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悟性是修士是否能夠證道的關鍵,尤其到了混元境界,悟性不達標,道行基本上就是停滯的。像巫妖二族的準聖,絕大多數人的悟性都不高,巫妖二族的二代準聖們,修煉到混元準聖用了一千量劫左右的時間,但是成為準聖之後用了四五千個量劫,大部分人卻依然停留在混元初、中階。
這也是為什麼洪荒各族的中下層經常打得了死仇,可是上層強者卻能相互妥協的原因。上層強者們需要保持一個和平的局麵,才有可能和外族強者相互論道,依靠論道,聽講等途徑,以觸類旁通的方式提升悟性,從而提升道行。
像妖族,在神族戰爭中和神族打生打死,又被神族算計,引發龍鳳劫內訌,按理來說,妖族應該已經和神族不死不休了。
可是到了帝俊時代,妖族卻保護神族利益,還不斷的延請神族準聖前往妖族講道傳法,師視神族準聖。不是妖族強者們心胸寬廣,而是妖族上層強者為了自身道行的提升,背棄了中下層的妖族。
巫、妖畢竟是源於魔道的生靈,而魔道,自私自利乃是本性。
在得知人族擁有極高的悟性和極快的修煉速度以後,巫妖二族的上層們默契的開始聯手打壓人族。
而負責對人族動手的就是妖族新生代準聖窮奇。
當年後土祖巫繼玉帝位,妖族有四位後天混元退出天庭,饕餮,混沌和檮杌三人帶領數十位妖族大羅對抗天庭,而窮奇則詭異的保持中立。
窮奇既不認可天庭權威,卻也不和天庭為敵,甚至在妖族暗中大力扶持饕餮三聖的時候,窮奇及其麾下勢力也從來沒有援助過饕餮三人。
這一切都出自於伏羲的謀劃,按照伏羲的計劃,饕餮三聖是妖族推到前台牽製巫族的,妖族暗中扶持三聖,好消耗巫族力量,抑製巫族發展。而窮奇則負責斷巫族根基。
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在洪荒邊緣地帶,混沌之氣被不斷的轉化為洪荒靈氣,洪荒天地的麵積在不斷擴張。三清剛剛出生的時候,洪荒天地的麵積不過幾十個神域而已,現在的洪荒,已經有了近萬個仙域。
地域越廣,靈地越多,資源就越多,種族的底蘊和實力就越強。
妖族作為天地主角,占據了洪荒八成以上的仙域,巫族在洪荒北部,擁有一千多個巫域。按照各族默認的規則,洪荒北部邊緣的新生地域,將會被巫族開發和占有。
而伏羲則安排窮奇脫離天庭和妖族,然後帶著部分妖族遷徙到北方的洪荒邊緣。借著巫族討伐饕餮三聖,無力擴張的時機,將洪荒北部邊緣新生的洪荒地域占下來,直到斬斷巫族和洪荒北部邊緣的接觸,這樣就能將巫族的地盤限定在一千多個巫域,然後妖族再慢慢蠶食巫族,直到把巫族徹底消滅。
伏羲的計劃很成功,自從巫族天庭和饕餮三聖開戰,大量巫族戰士死於征伐,巫族人口一直無法增長,自然也就無力開拓新的巫域,所以窮奇已經完成了對巫族的戰略包圍,隻等妖族奪回玉帝之位,窮奇就可以宣布回歸妖族,然後妖族就可以開始對巫族進行蠶食。
巫族不是沒有看穿妖族的計劃,但是妖族用的是陽謀,在饕餮三聖在明,妖族在暗的對抗巫族的時候,巫族實在沒有理由,也沒有兵力對付一個從不幫助饕餮三聖的絕對中立的準聖。
事實上,如果巫族敢對窮奇出兵,妖族就會以此為借口對巫族宣戰,全麵加入對巫族的戰爭。巫族還沒有和妖族全麵開戰的底氣。
在巫妖二族的協商下,已經完成伏羲任務的窮奇被派來對付人族。
如果是巫妖二族的其他強者及其麾下勢力出手對對人族,因為有天庭天條天規約束,根本無法對人族做出大一些的殺傷,畢竟他們都是在天庭任職的仙官仙吏。
窮奇若是出手就沒有這些麻煩了,作為一個獨立於天庭之外的準聖勢力,窮奇及其麾下即使不遵守天條天規,殺戮的人族多一些,天庭也有理由不追究。
窮奇自己也信心滿滿,認為這個簡單的任務是手到擒來,可惜他和巫妖二族都不知道,人族的周天子姬宮湦,實際上是太上的分神轉世,結果給自己引來殺身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