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這個天下,我說了算(1)(1 / 2)

遲來的愛

朝廷的狠角色一個接一個地退下了,劉徹眼底下這些個雜七雜八的是該重新洗牌了,朕的女人要自己選,朕的臣子也要自己選。

建元元年的時候(公元前140年),劉徹來了個“超級才子”的海選,由於其門檻較低的參賽方法,因而老少皆宜。

大漢國第一次來了個棟梁大展示,各路神仙各顯神通。

電視節目看多了,有的節目就愛拿年齡說事,要不您就使勁往大裏長,要不您就使勁往小裏縮。反正怎麼不合乎邏輯就怎麼來,觀眾都想看個新鮮。

今天漢朝這事兒啊,也新鮮。

一老頭出位了。

一個六十歲的老頭,過了自己知天命的年齡已經十年了,不知道十年之前他有沒有算到這遲來卻豐厚的一切。

這個老頭叫公孫弘,就在這一年,他的家鄉推薦他去參加海選。

到了這個年紀還有勇氣撲騰,在古代人平均壽命都遠低於今天的情況下,這無疑是一場蔑視衰老的行為藝術。

幸運的是,公孫弘被選中了,同時被劉徹任命為博士(漢代官職),公孫弘沒嫌自己老,劉徹也沒有嫌他老,公孫弘出任博士不久,劉徹就讓他出使匈奴,然而回朝之後,劉徹卻對公孫弘老氣橫秋的彙報十分反感。

其實,這也怨不得公孫弘。假如說兩年一代溝的話,那麼劉徹和公孫弘之間隔的可是萬丈深淵。

識趣的公孫弘看出了劉徹的不滿,馬上借口生病,辭官回家了。

這一晃就是十年,十年之後的公元前130年,劉徹又開始尋找大漢朝的有才之人了,公孫弘的家鄉這一次又讓七十開外的老公孫弘重返政壇。

老將又出馬了,公孫弘以他七十年的閱曆寫成了文章,這七十年的歲月確實夠重,這篇厚重且有底蘊的文章被劉徹排在了第一位。

這位公孫老先生不但文章寫得好,美容養生一定也深有研究,他深得劉徹喜愛的原因除了那篇第一名的文章之外,還有外在的容貌,恰好這個公孫老頭就是越老越有文化,越老長得越帥。

史料對他的記載是恢弘奇偉,美姿容。一個又老又帥的才子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

人說六十是耳順之年,意思就是人到了六十歲的時候聽別人的話就可判斷出真假。公孫弘帶著這份時間給予他的特異功能披掛上陣了。也就是這一次的老將出馬一直讓公孫弘戰鬥到了戰士的最高榮譽。

當時漢武帝劉徹采取的治國理論是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是仁政治國。

就從這裏麵我們看出了名堂,什麼名堂?

劉徹這個人的性格我們還是比較了解的,他是一個擁有雄才大略且野心勃勃的帝王,仁政治國顯然不是他的風格。但是劉徹讀秦史讀得比較多,他不想和秦始皇一起背上暴政的罵名。

怎麼樣才能讓天下百姓老老實實地順從我的統治?

再說得通透點兒,就是中央忽悠百姓,讓他們一邊被朝廷壓榨,一邊還要發自內心地感恩:“皇恩浩蕩!萬歲萬歲萬萬歲!”

所以,儒家思想根本就是一個幌子,外儒內法才是劉徹統治的手段,他非常希望有這麼一個人能幫助他粉飾這一切。

這個人選就是公孫弘。公孫弘在沒有入朝為官之前也是有正當職業的,他的職業就是監獄裏看犯人的獄吏,職位雖小,但編製還是屬於司法部門,他對漢代法律的理解是非常直觀和深刻的。

最重要的是公孫弘在大概四十一歲的時候學習了一本叫《公羊春秋》的書,這是一本儒家的經典著作,這也就是說,公孫弘可以上通儒下通法,不僅通,而且可以互相翻譯與借鑒,這樣籠絡的人就多了,大家都在模棱兩可中堅定著自己的堅定。

劉徹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化妝師。

這個化妝師不但幫著劉徹化,他在自己身上下的工夫更是不少。

作為帝王臣子,每個人擁有一套麵具不足為奇,特殊事情特殊對待,遇到突發情況抄家夥找麵具的人不在少數。學問就在於這換麵具的功夫和火候,大家看過川劇中的變臉吧,公孫弘的功夫可與之不相上下。

劉徹在朝堂之上經常問臣子,ABCD到底選哪個?

選秀節目看的多了,評委評論也就聽的多了,我們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某個評委把ABCD幾個選手輪番誇一遍,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實在是都挺好,那麼決定權就交給我們偉大的觀眾了,評委不傻,得罪人的活兒他不幹,誰也惹不起觀眾,交給觀眾好了。

評委就是公孫弘,觀眾就是劉徹。

劉徹的疑問在毫無意義地周旋了一遍之後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而此時的劉徹表情已經變成了大徹大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