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童話是什麼?再明白也不過,就是包含科學內容的童話。它和科幻小說、科學詩、科學小品一樣,都屬於科學文藝的範疇。但是它和這些作品又有些不一樣,因為這些科學文藝作品的讀者對象可以從幼兒到成人,範疇十分寬闊。視不同的對象,內容可深可淺,變化比較大。科學童話的對象,卻主要是小學中年級以下,直至學齡前的兒童。讀者範圍比較狹窄,更加具有兒童文學的色彩。
科學童話的本質是童話。將其歸於科普範圍,僅僅出於其含有一定的科學內涵而已,不能簡單把科學童話完全劃入“科普”範疇。
與其他科學文藝作品相同,科學童話也具有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三個不可分割的組成要素。
科學童話的科學性,首先在於其選擇的科學材料是不是真實、新穎,有沒有錯誤成分。
科學童話的思想性,在於其是不是宣傳科學精神,普及正確的科學世界觀。
科學童話的藝術性,道理很簡單,內涵比較豐富,就不用多說了。
這裏說的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也就是真、善、美的問題。
“真”,就是科學性,是科學童話的靈魂。
科學童話首先應要求知識的準確。離開了這一點,就不能達到普及科學知識的目的,失去了根本意義。
雖然對一般童話來說,也需要符合邏輯。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存在著講求科學性的問題,但是畢竟不如科學童話那樣顯得更加突出。
說到科學性,首先應注意材料精確可靠,不能設想包含有錯誤的概念,能夠稱作科學童話。在這一點上,隻有作者把所寫內容的科學原理吃透,才能夠深入淺出地用故事把它表現出來。
“善”,就是思想性。
在科學童話中,除了介紹科學知識之外,還能否同時給予小讀者一點什麼新的東西,可以啟迪他們的思維,影響他們的心靈?
一般說來,某些童話充滿雋永的情趣和教育意義,往往與其中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有關。我們能否在不傷及內容、且能相輔相成的前提條件下,把這種方法引進科學童話的領域中來呢?“美”,就是藝術性,有意境的美,也有語言的美。
由於科學童話讀者對象年齡的特殊性,特別是針對低幼兒童的科學童話作品,還特別要求內容和形式的淺顯化。
科學童話怎樣做到淺顯易懂?可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其一、所選擇的知識內容,應是兒童智力範圍內可以理解的。最好是他們周圍的一種常見現象,使他們能夠通過親自觀察來加深認識。
對兒童來說,還有通過教育逐步擴大其知識麵的問題。淺顯也不等於淺薄,隻要在符合年齡特征、讀者的智力足以理解的前提下,可以也應該逐步加深,甚至觸及某些新穎尖端的領域和概念性較強的事物。
其二、語言應該具有兒童語言的特點,句子不要太長,語法盡量簡單一些,做到生動活潑、淺顯明白,使孩子們能夠聽懂、看懂。
當然,對不同年齡的兒童,語言上的淺顯程度也不一樣。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語言的淺顯化和具有兒童特點,不能理解為對兒童語言亦步亦趨地牙牙學語。應該明白,由於孩子們的水平有限,往往在語法上會造成種種錯誤。在這個問題上,任何一本兒童讀物,包括以介紹知識內容為主的科學童話在內,都擔負有引導孩子們正確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的任務。不能遷就,甚至以所謂“兒童化”為借口,而模仿渲染其缺陷。
童話和詩相似,都應以美麗的意境來打動人心,因此語言上還需特別講究,盡可能地寫得像詩一樣優美。
其三、故事結構要盡可能明白清晰。如果對象是幼兒,還應該寫得更加簡單一些短一些,線索不要過於複雜,否則孩子們沒有耐性看下去,因此可能影響其對知識內容的理解。
這是我對科學童話的一些粗淺認識,可能說得不對,請多多批評,謝謝。
還需要說一句。自己有了一點認識,不等於就能做到。我在這本集子裏奉獻給孩子們的一些科學童話,很可能就是眼高手低的東西。寫得不好,還要請多多原諒。再謝謝!
在這本書裏,有一篇《沒法舉行的宴會》,通過太平洋心一個小島,住在日界線兩邊的兩隻海鷗。由於它們都對從不同方向穿越日界線,日期變化情況不夠了解。相互邀請赴宴,不是日期提前,就是延後,總也不能實現,於是產生了種種誤會,引導出有關日界線的科學知識。想不到這篇作品被選入台灣小學課本,是內地作家唯一入選的。聽說在討論的時候,一些“台獨分子”激烈反對,最後在大多數支持下入選。不消說,這是我特別高興的,也要借此機會感謝支持的台灣朋友們。海峽兩岸都是一家人,任何搞分裂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
劉興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