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秦國有一個著名的相馬專家孫陽,被人們稱為伯樂。伯樂總結自己相馬的經驗,寫成一部《相馬經》。

伯樂有個笨兒子,他很想學到父親的本領。《相馬經》寫成後,他便第一個拿來看。

書上說,千裏馬的額角高而豐滿、光彩照人,眼睛閃閃發光,蹄子圓實、粗壯。伯樂的兒子將這些特征背得滾瓜爛熟後,就出外去尋找千裏馬了。

有一天,他在路邊發現了一隻大癩蛤蟆。隻見那大癩蛤蟆,額角高高突起,雙目凹陷,鼓著腮幫。

“它不就是千裏馬嗎?”伯樂的兒子興高采烈地說,“額角高而豐滿,蹄子圓實粗壯。哈,肯定沒錯。”他捉住大癩蛤蟆就往家趕。

“我找到千裏馬了!我找到千裏馬了!”剛到家門口,他就興奮地叫起來。

進門後,他一邊把大癩蛤蟆拿給父親看,一邊說:“父親,你看,千裏馬!雖然它的蹄子不太粗壯,但和你書上說的也差不多吧?”

伯樂看了,啼笑皆非。他知道兒子愚笨,便轉怒為笑,說:“隻可惜你的這匹‘千裏馬’隻會蹦跳,不能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