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蔬菜苗期病害(1 / 1)

第一節菜苗猝倒病

一、為害症狀

種子發芽後出土前染病,多爛種。出土後莖基部呈水漬狀、淺黃綠色病斑,很快轉為黃褐色,病部縊縮,迅速擴展繞莖一圈成線狀。有時子葉尚未萎蔫,幼苗便倒伏成片死亡。在高溫高濕時、寄主病殘體表麵可見到一些白色棉絮狀。常見發病的有瓜類、西紅柿、甜椒、茄子和甘藍等幼苗。

二、發病規律

菜苗猝倒病屬真菌浸染引起的。猝倒病腐生性很強,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病菌以卵孢子或菌絲在病殘體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病菌產生孢子囊和遊動抱子通過雨水、流水、農具以及帶菌肥料等侵入幼苗、引起發病。

此病菌在15~16℃繁殖較快,30℃以上受抑製。土溫10℃左右,不利菜苗生長,但此菌能活動,易誘發猝倒病。

三、防治方法

選好苗床地。加強苗床管理,避免低溫高濕條件出現。

床土處埋。每平方米可用40%拌種靈8克,加細土40~50公斤,拌勻後,取1/3藥土撤在床麵作墊土,播種後將其餘2/3藥土作覆土用。用藥土處理床土應保持充足的土壤濕度,以防發生藥害。

藥劑防治。出苗後,如果發病,可噴25%瑞毒黴可濕性粉劑800~9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600倍液。

第二節菜苗立枯病

一、為害症狀

剛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受害。受害的菜苗產生橢圓形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早晚仍可恢複。幼莖逐漸收縮、地上部的莖葉萎蔫枯死。和猝倒病的區別是病苗仍直立而不倒伏。如拔起病苗,有時病部可見到輪紋或淡褐色蛛絲狀黴。

二、發病規律

此病屬真菌浸染所致。病菌以菌絲體―核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中越冬。腐生性較強,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2~3年。病菌發育適溫20~40℃,最高40~42℃,最低14~15℃。對濕度要求不嚴格。苗床溫暖多濕,通風不良,或幼苗徒長,均易發病。

三、防病方法

加強通風降溫排濕。

種子消毒。用種子重量的20%的40%“抹種雙”拌種。

入土壤處理。用“拌種雙”處理土壤,每平方米苗床8克。方法同菜苗猝倒病。

藥劑防治。發病後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效果良好。

第三節漚根

一、為害症狀

苗期常見的病害。幼苗出土後,長期不發新根和不定報。根外皮呈鏽褐色,逐漸腐爛。地上部萎縮,容易拔起,葉緣枯焦。常見黃瓜幼苗受害。

二、發病規律

主要是地溫低於12℃,且持續時間較長;澆水過量或陰雨低溫,幼苗發生萎蔫時間過長易產生漚根。漚根後跑上部子葉或真葉葉緣開始焦枯目,嚴重發至整葉。

與其它三種病害發生規律的不同點是:低溫高濕和光照不足、漚根病發生重;肥料過多,糞未腐熟,也發生漚根。

三、防治方法

苗期管理。重點加強苗期的地溫管理,避免苗床過濕。正確掌握褐膜、放風時間及通風量。

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電熱線育苗,把溫度控製在18℃左右,不宜低於14℃加強田間管理。漚根發生後要及時鬆土,提高地溫,降低濕度,使其盡快發出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