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
兩千年前,西漢末年,蜀人揚雄出任“軒使者”周遊天下,調查各地方言,編成一部《方言》,流傳至今,嘉惠學人,功莫大焉。當初調查方言,肯定要做筆錄。做筆錄就要有書寫工具。揚雄隨身帶的書寫工具,據他自己在《方言》書中說,隻有一枝鉛筆,一方油布。他用鉛筆書寫在油布上,帶回去過錄到木版上,然後編排木版成書。
為啥不用紙,而要用油布?那時候書寫紙尚未發明,蔡倫尚未出世,無紙可用。油布的好處是字跡能夠用水擦掉,反複書寫使用。紙就不行,隻能書寫一次。
為啥要用鉛筆?兩三句話回答不了。讀者諸君稍安勿躁。那時候的鉛筆不是今天用的這種筆。那時候的鉛筆,鉛不讀qiān而讀yán。《說文解字》:“鉛,青金也。從金聲,以專切。”江西省鉛山縣唐代出產這種化學符號為Pb的金屬。鉛山至今仍叫yán山,可證鉛古讀yán不讀qiān。那時候的鉛筆不是用金屬鉛做成筆,而是用普通的毛筆蘸著水調的鉛粉(化學名堿式碳酸鉛,一種白色塗料)書寫在油布上,也就是用鉛粉筆吧。半個世紀之前,小城雜貨店懸黑漆粉牌,用鉛粉筆寫明商品種類,招徠顧客。揚雄當初就用這種蘸鉛粉的毛筆書寫在油布上,帶回去過錄到木版上。過錄完了,在油布上滴幾點水,一抹即淨。揚雄《答劉歆書》:“雄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歸即以鉛摘次之於槧,二十七歲於今矣。”可知編《方言》費時二十七年之久。
蜀地小孩落淚,大人嘲笑說:“又抹粉牌啦。”雜貨店抹粉牌,滴幾點水,如落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