的頭部能轉動180度,那麼它能將頭部轉動270度,也就是四分之三個圓,隨時可以機動地觀望四方。有這樣一雙大眼睛,還有一對炯炯有神的眉骨,這使它們從外表上看去就非常的凶猛。
但是,這樣一種強悍的猛禽也沒能逃脫被人類捕殺的厄運。即使在把它推崇為“國鳥”的美國,從1922年到1940年就有103454隻白頭海雕被槍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仍有千餘隻白頭海雕喪生於獵人的槍口下。白頭海雕的厄運還不止於此。近來,科學家們發現,白頭海雕的血液中,有毒化學物質的含量明顯高於其它猛禽,許多白頭海雕的生殖器官和腦組織都因而受到損傷。更為嚴重的是,大量的胚胎常常死於體內過量的有毒化學物質的毒害,白頭海雕的數量因此而急劇減少。目前,美國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拯救瀕危的白頭海雕。
國徽上的海雕
美國國徽實際上是美國官方大紋章上的圖案。印章存在美國國務院, 第一次用於1782年。國徽正麵圖案的主要形象是象征美國的白頭海雕。鷹頭目視右方,象征著期望和平。鷹嘴叼著的綬帶上寫著拉丁文格言“合眾為一”。鷹頭上方象征著擁有主權的新生國家“光環”的藍色背景裏鑲著象征美國最初13個州的13顆五角星。反麵主體是一個未完工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底部用羅馬數字刻著日期1776。左右寫著兩個銘文:Annuit Captis,意思是某人(推測是普羅維登斯或上帝)“認可我們開始”。
3. 安第斯兀鷹
百鳥王
俗名 安第斯神鷹 南美神鷹
生活環境 高峰 峭壁
分布區域 南美洲
生存絕技 膽大凶猛 目光敏銳 高空飛行 雙爪鋒利 力量大
一位美國的攝影師在南美洲安第斯山經曆了一次驚心動魄永生難忘的遭遇。在那次奇特的曆險中,他和當地的印第安人從安第斯兀鷹的利爪下成功解救了一名兒童。當時,一隻凶猛的兀鷹叼走了一名不足周歲的孩童,準備帶回穴巢美餐一頓,這一幕剛好被從旁經過的攝影師和一些當地人看見,他們追逐著,用手裏的東西擊打著這位空中來客。終於,那個嚇壞了的孩童被成功地從兀鷹的利爪裏解救出來。如此凶猛且大膽的事恐怕在鳥類中也隻有安第斯兀鷹做得出來。
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綿延幾千裏,不僅孕育了享譽世界的印加文化,也成為了野生動物們生活的伊甸園。“百鳥之王”安第斯兀鷹就生活在安第斯山脈的懸崖絕壁之間,它是猛禽類中最大的鳥,它的體型之大可謂是眾多的飛行鳥類中的巨人。當它兩翅展開時可達五米之寬,因此也被人們稱為“飛禽中的巨無霸”。不僅體型大,它還是最凶猛的鳥類,它有一個鉤曲狀的堅硬如鐵的利嘴,還有一雙尖銳如刀鋒的利爪。它性格凶悍殘忍,捕獵的食物,不僅有鹿、羊、兔等中小型動物,甚至還有美洲獅等大型獸類,因此又有“吃獅之鳥”的美譽。
安第斯兀鷹不僅是陸地上最大的飛鳥,還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有人做過測定,它的平均飛行高度為海拔5000米~6000米,最高時達8500米。體重如此大的巨鳥竟然能夠飛得如此高,真是非常了不起。
雖然它擁有了最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它的外表卻實在不值得稱道。安第斯兀鷹也被一部分人稱作是禽鳥類中最難看的一種鳥。它的頭和頸部都沒有羽毛,赤裸裸且皺巴巴地裸露在外麵,僅在身體部位長著棕色的雜亂的羽毛。雄兀鷹還長著鮮紅色的裸露的肉冠,喉部有肉垂,瘦長的頸項下部有一圈白色柔軟的羽毛,這樣的搭配實在談不上美觀。
安第斯兀鷹有一個喜好,和它醜陋的外表相得益彰——它非常愛吃腐爛的屍體。如果有一匹馬或一隻羊的死屍躺在山上,我們就可以看見它們睜著閃爍著饑餓光芒的大眼睛,飛撲下來,在腐屍上猛啄,這些發臭的腐屍在它們看來是世界上最可口的飯菜。但是在沒有腐屍吃時,它們也常常襲擊牛、羊和其他畜類。有時,還敢從正在撕食其他動物的美洲獅、美洲虎口下奪走佳饌,並嚇得獅虎狼狽逃竄。安第斯兀鷹十分貪食,不吃完屍體,是絕不會離去的,一旦找到腐肉就盡量吃幹淨。在吃完食物後常常會飛到高高的懸崖上久“坐”休息。但是就在這飛往安全之地的途中,因為吃得太多太飽它們會變得呆笨,常常很容易被人們捉住,然後被人殺死;間或反過來成為獅子、老虎口中的美餐。
這種兀鷹除了吃腐肉,還喜歡侵擾羔羊,所以牧民們最恨的就是這種兀鷹。他們為了保護牲畜,一看見兀鷹飛來,便拈弓搭箭,射擊兀鷹。有時他們也飼養一些牧犬,專門看守馬、牛、羊。每當大兀鷹在低空翱翔盤旋時,那些聚精會神注視著天空的牧犬便狂吠起來。牛羊一聽到“警報” 便會迅速躲開,以逃避大兀鷹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