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千古興亡多少事(1 / 3)

第一章千古興亡多少事

話說古往今來,天下更迭不斷,後人閱之前事,哀前人失天下,然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金戈鐵馬,風花雪月,無不沉寂在曆史的塵埃中。後人縱覽前事,不禁有詩雲: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唯有青青草色齊。

半世伶俜空自許,一生風雨任誰知。

寒山暮雪楓疏影,新月彩雲夢幾移?

又有詞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那元朝自建立以來,黃金家族內部對皇位繼承權爭奪不休,除仁宗、英宗兩朝的政治路線一脈相承外,隨著皇帝的更迭,統治政策也不時發生變化。大都之變開創了權臣選定皇帝的先例,武宗、仁宗、英宗三朝又出現了鐵木迭兒依靠太後的庇護專權跋扈的政治局麵。兩都之戰,更將皇位的爭奪訴諸武力,進一步造成了皇帝最高統治權的旁落,使權臣專橫擅權的狀況愈演愈烈。政治路線按照權臣的意誌改變,政治風雲隨著皇位的更迭頻繁變化。

公元1333年元順帝登位後,更是荒淫殘暴,再加上天災人禍不斷,官僚隊伍腐化墮落,軍費開支龐大,使得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元順帝下令大量發行紙幣,導致交鈔貶值。脫脫帖木兒改變鈔法,不但沒有解決元朝財政的困難狀況,反而加劇了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導致官僚主義更加殘酷剝削農民,引起社會廣泛不滿,階級矛盾與********在此間達到了白熱化。而元卻上下因循,狃於宴安之習,綱紀廢弛,風俗偷薄,其致亂之階,非一朝一夕之故,曆來由久矣。其軍隊將家之子,累世承襲,驕奢淫逸,自奉而已;至於武事,略之不講,但以飛觴為飛炮,酒令為軍令,肉陣為軍陣,謳歌為凱歌,兵陣不修亦久矣!

元朝政府管理不力,十年來黃淮流域不是洪災就是饑荒,使得盜賊四起,百姓苦不堪言。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3月,連日大雨使得江淮大地河水漸長,黃河在白茅堤(今山東曹縣)決口,洪水泛濫。兩岸百姓遭受嚴重水災,背井離鄉,民不聊生。4月,55歲賈魯受命於危難,出任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元征發了汴梁(今河南開封)、大名(今河北省東南端、翼魯豫三省交界)、山東等十三路民工十五萬和兵士兩萬,到黃陵崗(今山東曹縣西南)開挖河道,疏通河水。在疏通黃河故道和支流河道並開鑿新河道的同時,堵塞缺口和豁口,修築堤壩,並首次采用沉船法,將27艘大船捆綁在一起,再裝滿石頭,固定於決口處,之後在船體上鑿洞使之沉沒,最終堵住決口,將水重新逼入故道。至十一月,所有土木工程完畢,大功告成,多年的水患被平息。這就是我國治黃史上著名的“賈魯治河”,賈魯的名字也因此而被載入史冊。

此事引出一個人——韓山童。這韓山童出生河北,其祖父是個教書先生,曾用傳教的形式,暗地裏組織農民反抗元朝,被官府發現,充軍到永年(今河北邯鄲東****山童長大以後,繼續組織白蓮教,並當了教頭,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難的農民,燒香拜服。而今天災不斷,百姓怨聲載道,他決定抓住這個機會,集合信眾反抗朝廷。白蓮教在這一地區流傳甚廣,除了韓山童是總頭目,還有其他幾個負責人。他秘密聯係了一些可信的人在潁州地區的白鹿莊召開了一次密談。這其中有白蓮教各地的負責人劉福通、杜遵道、羅文素、韓咬兒,還有潁上縣城裏的盛文鬱、王顯忠。幾人稍稍寒暄之後,一片寂靜。韓山童身高七尺,頭戴紅巾布,正瀟灑的坐在莊主的位子上,沉著地想著什麼。其實聚集之前,韓山童已經用密信透露了此次商討的事情。沉默中,剛剛到來的盛文鬱輕輕咳了一聲,環顧四周,最後對韓山童說:“教主,最近縣城鬧得沸沸揚揚,說是朝廷要修治黃河。”在座的各位並不驚訝,隻是互相對視了一下,好像已有所聞。

盛文鬱繼續說:“宰相脫脫不顧異議,將於今年4月在黃淮地區征數十萬農民開工修整黃河,發汴梁等民夫十五萬,瀘州戍軍二萬,大新工程,預計開河二百八十裏,讓黃河決堤的地方重回舊道。”

“如今百姓已經怨聲載道,可說是民不聊生了,哪有心思為朝廷效力修治黃河?我看離元朝滅亡不久了。”說話的人正是劉福通,此人性情豪爽,有智謀,跟隨韓山童在民間傳教多時,很受眾人愛戴。

韓山童略有所思地說道:“如今這世道,看來隻有靠自己撐起一片天地了,指望朝廷是沒什麼可能的。如今朝廷若要征集民眾修黃河,隻能引起民眾的反感怨恨,依我之見,這是聚眾反叛朝廷的好時機。”

各位頭領此前也都有過慎重考慮,在韓山童的鼓動說服下,紛紛響應,推舉韓山童為首領。

韓山童說到:“曆來的起義以口號來號召群眾,於此,大家有何意見?”

劉福通說道:“現在朝廷壓迫百姓這麼厲害,百姓還想念著宋朝。而且宋朝滅亡不過才七十餘年,遺民較多。江淮、黃淮地區的漢人多不服元統治,反心一直都有。如果打起恢複宋朝的旗幟,先攻下附近的州縣,同時鼓動修黃河的十幾萬民夫反叛,應是得人心之舉。”

韓山童立即走向劉福通,應聲:“好。”又對著眾人神秘的一笑道:“各位稍等,且看一樣寶物。”

隻見韓山童關上房門,謹慎地取出一個陳舊的黃布包。眾人依然一臉迷茫,屏著氣息,不知道韓山童到底要展示什麼寶貝,與起事有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