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裏特文明——愛琴海岸的文明之花
沿著曆史的河流逆行,去親近那些人類文明的精彩篇章,是現代人獨享的精神財富。除了探秘的新奇感受外,我們還會收獲一種激勵:既然古人能創造出如此偉大的文明,那我們就更有信心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克裏特文明是愛琴文明的源頭和古希臘文明的起點,與現代西方文明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關係,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克裏特文明卻在三千多年前神秘地消失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力量讓這個輝煌一時的古代文明莫名其妙地人間蒸發了呢?
據考古學家們的多年研究和相關文字資料記載,有人認為:克裏特文明始於公元前3000年。這也是現在比較統一的說法。早期的克裏特文明已經出現象形文字,並且進入了銅器時代,還有相當規模的建築物。
克裏特島在當時是愛琴海上最大的島嶼,是一個海上帝國的中心,在政治、文化方麵,它影響了遍及愛琴海上的諸多島嶼。其中,它的自然主義的美術價值是最值得讚賞的,而這種美術價值的最典型體現就是它的富麗堂皇以及結構複雜的宮殿建築。當時,在諾薩斯及法埃斯托斯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克諾索斯王宮,整個王宮的占地麵積2200平方米。它的周圍分布著各種房間,據最低估計,總數在1500間以上。王宮入口位於王宮西南部,進了宮門是一條用石板鋪成的甬道,甬道盡頭,便是中心庭院。庭院的東側估計是國王居住的地方,有正殿、王後寢室、衛生間、浴室、庫房等;王宮西北角有一個長方形的露天劇場,根據王宮內部的壁畫內容,可以猜測這裏肯定演出過一些宗教內容的舞蹈和其他一些精彩節目。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露天劇場的遺跡。
另外,克諾索斯王宮的建築結構十分有特色。宮殿內部的房屋非常寬敞,室內室外房間之間往往隻使用有限的幾根柱子劃分。每一組圍著采光天井的房間中,有一個被稱之為“麥加倫”,意即“正廳”的長方形的主要房間,以後的希臘神廟,如著名的雅典衛城等,也都沿用了這種結構。克諾索斯王宮圓柱使用得十分廣泛,柱頭和柱基大多是厚實的圓盤,圓盤上部還有一塊方形的頂板,目的是用來傳遞載荷和保護柱子。有些柱子的柱身有凹槽和凸棱。王宮的柱子看上去非常協調,上粗下細,如果上下粗細一樣,看上去柱子上部就會顯得比下部細,其實這實際上隻是人的視覺誤差,克裏特的建築師將這樣一點小小的視差都納入到建築設計之中,並且考慮得那麼仔細,可見,他們的設計理念有多麼高超!
王宮的供水與排水係統也令人不可思議。它們由石頭砌成的溝和陶土管組成。排水用的管道形狀很是奇特,是由許多節兩頭小中間大的陶土管銜接起來的。為什麼這些圓管要特地做成兩頭小中間大呢?從流體力學原理來講,水流經過不同口徑的管道時,口徑一旦發生變化,就會產生一種衝力,這樣就可避免排水管道被汙物所堵塞。這種獨步古代世界的排水係統的應用,使王宮各處浴室、廁所保持了令人難以想象的清潔程度。
然而,這樣一個強大的文明最終卻沒有任何跡象地消失了。人們對此的猜測也是眾說紛紜,但是直到今天依然沒有定論:有人認為是與希臘城邦交戰的結果,有人認為是被來自小亞細亞的蠻族摧毀,還有人認為可能是遭遇了大地震。而丹麥科學家認為,1萬年來最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很可能就是毀滅整個克裏特文明的真正原因。
錫拉島猜想
在臨近克裏特島的錫拉島上,丹麥大學的瓦爾塔·弗裏德裏希教授發現了一根橄欖枝,因此,有人猜測克裏特文明很有可能毀於火山爆發及其引發的海嘯。這根橄欖枝是火山噴發時被埋起來的,根據樹枝的年輪科學家推算出火山噴發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1627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間,科學家們說,錫拉島大約在3600多年前曾發生過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爆發,這個災難摧毀了克裏特島的許多港口和城市以及漁村,長期遺留在空中的火山灰,還引發了一種類似核戰爭之後的“核冬天”效應,嚴重影響到作物的收成。因此,很可能就是這場災難給克裏特文明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2.羅馬帝國文明——狼孩創造的共和之國
傲然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羅馬帝國與東方的漢帝國於兩千多年前一並成為了歐亞大陸的超級大國。或許你會忍不住發問:一個台伯河旁的小村莊怎麼會一躍發展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呢?古羅馬帝國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古羅馬人到底修建了多少宏偉的建築?
根據傳統的說法,羅馬城建立的日期是在公元前753年。關於羅馬城的建立,還有一個很著名的傳說。在這個傳說中,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英雄羅穆盧斯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的祖父是努米托,努米托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被其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驅逐出境,阿穆利烏斯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目的是阻止國王的後代向他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卻與戰神馬耳斯相愛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於是憤怒的阿穆利烏斯將孩子扔掉,後來這對雙胞胎被一隻狼撿去並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他們。長大成人以後,這對兄弟通過自己的努力殺死了阿穆利烏斯,並恢複了自己家族對羅馬的統治。為了感激那隻哺育了兩兄弟的母狼,羅馬城開始把狼頭當作自己的城徽,並一直保存到今天。
古羅馬人創造了璀璨輝煌的文明,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古羅馬的建築,古羅馬建築真可謂是巧奪天工,直到今天仍令人們驚歎不已。古羅馬著名的建築數不勝數:比如,納沃娜廣場、科洛西姆大鬥獸場、羅馬城萬神廟、君士坦丁堡凱旋門、弗拉維安半圓形劇場、聖彼得羅-因溫科利教堂、比薩斜塔、戴克利提烏姆浴場等等,每一個名字都是那麼響亮,每一個建築都是人類建築史上不朽的傑作。
哈德良皇帝於公元120~124年在意大利羅馬興建的萬神殿是古羅馬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也是古羅馬最巔峰的建築。這座萬神殿穹頂直徑43米,這個記錄直到20世紀還未被打破。這麼大規模的穹頂通常需要一些支撐物,但古羅馬人卻十分精通如何建造拱形層頂而不需要柱子支撐的技術。作為奉祀諸神的神殿,龐大的規模,圓形形狀以及高高的穹頂,都表達了哈德良建立永恒帝國,雄踞世界中心的誌向。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式十分成熟,與功能結合也恰到好處。其中,古羅馬最為常見的形式就是券拱結構建築。這種結構形式也是古羅馬創造的古代世界建築中最光輝的建築技術。在古代希臘建築的基礎上,羅馬人還進行了廣泛的創新,建立了自己的建築風格和建築形式。大約公元1~3世紀,是羅馬建築的極盛時期,達到了古代西方建築的巔峰。
公元4世紀下半葉起,古羅馬建築潮趨於衰落。直到15世紀後的文藝複興時期,由於“帝國風格”的提倡,古羅馬建築在歐洲重新成為學習的範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30年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羅馬建築散發出的永恒魅力和光輝。換句話說,在歐洲建築史上,古羅馬建築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這是羅馬帝國文明留給後人的一筆取之不盡的巨大財富。
蓋烏斯·屋大維
蓋烏斯·屋大維(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統治羅馬長達43年,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公元前44年,屋大維被愷撒收為養子並指定為繼承人,愷撒被刺後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28年,獲得“奧古斯都”(神聖、至尊的意思)稱號,建立起了專製的元首政治,開創了羅馬帝國。公元14年8月,屋大維逝世,羅馬元老院決定將他列入“神”的行列,並且將8月稱為“奧古斯都月”,這也正是歐洲語中8月的來源。
3.古埃及文明——尼羅河畔的輝煌王朝
胡夫金字塔、獅身人麵像、木乃伊……營造了不朽的埃及文明。然而,曆史總是把神秘留給後人,數千年過去了,那一座座標誌著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究竟如何建造而成?至今仍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駐足曆史間,我們不禁感歎古埃及人民驚人的智慧與創造力。
3500年前,在非洲北部的尼羅河畔,一個幾乎是人類曆史上最為古老璀璨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出現了。
說到古埃及文明,不能不談到埃及代表性的建築——金字塔。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距今已有4500年,可謂是最早的金字塔建築了。金字塔的建築可謂十分準確地體現了古代埃及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由於它形似漢字中的“金”字,因此而得名。事實上,金字塔本身是一座規模十分宏偉的王陵建築,結構經過考究,十分精密,塔內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實心,頂部呈錐角形。曆經多次地震,金字塔都巋然不動,完好無損,這確實令人驚奇。埃及金字塔還被譽為當今最高的古代建築物和世界八大奇跡之首。在埃及,金字塔的數量很多,分布也相當廣泛。其中最大的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胡夫金字塔建於公元前27世紀,高146.5米,相當於40層高的摩天大廈,底邊各長230米,由230萬塊重約2.5噸的大石塊疊成,占地53900平方米。塔內有走廊、階梯、廳室及各種貴重裝飾品,曆時三十餘年才完成。那麼,法老為什麼要建造金字塔?如此浩瀚巨大的金字塔又是如何建成的呢?
由於法老們不僅想要活著時統治人間,而且幻想死後還要成神,主宰陰界,所以他們便耗費巨大財力人力建造金字塔,金字塔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他們死後的宮殿。
有關金字塔的修建,據“西方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的記載,埃及人當時是用銅或青銅的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後插進木楔,灌上水。當木楔被水泡漲時,岩石就會漲裂。或許今天的人會說這樣的方法很笨拙,但在四千多年前,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技術了。由於大石從采石場運往金字塔工地也極為困難,古代埃及人便將石頭裝在雪橇上,用人和牲畜拉。這樣一來還得修建寬闊而平坦的道路。據說,修建運輸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十年的時間,其建造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