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艱難的入場券(1)(3 / 3)

一定是栗妃,你看我是老也死不了,等了三年等得不耐煩了是吧,竟然要一個大行令寫這麼一個混賬奏折要我立你為後,沒門,沒窗戶,沒防盜門。景帝照單全收地還給栗妃了。

這麼一來,景帝新仇舊恨一股腦都記在栗妃賬上了,這舊恨是沒錯的,一血前麵栗妃對景帝大不敬之仇。可是這新仇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因為事實上,栗妃根本不知道此事。

事情的始末也都是王美人和長公主設計的。

栗妃活得冤啊,但是走皇廷這條道路的遠近是和心機、智商成正比的,以栗妃的實力,她也隻能走到這裏了。到這裏吧,就到這裏吧。

景帝前元七年冬,漢景帝貶太子劉榮為臨江王。而曾經得寵無數的太子的母親也被貶到冷宮,不得超生。

我們不得不感歎世事無常啊,栗妃自從入住冷宮,那裏的綠化程度一天比一天好,能不好嗎?那裏野草瘋長,野花瘋香,陪伴其中的心情也隻有栗妃的落寞與苦痛,她一直希望皇帝能記起他們的甜言蜜語來,希望皇帝隻是暫時的失憶。

但這種希望根本就是奢望、癡望、無望。因為皇帝根本沒有失憶,他比誰都清楚,他是一國之君,漢朝呂後事件給後世的影響太大了,一個好的國母並不是你這種人所能擔當的。也許景帝的心中還是含有一點兒悲憫和憐愛,但是誰知道呢?

可憐的栗妃,在無望的等待中死去。

後宮的女人們大抵也隻有兩種命運——得寵和失寵。後宮的季節也大抵隻有兩個季節——冷季和熱季。愛情神話從來不會在皇宮上演,不管是古還是今,不管是景帝還是武帝。

最後的過招

太子劉榮被廢,這給了很多人一個廣闊的遐想空間。

其中夢做得最美的就是竇太後。這王美人還沒來得及跳出來過上幾招,老太太就又出手了。

為什麼說是“又”呢?

因為老太太不改初衷,還是要為小兒子梁王來爭這個儲君之位。

這不,老太太擺擂台叫板了,誰想當皇帝,可以!來,出來單挑。

這話是說給誰聽的?

其實,看看明處的和暗處的,能叫板的也隻有王娡王美人了,這在背後攢磚頭造房子的也就是王娡王美人了。

但是老太太並沒有這麼想,她認為,能和她叫板的也隻有當朝皇帝,也就是她的大兒子——劉啟。

可見,這老太太不但本身的視力不太好,政治視力也不怎麼敏感。

竇太後的卷土重來不僅讓王美人始料不及,就連景帝也大吃一驚——老太太心裏還惦記著這事呢?

上一次景帝是怎麼化險為夷的?他是以別人始料不及的速度突然立皇長子為太子,這才斷了老太太的心思,立皇長子那也是名正言順。可是這回呢?這回又能拿什麼說事才能擋住呢?

景帝犯難了,皇太後仍然不依不饒的,景帝隻好口頭上先答應,但是他提出,這麼重大的事情一定要和朝中的大臣們商量。

這麼看,景帝似乎是已經鬆口了,對這死乞白賴的弟弟和固執偏心的母親動搖了,但真的是這樣嗎?景帝當時的托詞是和朝中的大臣商量。

商量?你立太子的時候怎麼不和我們商量,你廢太子的時候怎麼也沒和我們商量?

這就說明其實景帝的心中是黑白分明的,梁王劉武當皇帝?想都別想。所以,和大臣們商量隻是權宜之計。

大臣們是幹什麼的?大臣們就是揣摩皇帝心思的。

這都是專業功夫,那個被皇帝處死的栗賁不就是基礎知識不紮實而送命的嗎?

所以,朝中大臣沒有一個不知道皇帝真正心思的。經過一場“朝議”。竇太後的主張自然被擱置,這一擱置,其實就是被判了死刑。那時候的擱置可不和現在的死刑一樣,死刑轉死緩,死緩轉無期,無期轉有期,有期轉保外就醫。那個時候的擱置就是擱置,死刑就是死刑,“來日再議”的另一種說法就是“不行!想都別想”。

“來日再議”這場戲中的男一號就是當年主張殺晁錯的袁盎。

緊接著,免不了俗套,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這一幕,許多老臣跪在當權者麵前,個個痛哭流涕,把先皇帝、先祖皇帝各位列祖列宗搬列出來一一緬懷,然後仰天大呼一聲,臣對不起先皇啊。輕者淚涕橫流,重者倒地昏厥。

事實證明,這招雖然俗氣,但是管用。

麵對太後,袁盎不但如上,而且循循善誘,他問太後,您如果立梁王為儲君,那麼將來梁王百年之後,這個皇位又將傳給誰呢?是景帝的兒子呢?還是梁王的兒子?

竇太後聽完,不假思索地說,武兒百年之後,再把皇位還給他哥哥的兒子唄!

老太太這下中套了,袁盎要的就是你竇太後這句話。