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轉過年來,春天的腳步不知不覺中臨近,刺骨的寒風不知什麼時候轉成融融的春風。春風徐徐,到處散播著生命的種子,喚醒了冬眠沉睡的大地,萬物開始複蘇。

人們換下厚重肥大的棉衣,穿上輕便合體的毛衣毛褲等。由於冬天太冷的緣故,城裏的孩子多數都穿姥姥奶奶做的棉衣。若是孩子冬天穿的太過單薄,便是家裏父母長輩不經心,沒有照顧好孩子。

方圓也不例外,脫下棉衣,換上毛衣毛褲,她終於鬆了一口氣。她感覺輕便了好多,不再像笨鴨子一樣慢慢悠悠,一搖一拽地走路。

天氣暖和了,漸漸能伸出手來了,還沒有入學的方圓就在家火爐跟前跟田奶奶學習廚藝雕刻。

廚藝雕刻是學習烹飪過程中的一門獨特的技藝,它是在烹飪中用到的藝術技法,借助各種刀具用精湛的手藝對食材進行雕刻,塑造出各種各樣的形象,比如雕刻花朵和動物等,寓意吉祥如意等美好的事情,使人們在享受食物時,不但有味覺上的美感,還有視覺上的藝術享受。

說實話,雕刻東西對方圓這種從沒接觸過的人來說,還真有點難度。好在她有點繪畫基礎,了解很多花朵和動物等的形態特征,上起手來有點底。

為了能雕刻出更形象的東西,方圓特意讓媽媽給她買了橡皮泥,進行泥塑練習。即使這樣,她還鬧了不少笑話,剛學習時,捏成的小動物就是四不像,花朵看上去沒有一點美感,看起來呆板無趣。

憑著方圓的蘿莉身子剩女心,她苦苦練習了倆月,總算雕刻出幾種簡單的花朵和動物。

為了練習雕刻和刀工,她不小心傷了幾次手。幸虧她用的刀都是類似匕首的小刀,傷口也是劃了幾下,流了幾滴血。傷了幾次,她學聰明了,回頭用再練習時用藥用紗布把手指頭纏住,這樣即使不小心劃到指頭也不會再割破。

葉梅跟顧建華結婚後,葉芳就搬到田玉香家,接替了二姐的活兒,照顧田姨和方圓、顧堯。

顧堯成了方圓的哥哥,跟田奶奶的關係就更近了一步。田奶奶讓葉芳特意給他收拾出一個房間,讓他想住就住。

顧堯問過爸爸的意見後,不客氣地在田奶奶家住下。因為他覺得在這裏吃飯及時,大姑每次都是下班後趕回家給他做飯,根本不如在田奶奶家方便。

而且田奶奶做飯手藝好,經常給他和方圓開小灶,比大姑做飯還好吃;住在這裏還能跟妹妹一起玩,看她刻兔子、花朵等東西,挺有意思地。

有時顧堯昨晚作業後,會跟方圓一起玩捏橡皮泥,也會動刀刻東西玩。不過他白天沒時間練習,刻出的東西比方圓的手藝還不如。

顧堯看方圓刻完一個動物後,拿過來仔細一觀察,樂嗬兩聲說道:“圓圓,你刻的小鹿像小狗,哈哈……”

方圓不客氣地說:“你刻的東西還不如我的好呢,你看你刻的小狗,頭上沒有耳朵,是不是讓你給偷吃了?身子胖得像小豬,尾巴直的像棍子,整個看上去,什麼都不像。”

顧堯拿著兩個東西一比,圓圓確實刻的比他好。他刻的跟真實的小狗差遠了,沒有一點相似的地方。

不過,他不想讓方圓太得意,打擊地說道:“都不像它們本來的模樣,都太醜了。”

兩人看著那兩個四不像,先是相視一笑,然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氣氛很歡快很熱鬧,讓旁觀的田玉香看了忍不住翹起嘴角,心裏覺得熱乎乎地,覺得還是家裏孩子多了熱鬧,方圓有時候太文靜了點,顧堯來了以後兩人整天嘻嘻哈哈。看著倆倆孩子笑鬧,田玉香覺得原來是熬日子,現在好像時間過得更快了一些。

人不服老不行,田玉香覺得自己到了這把年紀,就希望眼前有個人陪她。顧堯跟方圓一起住這裏,倒是給她帶來了不少歡樂。太陽你這麼叼,主君知道嗎?

顧堯把自己跟妹妹一起學雕刻的事情寫成作文,形象生動地描寫得了老師的歡心,讓老師非常高興地誇獎了他一次。

因為這是顧堯寫作文第一次得道老師的誇獎,原先他寫作文都是湊句子,寫的跟流水賬一樣。這次顧堯把自己和妹妹形象動作刻畫得生動,形象鮮明,看出來有明顯的進步。

老師看他寫作進步,毫不吝嗇地誇獎他一頓。讓顧堯高興了一陣子,對寫作有了點興趣,不像原來那麼頭疼作文了。

葉梅跟顧建華則是住在老宅裏,在顧老爺子跟前盡孝。

顧建華當然不好意思讓兒子在幹媽(隨著媳婦叫)家白吃白住。他覺得,他又不差這倆錢,怎麼說,現在媳婦和孩子都是他的責任了,不能老占幹媽的便宜。

晚上,顧建華跟葉梅親熱過後,忽然想到兒子的事兒,他纏著葉梅的頭發把玩,然後說:“你看顧堯跟圓圓都住在幹媽家,這又是吃又是喝地,不能讓她老人家給咱養活孩子。我看,以後每月付給葉芳的工資和生活費就由咱來支付好了。”

葉梅也想過這事,隻是最近忙婚禮,又忙著回門,顧老爺子身體不舒服,她又忙著伺候老人,就把這事放下了。聽丈夫這麼一提,葉梅正色說:“就是,這事你不說我也會提出來。當初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幸虧幹媽給了我棲身之地,還交給我和圓圓做飯的手藝,讓我有了立足的本事。不然,咱倆怕是不會走到一起……如今我過好了,哪能讓幹媽破費,這錢得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