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勝利來了(1 / 2)

多少年來,老虎堰上的那片竹林,是村子的集體資源。直到有一天,三叔拿起了為村裏幹活的自家鐵鍬,砍倒了竹林第一顆竹子。

我最初的記憶,就是三叔砍老虎堰的竹子的那天下午。

三叔是父親的三弟。雖說世事艱難,家裏窮,但他沒有受過什麼大罪。

勝利是我乳名,據說是錢英表嬸給起的。我媽是小石河北邊的外鄉人,嫁來河這邊很受冷落,並且肚子很不爭氣,三年內生了兩個女兒,就是不生兒子。父親王大喜是家裏的老大,爺爺五九年餓死了,奶奶王劉氏一人守寡帶著三個兒子,父親王大喜最大,十三歲,二叔二喜七歲,最小的三叔三喜才三歲。眼看大兒王大喜三十出頭了,奶奶還沒有抱上孫子,心裏那個急啊!背地裏說:

“侉子就是侉子,生不出兒子!”

侉(kua 音同垮)子是小石河南邊的人對河北邊的人的統一稱呼。他們說河北邊的人說話侉侉的,鼻音很重,人人成天得了重感冒似的,或是都有鼻炎,不然說話怎麼囊生囊氣的?所以就叫他們侉子,以區別於我們這些文明人!語氣裏似有輕蔑之意。而河北邊的人稱河南邊的人為蠻子。這和西周東周時華夏人稱周邊人是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一樣,別人都是野蠻人,沒我們的文明和文化!這大概算是報複吧!也可以所是中華華夏文化的一脈相承吧!

北營子的錢英表嬸,也是小河北邊的侉子,不過來河南邊有二十年了,算是侉子被文明同化了吧!她和我母親很是要好,她是老虎堰和老埂南北兩營鎮辦紅白喜事的公認廚師,但凡有重大集會,需要燒大鍋菜,都離不開她。大集體時她就進了大食堂。她人又活泛,為我母親擋了不少流言蜚語。當接生婆把我抱出來時,她立即接了過去,一路大聲宣布:

“麗敏啊,你真是好福氣啊,是個帶把的!”

她抱著我給母親看,母親高興的熱淚盈眶輕聲地對表嬸說:

“我有兒子了,老王家有孫子了!”

表嬸在母親耳邊低聲說:

“你連生了兩個女兒,別人都說你是侉子侉子生不出兒子,這回生了兒子,就是一大勝利,就叫勝利吧!”

於是,我就成了勝利!

流經這裏的小石河,發源於南部石虎山,橫穿一片丘陵地帶,向北流經兩營鎮,轉向東流,後來就注入了淮河。

老虎堰地名由來:

兩營鎮西麵有一山,秋天山上沒有草被覆蓋時露出白土,從東山上臨高遠眺,形如一隻白虎,頭向西北,嘴迎小石河,尾向西南而臥,悠閑的喝著潺潺河水,河水在其身體的作用下迤邐而流,改變了方向,所謂:

“西山有猛虎,其體白如雪 。”又:“壅水為堤曰堰。”

所以兩營鎮人就叫這個就叫老虎堰。

老梗地名的由來:

大洪水之後,老虎堰向北的小石河水,年頭好時,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但發起怒來,成了整個兩營鎮的天敵,淹了整個兩營渡的田地和房屋。光六八年大洪水,兩營渡死在洪水之下的人不下20人,整年絕收,房屋倒塌,家家往高處跑,有的人家開始到外地拉棍要飯,所謂水火無情。

大水過後,一片狼藉,族長決定治裏小石河水,治水有兩大工程:清理疏通河道,築起攔水壩,這條自西向東,綿延數十裏的大壩。在莊稼人看來,這個大壩,就是大一號的田埂。

所以北營稱為老梗。

老虎堰和老埂,一南一北,成為兩營鎮左右相衛的兩個村落。

“人老三輩不讀書,賽似一窩豬。”父親經常對全家人說。分家前,當然當然包括包括二叔,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