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這個時候還真是有點兒克女人,李夫人給劉徹生了一個老五劉髆之後,不久也就死了。她死之前死活不讓武帝看她生病的模樣,每次劉徹去看望她,她總是蒙個大被子不見劉徹。
這個李夫人可謂是最有自知之明的女人,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她知道劉徹愛她是什麼原因。她寧願讓劉徹永遠記住她美麗的一麵也不要在死之前以憔悴的麵孔嚇劉徹一跳。
李夫人揣摩男人的心理是很有一套的。
男人折服和惦記的往往不是最好的,而是最遺憾的。
李夫人的冰雪聰明和清醒理智,終於在她去世後得到了事實的驗證。
劉徹因為格外寵愛李夫人,他的兩個兄弟也全部都沾了光。他的兄長李延年被劉徹封為協律都尉。這也是盡其才能。畢竟人家能彈會唱。
可是李夫人的另一個兄弟卻沒有多少能耐。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對匈奴作戰中,劉徹因為寵愛李夫人而重用了她的哥哥李廣利。同樣因為是外戚才得到重用的李廣利,顯然沒有衛青的軍事才能。
劉徹給李廣利的第一份差事,就是讓李廣利去給他搶馬。
劉徹的確愛馬。“或一馬之飾直百金,皆以南海白蜃為珂,紫金為華,以飾其上。”“鞍在暗室中,常照十餘丈,如白晝。”這幾句難懂的話就是誇劉徹馬飾、馬鞍的漂亮和名貴,想必劉徹不會幹這種買櫝還珠的事情,所以劉徹的馬的確非同一般。
在張騫從西域回來之後給劉徹講了很多的事情,劉徹對其中的一件事情非常感興趣——西域多善馬,馬汗血。
之前,早在元景四年(公元前113年)秋天的時候,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劉徹。漢武帝得到此馬後,心喜若狂,這匹馬也被他稱為“天馬”。
說有多喜歡你也許不相信,有歌為證:“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裏,今安匹兮龍為友。”
現如今,逼得人寫詩寫歌的最多的就是愛情,沒想到劉徹對於這馬也有這個興趣,然而這並不是最瘋狂的事情,更加瘋狂的還在後麵呢。
劉徹一聽大宛的貳師城有汗血寶馬,立刻來了精神。便派壯士車令為特使,帶著用黃金鑄成的金馬和黃金千斤,到大宛國,願以這些禮物交換汗血馬。
漢朝使者好說歹說,可是宛王就是不答應。兩方拍桌子瞪眼就是達不成一致,人家大宛不和你做生意,你能怎麼著吧。最後惹得車令竟然罵起了大宛國王。
漢使隻得打道回府,誰知路過鬱成,竟然遇到番奴千人不讓他們回去。車令等與他死鬥,所攜金幣,眼見被他奪去了。
買賣沒做成,到頭來馬財兩空,劉徹怒了。
劉徹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去給他搶馬,為了表示必勝的決心,這個李廣利也被稱為貳師將軍。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鬱城後,初戰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國,隻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隻剩下十分之一二。三年後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六萬人,馬三萬匹,牛十萬頭,當然了,劉徹不忘給李廣利配了兩名相馬師。
李廣利一直打到大宛國的首都貴山城。宛王母寡堅決守城。
但這貴山城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城內無井,不管是軍隊用水還是百姓用水,全靠城外的河流。於是李廣利命令斷絕貴山的水道。
人不吃飯還能挨幾天,可這要不喝水是真的受不了。於是城內大亂。
這城中一亂,人們就各懷心事,都想保命,於是大宛國的高官們開始私下商議了:“國王藏著好馬,還殺了漢朝的使節,因為這樣李廣利大舉來攻打我們。眼下外援一時半會兒也來不了,這還沒有水喝,這貴山城危在旦夕啊。我們不如殺死宛王,獻出良馬,與漢軍講和。萬一漢軍不答應,那我們隻有同心協力,背城一戰。到那時,再死也不遲。”
這個能把損失降到最低的辦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擁護,於是,母寡沒被漢軍所殺倒讓自己人給梟了首級。
宛國人拿著宛王的頭派人到漢營求和。李廣利答應了求和的要求。條件當然是馬。
隨行的相馬師迫不及待地去挑馬,好馬僅僅有幾十匹,中等以下的有三千多匹。
李廣利這次出兵,先後勞兵十餘萬,整整用時四年,回來時,隻剩下兩萬餘人。
所以有人說,劉徹愛馬,不惜興師動眾、發動戰爭,簡直就是草菅人命。
但是如果把劉徹對馬的這種愛放到曆史的大背景中,或許我們能深刻地了解一下這個專橫的帝王。
愛有私愛與公愛之分,有小愛與大愛之分。我們先來翻一段對於劉徹也是曆史的曆史,晁錯當年向漢文帝上書:“今匈奴地形,與中國異:上下山坡,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弛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