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王的覺醒(1 / 3)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這一戰,鹿晨雖然損失慘重,但獻計生擒塔木陀。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竟能有如此膽識,陳將軍很是欣賞。

陵王依舊悲痛日常,這讓護衛隊長張小峰非常頭疼,畢竟是先皇的心腹,看著昔日的太子成了這樣,心裏很不是滋味。

自從聽說陳將軍大勝遊牧民,生擒塔木陀的消息後,便再次鼓勵陵王振作起來。可陵王一句:“國家已成別人的,我這太子又有何用?”讓張小峰噎得說不出話來。

外患未然,內亂又起。陽帝繼位以後著力對付那些皇子、親王、郡王等,將沒有封封王的皇子紛紛貶為庶民,封了王的都被逐漸削弱其勢力。景帝現存被封王的兄弟共有六個,景帝之兄煬親王李晟煬,六弟炆親王李晟炆,七弟煒親王李晟煒,九弟烆親王李晟烆,十弟燁親王李晟燁也就是現在的陽帝,以及最小的十三第焜親王李晟焜。景帝子嗣被封王的有八人:次子培王李炎培,三子陵王李炎陵現在的廢太子,四子堅王李炎堅,五子坤王李炎坤,六子墨王李炎墨,七子坎王李炎坎,八子垚王李炎垚,九子城王李炎城。

大夏帝國分為八州十二郡三十二城。這些親王、郡王的封地分別為:煬親王——東北艮州,炆親王——東南巽州,煒親王——北境坎州,烆親王——西北乾州,焜親王——西南坤州。培王——東境震州,堅王——西境兌州,坤王——南境離州,墨王——震州卯郡,坎王——離州午郡,垚王——酉郡,城王——子郡。

現如今多數親王、郡王開始懷疑陽帝改召篡位。而陽帝得了皇權卻又不滿與此,便大肆宣揚領土擴張,得知塔木陀被陳將軍生擒之後,降旨讓陳將軍以塔木陀為人質,逼迫塞加可汗帥牧民歸降,如不歸降則起兵西征,征服西北牧民,取其首都坨坨裏。

陳將軍本好和之人,現年事已高,再加上落雁關本無多少兵馬,便回奏折說明情況。批閱奏折的乃是司禮太監王安,王安看到陳將軍的奏折,便添油加醋稱陳將軍抗旨不遵,預謀輔佐陵王舉兵造反。陽帝聽罷大怒,命王安率兵親征陳將軍。

王安再怎麼說也是太監出生,對兵法可是一無所知,雖說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從皇城到落雁關行程上起碼得半個多月,這糧草準備十天半個月的軍糧也算是少的。可王安生平第一次出征,激動的心情使他焦躁不安,不到五天就倉促出兵。

這沒走幾天,軍隊就遇上了糧草不足的現象,這可把王安給急壞了。王安在朝中深受陽帝寵信,被文武百官巴結慣了,整天擺出一副不知道上哪得瑟的樣子,嗬這斥那的。等好不容易挨到了乾州城,這裏是烆親王的地盤呐,王安不知收斂便對著烆親王一頓大罵,嫌接待的慢了,招呼的不周等等,還借著陽帝的名義要將烆親王給法辦了不可,把烆親王給氣的兩眼發黑。

烆親王再怎麼說也是皇帝的哥哥,先皇的弟弟。這能忍嗎?當即就命人把王安給綁了。這王安的隊伍中,有個副官叫劉斌。是陳將軍的一個故交,平日為人低調,行事謹慎,所以陽帝繼位後劉斌沒有受到迫害。此次出行,劉斌屢遭王安欺壓,如今見此情形,劉斌心中便出了一口惡氣。

如今烆親王綁了陽帝的欽差大臣,算得上是謀反了。反正烆親王因為被削弱的事,對陽帝非常不滿,甚至派人暗中調查遺詔一事。

而劉斌這邊,因為今天的事,劉斌心裏也萌生了謀反之心。其一,陳將軍和劉斌是故交,劉斌深知陳將軍善和,不可能舉兵謀反。其二,陽帝清殺朝中大臣,如今奸臣當道、宦官參政。自己要麼與他們同流合汙,要麼死於非命。作為一名愛國誌士,劉斌的信仰不允許他與奸臣同流合汙。所以他決定要反。

深夜,劉斌悄悄求見烆親王,並將此事告知烆親王。烆親王若有所思的考慮了半天,便將劉斌帶至關押王安的地方。

見到王安,王安還不停的叫罵:“大膽烆親王,你知道我是誰嗎?等我出去將此事奏明皇上,定要將你滿門抄斬!”

“滿門抄斬?”

“怎麼?怕了?”

烆親王冷笑道:“滿門抄斬,我是皇帝的兄長,那豈不是連皇帝也要斬咯?”

王安睜圓了眼睛等著烆親王:“你!”

這時劉斌上前拿起皮鞭抽了幾下王安,道:“陳將軍的奏折是你改的吧!”

“你血口噴人!等我奏明皇上…啊!啊!…”

沒等王安說完,便又挨了劉斌幾鞭子。

“陳將軍向來善和,根本不會舉兵謀反。如果真要謀反,還會呈上奏折?”

“你!等我奏明皇…啊!啊!…”

烆親王冷冷的說道:“奏明皇上?你覺得你能活著出去嗎?”說罷,噌得一聲拔出佩劍直刺王安胸口。

就在劍快要刺入王安胸口的時候,王安突然大喊道:“我說!我說!”

烆親王收起劍,道:“說吧!。”

“是我改了奏折。”

“那陳將軍不是謀反了?”

“是,是!”

“烆親王,果真是這廝誣陷陳將軍。今日劉斌謝過烆親王冒死相助,為陳將軍洗清冤屈!”說罷,劉斌向陳將軍深深的行了一個軍禮。

“免禮免禮,陳將軍也算是我的老友,能為老友洗清冤屈,也是我應該做的。”烆親王笑著扶起劉斌,劉斌再次謝過烆親王便出了牢房。

“說吧,李晟燁是不是改了遺詔?”目送劉斌離去後,烆親王突然陰沉著臉問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